正文 第三節 老門吏智出奇計(1 / 1)

信陵君(?—前243年),姬姓,魏氏,無忌。戰國時代魏國人,是魏昭王的兒子,魏安釐王同父異母的弟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魏安釐王時期官至魏國上將軍。

戰國時有七個大的諸侯國,齊、楚、燕、韓、趙、魏、秦。特別是秦國,自從商鞅變法後逐漸強盛起來,於是就想擴大自己的疆土,派大軍進攻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向魏國和楚國求救。楚國出兵八萬援趙,魏國派大將晉鄙帶兵十萬援趙。

秦國得知兩國援趙的消息,立即派使者到魏國進行恐嚇,說:“誰要是援救趙國,等攻下邯鄲,我就去打誰!”

魏王嚇壞了,趕緊給晉鄙下令停止進軍。魏國一停止進軍,楚國也按兵不動了。

邯鄲危在旦夕。趙國平原君的夫人是魏國信陵君的姐姐,平原君寫信給信陵君說:“趙國就要滅亡了,你的姐姐痛哭不已,你能看著不管嗎?”信陵君看了信,心中很著急,他請求魏王發兵,魏王始終不答應。

信陵君很氣憤地回到家中,對自己的門客說:“大王不肯發兵,我隻好自己去援趙了,哪位願跟我一起去?”他手下的門客平時得到他很多恩惠,都慷慨激昂:“願隨公子拚命!”信陵君帶領門客一千多人出發了。

在出都城大梁東門時,信陵君下了車,去向他最尊敬的人——老門吏侯贏告別,並說明自己要同秦軍決一死戰的決心。萬萬沒想到老門吏冷冰冰地說:“我老了,請公子原諒我。”信陵君出了東門,很納悶,心想:“我平時對他不錯,他眼看我去送死連句送別的話都沒有,這是怎麼回事呢?”於是他讓隊伍停住,自己又折回東門。

老門吏還在那兒站著,笑著說:“我知道公子一定要回來的。”信陵君謙恭地說:“我一定有對不起您的地方,特地回來請教。”老門吏說:“公子養門客三千,為什麼沒一個人替你想個好主意,而讓你去送死呢?來,我給你出個主意。”信陵君很高興,隨老門吏進了屋,老門吏支開其他人,對信陵君說:“大王最寵的美人如姬,父親被仇人殺害,是你替她報了仇。如今你讓她替你做點事,她肯定會答應!你最好請她把大王的兵符盜出來,這樣就不愁晉鄙不聽命令了!”

此計甚妙。如姬果然盜出了兵符,交給信陵君。信陵君得到兵符準備日夜兼程去救趙國。老門吏卻說:“這樣去不行!晉鄙是一位有經驗的老將,你有了兵符,晉鄙未必能及時發兵,他可能派人回都城問明情況,那時全部計劃就落空了。我有一個朋友叫亥,擅使大錐,武藝超群,他可以跟您去。如果晉鄙不聽您的命令,就讓朱亥……”

老門吏做了個殺掉的手勢。

信陵君拜見朱亥,說明來意,朱亥滿口答應。

信陵君辭別老門吏,帶領朱亥和一千多名門客來到邊境魏軍大營。晉鄙驗過兵符,卻不發兵。晉鄙說:“公子發兵是大事,我還得奏明大王。”信陵君使個眼色,朱亥大喝一聲:“晉鄙你想謀反嗎?”他舉錐結果了晉鄙的性命。信陵君對部將說:“晉鄙不聽王命,已被處死,現在我命令,進軍救趙。”信陵君指揮軍馬向秦軍大營衝去!秦軍措手不及,被殺得大敗,於是退回本國。趙國得救了,信陵君激動地說:“這都是老門吏的功勞啊!”

即使信陵君完全不理會老門吏,也是人之常情。但是信陵君還是保持著謙恭的態度求教於他。信陵君不愧為“戰國四公子”之首,他的這種不恥下問的精神拯救了自己,也拯救了趙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