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該低頭時就低頭(1 / 1)

富蘭克林(1706~1790),18世紀美國的實業家、科學家、發明家、社會活動家、思想家和外交家。

為了對電進行探索,他曾經做過著名的“風箏實驗”,在電學上成就顯著。此外,他還是一位優秀的政治家。他參加起草了《獨立宣言》和美國憲法,積極主張廢除奴隸製度,深受美國人民的崇敬。

富蘭克林被稱為“美國人之父”,他年輕時非常驕傲,總是挺胸抬頭邁著大步走路。

一天,年輕的富蘭克林去拜訪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輩。一進門,他高高仰著的頭就狠狠地撞在了門框上,疼得他一邊不停地用手揉搓,一邊斜眼盯著比他的身子矮去一大截的門,嘴裏還嘟囔著:“噢,真是見鬼,這該死的門框怎麼可以這麼低呢!”

出來迎接他的前輩看到他這副模樣,笑笑說:“年輕人,是不是很痛啊?不過,這將是你今天訪問我的最大收獲,因為,一個人要想平安無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須時刻記住:該低頭時就低頭。這也是我要教給你的事情。”

富蘭克林聽後非常慚愧,低著頭說:“前輩,我明白了,謝謝您。

富蘭克林把這次拜訪得到的教導看成是一生中最大的收獲,並把它列為自己一生的生活準則之一,這一準則讓富蘭克林受益終生。

後來,富蘭克林成了一代偉人,他在一次談話中說:“‘該低頭時就低頭’這一啟發幫了我的大忙。雖然做人不可無骨氣,但做事不可能總是仰著高貴的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