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廟村的考察很順利,一切比預想的還好,首先是連玉他們準備的確實比較充分,其次是李曉寧事先跟村支書說的話起了作用,被袁克功問的農民都是照實回答,當然也肯定不是完全照實回答,都是揀能說的說了說,不能說的,還是沒敢說。但是結果還是讓袁克功感到很滿意。高興地誇獎了在場的各位領導,稱讚他們的工作做得還是比較紮實的,農民的負擔沒有他想象中的那麼重。市縣兩級的頭頭們都是心花怒放,特別是連玉,臉上都直接笑開了花。
可是在車隊準備離開時,突然從隔壁的雙廟村來了幾百人攔住了去路,要向省委書記喊冤請願,訴說災情。
事前秦鳳翔就有言在先,誰出了問題誰負責,哪裏出了問題哪裏負責,要把這次考察提高到講政治的高度去認識。想不到一下就出這麼大的事,連玉直接嚇出一身冷汗。急忙跑上前去組織阻擋。
袁克功卻並沒有生氣,而是立即下車說我是省委書記,有什麼事請和我說。
李曉寧趁機對村民喊道:“大家要講禮貌講文明,省委袁書記是來給大家解決困難來的,有什麼話你們就說,能解決的保證解決。”
村民便開始訴說。他們說今年澇災嚴重,莊家都被淹了,顆粒不收,但村幹部卻說皇糧國稅,是鐵定的東西,不管收成好壞,該繳的稅還是得繳。村民要求書記到村裏看看,要求免稅,再給點救濟。
袁克功立刻說道:“走,到村裏看看。”
眾人沒有法子,隻好跟上去。到了雙廟村一看,災情確實嚴重。田地幾乎全部水淹了,連好多房屋都直接泡在水裏,甚至有幾個房子隻剩下一個屋頂露在外麵。一塊不大的高地上麵搭了百十頂帳篷,這些帳篷也都極其的簡陋,幾根粗細不等的木棒支起框架,上麵蓋上一塊油布或是編織袋,這就是一個家了。公公婆婆、兒子媳婦外加孫子孫女全擠在這一兩個平方裏。
袁克功的眼睛濕潤了,突然罵了一句他媽的,然後調頭就走。
袁克功是出了名的儒官,當官之前是大學教授,平時表現出來的都是溫文爾雅,今天居然罵了髒話,可見是真的動了怒氣。大家誰都不敢說話,隻好按順序跟了往回走。
因為有了雙廟村這個插曲,後麵的視察全部都停了,袁克功也不回縣裏和市裏,直接在雙廟村召開了現場會,討論怎麼抗災救災。
因為雙廟村村委會也被淹了,會議直接就站著召開。袁克功首先表了態,給雙廟村免稅,而且不是免一年,是連免三年。然後讓連玉他們說救災的舉措和後麵防範澇災的想法。
連玉到底也是多年的老官員了,雖然之前的報告都是秘書寫的,但是看的多了,腦子裏也算是有點兒東西。短暫的沉默之後便滔滔不絕地說了起來,但是說來說去,救災的辦法也就那幾樣,什麼全體動員,什麼幹部下鄉,什麼調集全縣的水泵到一線,再撥點救災資金。
袁克功皺著眉頭聽連玉說完,然後問道:“你打算撥多少資金用於救災啊?”
連玉吭哧了半天,說了很多縣裏的困難,然後說最多能撥五十萬。
袁克功一聽就惱了,沉著臉問道:“雙廟村一共多少村民?”
連玉懵了,他哪兒知道啊?不確定地說幾百人吧?被袁克功一瞪,又說一千多人。
袁克功搖了搖頭說道:“看來你是不知道啊!李曉寧?你是縣長,你知道嗎?”
李曉寧沉著地說道:“雙廟村是我們新邳縣最大的自然村之一,根據去年的統計數據,全村一共一千二百六十七戶,四千七百八十六口人。”
袁克功便衝連玉說道:“你當了這麼多年的一把手,對下麵情況的了解還不如人家剛來幾天的,你羞愧不羞愧?”
此時村民們都圍在周圍,縣裏、鄉裏和兩個村裏的頭頭腦腦們也都在,連玉的臉紅的跟火燒雲似的,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同時心裏也把李曉寧恨的跟什麼似的--就你李曉寧能,我就不信你能把全縣那麼多村子的情況都記得這麼清楚。肯定是你事先算計好了,故意要在省委書記麵前出我的醜。說不定雙廟村的村民也是你李曉寧事先安排好了來告狀的。
袁克功訓完連玉,接著說道:“五十萬救災款分到四千人頭上,每人才一百塊錢,根本就不夠用的。這樣不行,還得再想辦法。李縣長,連書記說他隻能出五十萬,你呢?你是縣長,管經濟。你能出更多的錢不?”
“不能!”李曉寧很幹脆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