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九七章 十萬大軍去平倭(1 / 2)

延州最南端的凱旋灣,是當初黑山軍從東勝國(濟州島)登陸三韓半島的一處港灣,如今經過三年的擴建,已經成為延州南端最為繁華熱鬧的港口,承擔著徐州東海港經東勝島至延州的海上航線吞吐與運輸任務,成為名副其實的黃金航線。

每隔十天左右的時間,都有大型的運輸商船在大漢水師的保護之下來往於東海郡與延州之間,船上裝載的各種貨物讓來往於兩地之間的海商們賺得盆滿缽滿,於是招惹了更多富有冒險精神的年輕人加入到海上淘金的大潮之中。

延州向大漢內地主要輸送的是上等的木材、各種珍惜藥材以及金銀銅鐵礦石等資源內的貨品;大漢內陸則向延州輸送各種消費性商品,如農具、服飾、糧食、木器家具、成品藥丸、書籍、日用百貨等高附加值的貨物。

延州的人口如今尚不足百萬,其中有一半是漢人,一半是當地土著,許多地方還處於待開發的原始狀態,相信隨著越來越多的“淘金客”從大漢內地湧來,用不了二十年,這裏便會成為大漢帝國最為重要的東北門戶。

實際上,不等更多的淘金客到來,延州半島上的百姓們似乎已經看到了延州大發展的宏偉遠景。這全都是因為半年之前陸續向凱旋灣集結的晉國水師大軍給延州半島帶來了許多發展建設的機遇。

整整十萬大軍從晉國的幽州、冀州、青州和徐州向延州南端集結,大船之上的將士們絕大多數都是參加了中原大戰的老兵,他們的兜裏揣著厚厚的一疊銀票以及因為作戰有功而得到的賞金,在延州百姓看來,那就是幾萬個財神爺。

因為十萬大軍的到來,可把延州牧崔琰給急壞了。普通百姓看到的是巨大的商機,可崔琰卻是知道延州的家底,若是不能按期給十萬平倭大軍提供足夠的補給,日後他可沒臉回長安向皇帝述職。崔琰很清楚,可供大漢水師選擇的集結地點至少不下於三處,如東勝國、雙子島、甚至是倭奴本島,皇帝親自指示太史慈率軍在凱旋灣集結,那就是在幫著延州發展經濟和民生,他可不能辜負了皇帝這片良苦的用心。

在崔琰的全力調度和指揮之下,整個延州都在為平倭大軍渡海作戰做著準備,經過了半年時間的運作,如今總算是不負眾望,順利地為最後一艘大船裝載上了足夠的食物和淡水。參與其中的延州百姓雖然十分辛苦,但也獲得了極為豐厚的回報。想想看,隻要把一分錢都不用花的淨水從陸地運到大船之上就能得到工錢,這種好事情哪裏還能再遇到?

在悠揚的船用號角聲中,平倭大元帥太史慈所在的帥船穩穩當當的離開了凱旋灣的碼頭,在他身後一字排開地站著淩統、徐盛、頂風和朱恒四員將領,此刻他們臉上都流露出激動和自豪的神情。

也不能怪四位出身江東的年輕將領沒有見過世麵,這種千帆競渡、十萬大軍出海的壯麗景象,就算擱在後世也很難見到,更別說隻是活動在一條小小長江之中的江東水師。

淩統看著帥船頂端安裝的那根純鋼打造的巨大撞角,心裏想的是什麼樣的船隻才能抵擋得住如此凶猛的衝擊?

徐盛看著遠處影影綽綽的白帆,忽然想起了當年送趙振邦離開吳縣時的情景,他現在算是明白了當時太子殿下為什麼會用那種異樣的眼神看自己,原來太子並沒有“斷袖之癖”,而是看中了自己這個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