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征北戰、東征西討的歲月中,戚姬經常隨軍陪伴劉邦。在漢王元年(公元前206年),戚姬生下一男嬰,劉邦給這個男嬰取名為如意。
所謂愛屋及烏,劉邦對他與戚姬的愛情結晶——劉如意也是疼愛有加。
如今,趙王有了空缺,便讓劉如意接任趙王之位。
劉邦是一國之君,任命個把人物做官為王本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但讓劉如意做趙王這件事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古龍有一句名言: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在朝中,為了自身的利益,分門立派就在所難免了。尤其在後宮,為了爭寵,妃子們更是勾心鬥角,常常要付出血的代價。
現在,呂雉和戚姬各代表一派,爭鬥得非常厲害。呂雉資格老,人脈廣,勢力較為龐大;戚姬資曆淺,人脈差,但她年輕貌美的資本是呂雉望塵莫及的。
但受寵是暫時的,自己總有人老珠黃的那一天,所以戚姬認為,隻有靠自己的兒子劉如意來改變自己的一生了,她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變成下一任皇帝,那麼,自己就有望擠垮呂雉。所以她要在自己受寵的日子裏,為兒子爭得最大的利益。
而呂雉也不是傻子,他要力保自己的兒子劉盈能在將來順利登基,這樣自己才能穩坐釣魚台,所以,他不允許任何人覬覦劉盈的太子之位。
女人何苦為難女人,這場後宮博弈到底是誰勝誰負,還是個未知數。
如今,劉邦任命劉如意接替張敖為趙王,算是對戚姬勢力的培植和對呂雉勢力的的削弱。更重要的是,劉邦雖然封劉如意為趙王,卻不放劉如意去封國,反而留在自己身邊,這引起了呂雉的警覺。
說幹就幹,戚姬拿出了女人最常用的手段——一哭二鬧三上吊來逼迫劉邦廢二兒子劉盈的太子之位,改立三兒子劉如意為太子。
對於男人來說,一般都很難抵禦美色的誘惑,所以有句話是這樣說的:英雄難過美人關。劉邦已經被戚姬搞得神魂顛倒了,隻好私下答應了戚姬的請求。
其實,劉邦也越來越覺得太子劉盈“為人仁弱”,不像自己;而日見長大的如意反倒很像自己。於是,他也有了廢太子劉盈、改立如意為太子的意圖。
呂雉的眼線很長,當得知戚姬在背後下黑手後,非常著急。恨不得把這個女人打入十八層地獄。但戚姬有劉邦護身,呂雉除了幹著急,也無計可施。
該來的最終還是來了,雖然呂雉早有心理準備,但沒想到劉邦這麼快就把改封劉如意為太子的事提到了會議議程上。
結果,大臣們卻一致投反對票。
劉邦有些惱火,自己選個接班人怎麼也會受到這麼多牽製。他想來個霸王硬上弓,搞一言堂。但大臣們紛紛跪下,死諫萬萬不可易立太子。
劉邦氣得臉都青了,真想把殿堂之上的所有大臣都統統砍掉。這時,禦史大夫(最高檢察長)周昌出麵力爭,情況才有所改變。
其實,劉盈立為太子已經有8年之久,沒犯什麼錯,眾多大臣已經認可了這位太子爺。再加上他的的舅父呂澤、呂釋和皇後呂雉的勢力,劉盈的太子之位是很難撼動的。如果易立太子,必將損害一大批人的利益,所以出現了眾臣死諫的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