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玉牒真蹤3(1 / 2)

馬自在心疼的撫了撫那白玉牒,輕輕置於案上,又取過黑玉牒,自言自語的說道:“這黑玉牒,觸手溫熱,傳說,這黑玉牒能夠儲存或調動天地間的火氣,按理,五行之內,黑色數水,這不合乎道理啊!”。馬老頭眯著眼睛邊沉思琢磨,邊捏著黑玉牒的紋飾,霍然間,眼睛一亮,低頭細看那黑玉牒中部的紋飾部分,卻見是紋飾帶有著紅色的皮殼,隨著他的摩挲,越發紅亮,他撫掌而笑;我明白了,我明白了!!。

我怕他又受刺激而重現癲狂狀態,趕緊湊上前去:“馬老頭,你明白了之後也該讓我明白明白,我這麼說你明白不明白?”

馬老頭沒理我的調侃,招手說道:你來看,這黑玉牒,按照現在科學的說法,材質屬於透閃石,其中夾有石墨、磁鐵成分故呈現黑色,也叫墨玉。墨玉中根據夾雜黑色斑紋的形狀,有烏雲片、淡墨光、金貂須、美人鬢等多個品種,但這塊黑玉牒的主體部分卻黑色斑濃重密集,整體漆黑且呈蠟狀光澤,顏色根本不宜雕琢紋飾,可好就好在這塊黑玉牒的中間部分,卻帶有紅色的皮殼,這所謂的紅色皮殼嘛,按照科學的說法就是氧化鐵滲入透閃石而形成,若呈深紅色則稱為“糖玉”或“虎皮玉”。

我被馬老頭的博學驚呆了,這老家夥看起來其貌不揚,卻真是飛機上的暖瓶-高水瓶(平)啊。這一堆的轉悠名詞,說了半天我一個都沒聽過,隻好長大嘴巴繼續往下聽。

“更妙的是,在這黑玉牒中間的“虎皮玉”雕刻有獸麵紋,這種紋飾是古代器物上最常見的裝飾紋樣,唐代的獸麵紋還沒有形成那個時代約定俗成的固定形態,整體嘛,獸麵形狀介於漢代獸麵與宋代獸麵樣式之間,你看這獸麵,呈祀形,闊嘴,有排牙,有如意形鼻,重眉,眉上有較長的陰線紋”,說到這,又急忙拉遠了放大鏡,使得這黑玉牒在放大鏡下加倍的放大。“而且,而且這獸口內還有銘刻,看樣子像似熒惑星”。

“口內含星?這嘴可夠大的,嘴這麼大,還有臉嗎?”我總是忘不了關鍵時刻調侃他。

“沒錯,就是熒惑”,他又抓起了白玉牒,重新看了起來,貌似要確認個什麼問題一般:“嗯,這白玉牒上也有星刻,那,你看,這個位置!”

馬老頭將手指指在了白玉牒上最大的一個多齒骨朵雲紋刻上:“這紋飾的“凸”字形狀的頭部,也刻著一個小小的星刻,這個應該是太白星”。

“馬老頭,怎麼太白星都出來了,你不會一會又弄出孫悟空來了吧?我們是活在神話世界嗎?”我不滿的嘟囔道。

“太白星可不是神話,這是我們老祖宗的智慧結晶啊”,馬老頭對我提出問題的解釋總是不厭其煩,他就如同百寶囊一般,什麼問題都能說得頭頭是道:“天有五星,古稱五緯,就是天上五顆行星,木曰歲星,火曰熒惑星,土曰鎮星,金曰太白星,水曰辰星。五行運行,以二十八宿為區劃,古人用以紀日。五星一般按木火土金水的順序,相繼出現於北極天空,每星各行72天,五星合周天360度。傳聞中玉牒可調動五行之氣,還是傳聞在流傳過程中有所失真?應當是五星之氣?不得而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