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報到(1)(1 / 1)

(一)報到

2007年8月1日,對於趙寒梅來說是個好日子。

她在一個周之前接到了一份錄取通知:作為一名實習記者,8月1日到本地的海城日報社報到。

這,意味著,剛從大學畢業的寒梅迎來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還是與自己專業對口相符的工作。在寒梅的心中,這份工作更是可以減輕父母負擔,改善家庭生活的開始。

趙寒梅出生在海城的一個小鄉村,父母靠著幾畝黃土地供養著她讀書,一直讀到了大學。寒梅從小學習很爭氣,每次都是第一,考大學時,她憑借優異的成績獲得了複旦大學的全額獎學金。趙寒梅知道父母的不易,在大學期間勤工儉學,不僅沒向家裏要過繳納一分錢學費和生活費,更是經常給父母郵寄點生活費。

4年的大學生活,讓原本有些土氣的寒梅徹底的脫胎換骨。寒梅的容貌清純但卻身材火爆,大學畢業之後,她用自己攢的錢置辦了幾身得體的衣服。8月1日當天,她選了一套很正式的西服套裝去報到。

懷著忐忑、興奮、不安的心情,寒梅向報社值班人員出示了自己的錄取通知之後,按下了8樓的電梯。她在接到通知書後,按照通知書上的要求,記下了報到當天的步驟。先去8樓人力處提交這份已經收到的錄取通知,然後拿著人力處開具的證明,再去媒體報到。

原本將報到看得很簡單的一件事,卻是給趙寒梅立了一個下馬威。

“老家是哪裏的?”

“家裏都有什麼親戚?”

“做什麼工作的?”

“怎麼想到要來報社工作?”

麵對人力處老總吳友德一個接一個與工作無關緊要的問題,令寒梅更加緊張,回答問題時顯得有些唯唯諾諾,底氣不足。而當吳友德得知寒梅就是“一介平民”時,眼神裏透漏出些許不屑,在證明上寫下“海城早報時政新聞部李大偉主任”幾個字,算是決定了寒梅今後的歸宿。

其實,單憑寒梅複旦大學新聞係專科畢業的招牌,原本可以得到更好的崗位,比如說海城日報。但是當吳友德得知了寒梅的具體家庭背景之後,他明白了,寒梅的到來隻是一個偶然中的幸運。正好他有一個本家的親戚也是在近幾日要來報社實習,便私自將原本屬於寒梅的日報記者的崗位昧下來了,將寒梅打發到了那張剛剛創刊不久的都市報紙早報中去。

可是,吳友德不知道,十幾年後,這個在他看來很好“欺負”的小姑娘成了早報的女總編。更讓他後悔的是,當年他安排的這件“缺德事”,由於自己的口無遮攔,被寒梅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中得知,也給了寒梅當上女總編之後,“新官上任三把火”燒的頭一把火的借口。

拿了人力處的證明,寒梅幾乎是狼狽的從吳友德的辦公室中小跑出來。“希望,未來的同事們不像吳總這麼刻薄吧。”寒梅在心中暗暗祈禱。

然而,現實往往是殘酷的。寒梅到早報報到時第一個人是要找到早報時政新聞部主任李大偉。可是李大偉都是下午上班,上午基本都不到報社,但是寒梅不知道。從8樓人力處出來,寒梅按下了12樓的電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