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豨軍團完全崩潰了,對他來說,這仗算是徹底沒法打了,敗局已定,隻好帶殘兵敗將踏上了逃亡之路。
劉邦從河北返回洛陽後,覺得代郡地處常山的北麵,趙國卻從山南來控製它,太遙遠了。於是,他下令封兒子劉恒為代王,以中都為國都,代郡、雁門都隸屬代國。代王劉恒在後來平定諸呂叛亂後,被迎立為皇帝,即漢文帝。
陳豨的下場自然不用多說,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冬天,樊噲的士卒追到靈丘(今山西省東北部靈丘縣)把陳豨斬首了。
如果陳豨沒那麼“拉風”,中規中矩一些,也許會有善終,但曆史沒有假設,陳豨的“拉風”最終把自己送上了絕路。
當初,劉邦親自統領大軍前往河北平叛,本想帶著韓信一起去。但韓信卻推托有病沒有隨同前去。此時,韓信要兵沒兵,要權沒權,量他也掀不起什麼大風大浪來,劉邦沒有多想,便隨他去了。
沒想到的是,韓信真打算借此翻盤,拿回屬於他自己的東西。
當陳豨在代郡造反的消息傳到韓信耳中時,韓信心裏樂開了花,因為他感覺自己的機會來了。在他看來,劉邦一定會禦駕親征,因為這個劉老三對造反者向來都是痛恨無比。果然,為了消滅陳豨的造反部隊,劉邦帶走了大部分的軍隊,帝國首都變得空虛無比。
韓信便開始著手內應的工作,來一次兵變。但一個問題擺在韓信麵前,那就是他手裏沒人。單靠自己和家裏的百把號家丁搞一次武裝奪權,簡直是白日做夢。
不過,韓信不是普通人,這難不倒他。
韓信的計劃是這樣的:夜裏假傳詔書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隸,臨時組成反政府武裝去襲擊呂後和太子。隻要扳倒了皇後呂雉和太子劉盈,整個長安就是自己的了。
計劃是完美的,但能否成功實施還是個未知數。
在這種關鍵時刻,容不得有半點疏忽和閃失,否則必將前功盡棄,給自己帶來殺身之禍。
這世間的事往往是怕什麼就來什麼,這不,韓信的團隊內部出問題了。
不知是什麼原因,韓信的一位家臣惹火了韓信。也許是這位家臣建議韓信不要拿雞蛋碰石頭,也許是這位家臣看到韓信玩火,想自保離開韓信。具體原因難以推測,反正,韓信異常惱火,把這位家臣囚禁了起來,打算事成後再殺掉他。
人們常說:細節決定成敗。韓信雖然囚禁了這位家臣,但保密工作沒有做到位。
這位家臣的弟弟得知了上述情況後便上書密告,向呂後告發了韓信準備謀反的事情。
一般的女人得知這種謀反的消息後,估計首先想到的就是逃命,因為不僅老公不在身邊,而且一個女人要守一座空城,談何容易。但呂後不是別人,她也是經曆過戰火洗禮的,這種事情還不會讓她亂了方寸。於是,她決定先下手為強,騙韓信進宮後,再除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