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九三章 皇帝布下大棋局(1 / 2)

興和皇帝的登基,象征著大漢帝國從昔日軍閥割據的局麵再次歸於大一統,但仍有一些實際的問題需要妥善進行處理,否則來之不易的大好局麵便會出現反複。

江東孫氏把持著吳州以及吳州以南的大片疆土,如今已經有十來個年頭,一直都是偏安一隅的勢力,如果因為他們當初與晉國是同盟,如今便要聽之任之的話,那可違背了趙興的初衷。

荊州劉表之後劉琦如今雖然隻是盤踞在江夏和壽春一帶,但整個揚州目前大半部分落在劉琦手中,小部分落在了江東孫氏手中。劉琦比之孫氏一族要好安置些,但也不能卸磨殺驢,直接將人家手中勝利果實剝奪的一幹二淨。如果真這麼做了,隻怕荊州地區的許多人會不服氣,甚至鬧出什麼亂子來。

趙興在未登基前,之所以沒有封賞手下大批作戰有功的將領,隻是任命了其中一些文士作為新政體製內的部門負責人,便是將江東和荊州方麵的情況都考慮了進去。如今他已登基,新的政府也開始運轉起來,如果再不對相關的有功人員褒獎和封賞,不僅會寒了將士們的心,而且也會讓江東和荊州方麵產生懷疑與猜忌。

經過一番仔細的醞釀和準備,趙興終於在興和元年二月二日的時候,向天下發布了幾項十分重要的公告,徹底解決了許多懸而未決的問題。

首先,趙興宣布取消晉國和涼國這兩個國中之國的行政架構,晉國複稱為並州,由劉鎔擔任州牧,陳登擔任長史,薑敘擔任州都尉;涼國複稱為涼州,由劉蔄擔任州牧,楊阜擔任長史,王雙擔任州都尉。同時,封劉鎔二等國公之爵位,可由劉鎔的後人世襲,封地在北美洲的某處麵積廣闊的地方;封劉蔄三等國公之爵位,可由劉蔄的後人世襲,封地在大洋洲的某處地方。

趙興的這一手撤國設州的做法,實際上主要就是做給孫堅和劉琦等人看,也是做給他手下的文臣武將們看,連已經存在的兩個國都被撤銷了,今後大漢境內自然不會有新的國成立。帝國的存在,就是要堅決地反對國中之國的存在,更是要遏製土地分封的做法,就連趙興本人都沒有專屬的皇家“自留地”,其他的公侯伯爵自然不要想在大漢之內得到封地。

在大漢之內沒有封地,但趙興卻十分慷慨地給大家在大漢之外的無主之地上分封了許多的土地。如今還處在原始狀態的南北美洲、大洋洲有著巨大的疆域,趙興可不想隻是白白地便宜了曹操、劉備和孫堅等人,他將這些無主之地封給大家,一方麵可以忽悠受封的大臣和將領們派出隊伍跟隨曹操、劉備和孫家的船隊前往相應的地方管理自己的土地,另外一方麵也算是不花一分錢便解決了封賞的問題。

趙興封曹操、劉備為二等國公,封地自然是在兩萬多裏外的南美洲和北美洲。趙興又封孫堅為一等國公,封孫策和孫權為一等侯,皆可世襲,孫堅的封地卻是南方八千裏之外的大洋洲。與曹操和劉備兩人不同的是,孫堅同時還被任命為吳州牧,周瑜為吳州長史,孫策為吳州都尉,所以孫堅不用像曹操和劉備那樣悲催地被趕到萬裏之外的蠻荒之地。

一等國公和二等國公雖然隻是相差一級,但這種政治待遇還是讓孫堅十分滿意。除非今後曹操和劉備做為大漢做出了不世之業,否則永遠也沒有機會將頭頂的“二等”改成“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