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天,你有時間,我帶你認識幾家藥企的大老板,他們都是想上市的企業,或許能有做廣告的需求。”
趙寒梅眼中生出光芒。“好啊,真是太感謝你的蔣局長。您放心,以後有關食安的稿子我親自把關,保證不會再出現這樣的狀況。”
“嗬嗬行啊,。咱們互相支持吧。海城的食安宣傳也少不了你們媒體的幫助,我們也是有宣傳任務的。多給我們報正麵的新聞吧。”
趙寒梅連連應承下來。
出了食藥監局的大門,趙寒梅心中百般感慨。就連人家一個食藥監局的局長都能看出來現在報社的致命弱點,可為何自己手下那些人就沒看出來呢?究竟是人的問題,還是製度的問題?趙寒梅突然間想去陳鳳向自己曾經說過的一件事,一件有關報社工資製度的事情。
王大慶走了,陳鳳掌管財務處,她最明白報社的各級工資製度如何規定。報社雖然早已經從事業單位改製成企業編製,可是工資待遇的劃分,企業仍舊是根據工齡來算。一個做在報社閱覽室看圖書的老大姐,可以說是對報社沒有任何貢獻了,卻能拿到一名普通記者近兩倍的工資。
這老大姐就需要每天打開閱覽室的門,打掃一下衛生,喝喝茶水,。到了月底就能拿到豐厚的工資收入。可是記者每個月要幹多少活啊?風裏來雨裏去,采訪寫作一樣不少,卻還拿不過一個看門的大姐。
任誰都會覺得心寒啊。
看來,是時候改革一下工資製度了,怎麼也得保證能者多勞啊。這隻有這樣才能調動起記者工作的積極性。
還有,對於年底的廣告提成也是有必要改改了。趙寒梅在查賬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很可怕的問題,說的嚴重一些,就是竟然有不少的報社領導借著拉廣告這檔子事,千方百計的算計報社。
報社的廣告費用不僅僅是現金流,更多的則是一些廣告抵頂,其中以房產抵頂為最多。本來房產抵頂是個不錯的方案,房地產商拿不出現金,可以將自己蓋出來的房子賣給報社,報社則以版麵作為買房子的“現金”,這就叫做抵頂。報社將抵頂回來的房子一一出售之後,不就是現金了嗎?
可是你不得不佩服天朝大地人的聰明之處。報社的部分領導也是抵頂回來了“房子”,隻不過這些房子還隻是房地產商手中的一塊空地,就連地基都還沒架構起來呢。
但是報社的人卻能忽悠著房地產商們針對這些空地上的“房子”,簽訂所謂的“框架合同”,估計合同裏的幾套房子市值大概在多少,拿著這麼一個合同回報社複命,到了年底,根據合同上的金額領走一大筆不菲的廣告費用。
“框架合同”大多是好幾百萬元,年底的提成要好幾十萬,報社的賬麵上這樣的“框架合同”產生的提成每年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可是據趙寒梅了解到的,那些領導們簽回來的“框架合同”根本就沒有實際的資金回籠。也就是說,報社白白的給拉回框架合同的領導們支付了不菲的廣告提成。可是報社卻沒有見到一毛錢的廣告費用。
換言之,就是用了一個空頭支票,套走了報社的現金,真是養了一幫蛀蟲。想到這裏,趙寒梅就恨得牙根癢癢。自己這麼拚死拚活的在外麵跑業務,卻是給別人作嫁衣裳。
趙寒梅本以為自己將吳友德、王大慶這樣的刺頭都整下台了,自己的活就能好幹多了,可是誰曾料到,屬於報社的頑疾遠遠不是弄走了一個吳友德、一個王大慶所能完成的。
閆峰當了報社近二十年的“土皇帝”,報社裏屬於他的痕跡太多。真的像黃磊對自己說的那樣,凡事不能操之過急了,否則很容易留下後患。
可是這工資製度改革還有那廣告提成的分配是必須要改革的。這關係到報社以後的開源節流能否得到實施。
是的,開源節流,這是趙寒梅在接手了報社這幾個月以來唯一想到的對策。既然不能拉回報社需要的廣告費用,那麼就需要開源節流。集體降工資隻是第一步,報社很多人拿著高工資卻在謀劃自己的事情,對於這樣的人,趙寒梅決定取消他們的高工資待遇。
當然,肯定會有阻力。
至於廣告提成的改革,趙寒梅準備取消“框架合同”當年就拿提成的製度。什麼時候這個合同的廣告資金到位了,再發提成。
趙寒梅知道這事的阻力更大,畢竟,能簽回來框架合同的都是些大大小小的報社領導悶啊。
可不管阻力有多大,趙寒梅還是決定推行下去。因為後麵,趙寒梅不僅僅要養活報社這幾千號人,她還要先償還貸款。兩個億的貸款,如果不趕緊妥善處理,真的會將報社推進深淵之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