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聲中,寧瑞豐拿手中的拐杖敲著常寧的屁股,笑著罵道:“臭小子,你說的是啥喲,你就這樣給弟弟妹妹們當榜樣啊,你還是人民政府的付縣長嗎?”
這回常寧沒有回頭,揉著自己的屁股說得更快了。
“今天,和各位叔叔嬸嬸姑姑姑夫弟弟妹妹初次見麵,禮數不周,萬望海涵,鄉下人逛京城,好比那紅樓夢裏劉姥姥初進大觀園,不知東南,難辨西北,俗話說得好,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望各位老大多多關照,有錢的捧個錢場,沒錢的捧個人場,你有吃的,給口喝的,你有喝的,給口剩的,總而言之言而總之,以後就是一個鍋裏吃飯的,寧字掰開有個家,添我一丁不算多,我說得好來說得妙,說得冒汗口幹舌頭燥,煩請各位再給點掌聲好不好?”
熱烈的掌聲中,常寧回過頭,忽地收起笑容,衝著寧瑞豐和喬含湘納頭便拜。
“爺爺,奶奶,孫兒祝您二老金婚快樂,笑口常開,福如東海,壽比南山,您二老一定得答應孫兒,相親相愛,攜手並進,和我們一起跨進燦爛的二十一世紀。”
劉鐵紅等一堆人也都忙著起身,學著常寧的樣子拜倒,口中祝福不斷。
寧瑞豐捋須含笑,點著頭說道:“好了好了,都起來吧。”
喬含湘也是笑臉綻放,拉著常寧的手,疼愛的說著,“小常快坐,家裏有你,可熱鬧多了。”
寧家的大客廳旁邊還有一個小會客室,寧瑞豐在寧曉含和劉鐵紅兩口子的攙扶下,率先坐到了沙發上,寧家的第二代男性都跟了進來,知道寧瑞豐有話要說,一個個便都屏聲閉息的期待著。
寧曉含出去後,小會客室裏留下的全是男人,這也是寧家的老規矩了,討論“家政”的時候,女性一般是不會在場的。
寧瑞豐的目光,緩緩的移動著,一個個的掃視過去。
二兒子寧曉南,三十九歲,國家計委計劃司付司長,現在寧家二代中拋頭露麵最多的人,隱隱然的,已成為寧家二代的領軍人物。
三兒子寧曉新,三十七歲,京城市西城區付區長。
小兒子寧曉華,三十歲,京城大學哲學糸講師。
大女婿劉鐵紅,四十五歲,xx軍第xxx軍軍長。
二女婿郭秋亭,三十八歲,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三女婿肖海南,三十四歲,民政部社會救濟司物資處處長。
小女婿陳一平,三十二歲,鐵道部通信技術研究所付研究員。
侄子寧曉平,四十歲,安山省北新市委付書記。
外甥女婿姚晉,四十二歲,南粵省委宣傳部付部長。
義子趙國華,三十五歲,xx軍第xxx師參謀長。
義女婿林鋒,三十三歲,海軍學院戰艦糸講師。
“你們也都看到了吧,這小子跟寧喬哥完全是一個德性,心思根本不在正事上,現在又多出個億萬富翁的外公來,更不想吃從政這碗飯了,他從小又散漫慣了的,野性難馴,這樣下去,怕是難當大任啊。”
先說話的是寧曉南,他現在已是國家計委的一個付司長,長孫在一個家族中,占有著特別重要的地位,常寧這種隨意人生的表現,他向來看不慣,隻不過礙於老頭子的麵子,不敢說更難聽的話。
旁邊的寧曉新也接腔說道:“我看他倒象個江湖賣藝的,我聽之江省的熟人說起過,他怕開會怕講話怕文件,人家都在背後笑話他呢。”
這個時候,老二老三說話了,一般情況下,別人是不願開口的,象趙國華林鋒,畢竟是“外人”,又都身在軍界,侄子寧曉平向來忠厚寡言,外甥女婿姚晉出身於宣傳部門,話本來就少,二女婿和小女婿是搞研究的,三女婿肖海南從不參與家政討論,隻有心直口快的劉鐵紅,常敢於發表和老二老三不同的意見,大女婿的身份,又是寧家二代裏目前級別最高的人,在老頭子麵前有些地位。
寧瑞豐心裏一陣輕歎,老二的缺點是刻薄刁鑽,老三的毛病是心胸狹窄,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啊。
這時,劉鐵紅笑著說道:“曉南,曉新,我不同意你們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