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機構改革,我們萬錦縣總計將減少現有在職正式工作人員二百五十人,減少臨時工和借調人員七百二十人……”
……
聽完李效侖的口頭彙報,餘文良又看了看李效侖遞來的一疊資料,翻到縣常委會議記錄那幾頁,仔細瞧了瞧,微微的笑起來。
“常寧同誌,三票反對,兩票棄權,這阻力不小呀。”
常寧大大咧咧的說道:“餘書記,我們常委會議的表決結果,您肯定早就知道了,今天我就是來討指示搬救兵的,請您和各位領導指示吧。”
在座的幾位地委領導,常寧和馬玉定是沒話可說的,本來和組織部長張小明的關糸還可以,但因為大胖子張福林的事情以後,兩人也沒了來往,姚健是旁聽者,地委辦主任黃國慶還沒有說話的資格。
常務付專員李國平問道:“常寧同誌,我想問一下,那些臨時機構怎麼改,有的是上級要求設立的,你要是都撤了,不好向上麵交待吧?”
常寧一聽,便嗬嗬的笑了起來。
商洛用略帶責備的語氣說道:“小常,你笑什麼,李付專員問你話呢。”
“對不起,對不起。”常寧笑著說道,“各位領導,我是想起了我在之江省青陽市工作時,我的一個改革措施,就是專門針對這些時機構的,當時,我們的縣委書記是孫華洋同誌,噢,他現在就是南江市市長,他當時就很反對,我死磨硬泡,他才答應試一試,但是改革以後,效果特好,當時我們孫華洋書記還說,這個改革措施算得上是個重大發明了。”
聽到常寧提到自己的老朋友孫華洋,陳鬆微笑著說道:“常寧同誌,是什麼好主意,說出來讓大家學學嘛。”
常寧說道:“我就拿我們萬錦縣為例吧,是這樣的,我統計了一下,縣委縣政府有非常設機構五六十個,什麼文明辦呀評比辦的,這個辦那個辦,其實都沒什麼事可幹,象機關作風評比辦,一年就年底那麼一次,要是上級不來,高啥事都沒有,可這些臨時機構卻要養著一大幫人,特別是臨時工作人員,我們全縣的臨時機構裏,就養活著三百多人,我呢,就想了這個辦法,設一個新的機構,專門接待上級的檢查和評比,原來那些臨時機構統統撤銷,但那些牌子保留起來,哪個上級部門來就掛哪個部門的牌子,反正是一個部門十個人,能頂幾十個臨時機構,一點都不耽誤工作……”
辦公室裏響起了一陣笑聲。
“哈哈,這個辦法挺好嘛。”餘文良笑著說道,“常寧同誌,這方麵的改革我完全同意,你們萬錦縣實行以後,我請你幫我,向全地區各縣市推廣這個先進經驗。”
陳鬆看著麵前的《萬錦縣機構改革計劃》,思索著說道:“常寧同誌,你們的機構改革,我看有點捅馬蜂窩的意思嘛,正式人員和臨時人員裁減上千人,你準備怎麼安排他們,還有,縣委縣政府一百多個部門,縮並成七十餘個人,原來的部門負責人怎麼安置,幾個部門合並成一個以後,誰當一把手,各部門的關糸怎麼調整理順,新部門和上級相關部門怎麼對應,等等,慎重,要慎重呀。”
辦公室裏的氣氛略顯沉悶,陳鬆的潛台詞很清楚,這機構改革要動到許多人的利益,你常寧總要照顧到各方的原有利益吧。
常寧輕鬆的看著餘文良和陳鬆,這次來主要還是看看各方的反映,能借點力更好,借不到也沒關糸,這次機構改革是省委省政府直接部署的,本來就沒地委什麼事,能來彙報隻是表示尊重,你們如果真要插手幹涉,我他娘的就繞過你們,直接找省委領導去。
如果您覺得《宦海風雲記》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2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