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涼國上下一片沸騰。
——三軍主帥言道時在與敵國風月的交戰中接連三場大敗。損失慘重,折兵近十萬,棄城十餘座。
——如是如此倒也罷了,大涼國尚能承受。畢竟大涼國自蠻荒之地起兵,至今曆時雖隻有六十二年,但一路披荊斬棘,大小戰爭無以計數,大起大落更不知幾度更替。國主蒼悠亦是自小隨軍,生死人常、勝敗榮辱早已看透。
——後續之變卻是讓人大跌眼鏡。國主蒼悠並未能接受現實,而是吐血身亡,幼子蒼道明匆忙繼位。而這變故之起因隻為一道詔書。
——蒼悠因主帥言道時多次優柔寡斷錯失戰機之敗而龍顏大怒,但念及其父言無病開疆裂地之豐功隻召其回京賦閑,意欲軟禁。
——當然詔書不可能如此直抒胸臆,自然是一陣官腔。隻是命令言道時轉交兵符給副帥張威,自己回京休整,重修兵法,以待重任。
——藝術追求模糊美。但放進現實就不會那麼讓人陶醉了,言道時若是知道自己因為曲解聖旨而橫遭慘死,想來一定會先問候一遍蒼悠的十八代親屬。
——皇威浩蕩,並不治言道時戰敗之罪,反而好言安撫,這是眾將心聲。但言道時並不如此認為
——重任?哼!還有什麼重任能重過這三軍統帥?皇恩浩蕩?怕是虛情假意吧!若是輕信,我還不定將身首何處!既然命運不濟,遭逢大敗,大涼將無我立身之所,不若就此投向風月,興許還能謀得一官半職。
——言道時這次倒是沒有優柔寡斷。傳命使者到後第二天就被其暗中斬殺。一邊以交接帥印為名控製實權將領,一邊私自派遣親信幽通敵軍。前、中、後三軍當日正午便在毫無戒備中成為風月大軍的俘虜。
——蒼悠尚未從言道時率眾投敵的消息中回過神來,接踵而至的另一個信息直接讓他氣急攻心,吐血身亡。風月主將譚洪不聽勸阻,屠殺降軍四十萬,至主帥言道時起到夥夫雜役終,四十萬人,一個不留。
——大涼國自言道時投敵之後可謂是內憂外患。外敵風月自然無需多言,內患言無病更讓蒼悠心力交瘁。這位力薦其子言道時成為三軍主帥之人可不是爾爾之輩。其子投降的消息一到京城,這位開國元老就是一番保命舉動。明裏痛斥其子以彰日月之心,暗中私動家軍控製交通要道。一副大事不妙便逃之夭夭的舉措。
——亂世出英雄。在這國家危難之刻,本已消失近十年的帝國第一軍神再度出現。麵對不利局勢,劉炎巧用激憤民心反製言無病私軍。而後強破言府封鎖取下言無病項上人頭。再憑借多年積威聚集起軍心民心,迅速解決內患。
——但蒼悠尚未從劉炎重現的喜悅中回神,另一個消息攻破了他的心理防線。
——譚洪深知劉炎實力,軍神重現讓他著實震驚。深思一番之後自覺不是劉炎對手,決定憑借軍隊優勢強壓劉炎。為了獲得最大限度的人數差,他決定不保留看守俘虜的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