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鋼琴家的誕生(1 / 1)

李斯特(1811~1886),匈牙利著名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偉大的浪漫主義大師。

李斯特將鋼琴的技巧發展到無與倫比的程度,在鋼琴上創造了管弦樂的效果,還首創了背譜演奏法。他具有超群的即興演奏才能,因此獲得了“鋼琴之王”的美稱。《塔索》、《匈牙利》、《普羅米修斯》、《匈牙利狂想曲》等大大開拓了鋼琴音樂的表現力,是他著名的代表作品。

波蘭作曲家肖邦在21歲時,獨自一人到法國巴黎定居。當時他雖然很有才華,卻沒有施展的舞台。

一個偶然的機會,肖邦結識了鼎鼎大名的匈牙利鋼琴家李斯特。兩人一見如故,很快成了朋友。

一天,李斯特對肖邦說:“你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人,我決不能讓你的才華埋沒。”

謝謝您對我的欣賞,我何嚐不想展示自己,可是這樣的機會實在太難得了。”肖邦無奈地說。“嗯……讓我想想,有了!我想到為你贏得觀眾的辦法了!”李斯特大聲說道。

第二天,巴黎街頭就貼滿了李斯特舉行個人演奏會的廣告,劇場門口人頭湧動,門票一售而空。

演奏會開始了,身著燕尾服的李斯特走上台朝觀眾行過禮後,便轉身坐在鋼琴前,擺好演奏姿勢。燈熄滅了,琴聲響起了,琴聲時而如高山流水,時而如夜鶯啼鳴,觀眾完全被那美妙的音樂征服了。

演奏結束了,人們興奮地喊著李斯特的名字。可燈一亮,人們驚呆了。因為坐在鋼琴前麵的根本不是李斯特,而是一位眼中閃著淚花的陌生年輕人!

此時,李斯特走上台說:“從大家熱情的歡呼聲中,我可以確信,剛才這位年輕人的演奏已經得到了認可。難道不是嗎?”

當人們明白過來剛才的完美演奏是由台上這位年輕人完成的時候,頓時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一束束鮮花湧入肖邦的懷中。

在觀眾的鮮花與掌聲中,一位偉大的鋼琴演奏家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