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加索(1881~1973),西班牙人,當代西方最有創造性和影響最深遠的藝術家。
畢加索的藝術生涯幾乎貫穿於他的一生,史學上把他的作品分為早年的“藍色時期”、“粉紅色時期”;盛年的“黑人時期”、“立體主義時期”;後來的“超現實主義時期”等幾個階段。《和平鴿》、《格爾尼卡》、《拿煙鬥的男孩》、《阿維尼翁的少女》等都是他的著名作品。
1940年,德國法西斯匪徒攻占了法國首都巴黎。
一天,畢加索正在畫室裏工作,突然門外響起了一陣敲門聲。畢加索開門一看,原來是鄰居米什老人。
畢加索看到老人手裏捧著一隻鮮血淋漓的鴿子,臉上還掛滿淚水,於是急忙問道:“米什老爹,您這是怎麼了?這隻鴿子是怎麼回事?”
老人用衣袖擦了擦眼淚,哽咽著說:“這隻鴿子是我孫子養的,可是,我孫子今天早上死了……”
畢加索聽後非常震驚,追問道:“您的孫子死了?怎麼會這樣?”
“我的孫子平時用白布條作信號來招引鴿子,可今天早上當他得知他的父親在保衛巴黎的戰鬥中犧牲時,心裏燃起了仇恨的怒火。他想白布條表示向敵人投降,
於是他改用紅布條來招引鴿子。可是紅布條被法西斯發現了,他們把我孫子扔到樓下摔死了,還用刺刀把鴿子全部挑死了。”老人說完大哭起來。
“這些法西斯真是太殘忍了!簡直不是人!”畢加索憤怒地說。
老人停止了哭泣,說:“先生,我今天來就是想請求您幫我畫一隻鴿子,來紀念我慘死的孫子。”
隨後,畢加索懷著悲憤的心情,揮筆畫出了一隻飛翔的鴿子,這就是“和平鴿”的雛形。
1950年為紀念在華沙召開的世界和平大會,畢加索又畫了一隻銜著橄欖枝的飛鴿,後來被人們稱為“和平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