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人生方圓,真誠為本(1 / 1)

在美國,曾有心理學家在調查對社會交往的“喜歡與吸引”產生正負影響的品質時,做過專項測試,結果表明:在550種人品中,得分最高的就是真誠。

富蘭克林說:“一個真誠的農夫比一個邪惡的王子更高貴。沒有真誠就不會有收獲。真誠是一種美德。一個真誠的人會使人產生溝通、深交的欲望,給人以可信賴的安全感。相反,一個內心不再留有真誠的人,說話做事都會令人反感,這樣的人當然不會成功,即使他能有財富和地位,那也隻能是暫時的。

在追求事業成功的道路上,隻要你真誠地對待別人,就可以打開對方的心靈之門。因為“以誠感人者,人亦以誠相應”三國時期的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諸葛亮被劉備的真誠所感動,才答應輔佐他。後來,劉備建立了蜀國,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麵,他的成功與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分不開的,而這根源於劉備的真誠。很多時候就是這樣,你態度真誠,所得到的反應才會熱烈,這就會給你帶來成功的機會。

有一天,一位美國女記者基泰斯在日本東京奧達克百貨公司買了一台電唱機,作為送給在東京的婆婆的見麵禮,售貨員以日本人特有的彬彬有禮的服務,幫助她精心挑選了一台半啟封的電唱機。

當基泰斯回到住所想試用時,卻意外地發現電唱機竟然是空心的,根本無法使用。她不禁怒不可遏,當晚就趕寫了一篇新聞稿件,題目叫《笑臉背後的真麵目》並發傳真到了她所供職的美國報社。

不料,次日清晨,一輛汽車開到她的住處,從車上走出的是奧達克百貨公司的副經理和拎著大皮箱的職員,他倆一進客廳便俯首鞠躬,表示歉意,基泰斯十分吃驚地問他們是如何找到這兒的。

那位經理講述了大致經過。原來,前一天下午檢查商品時,他發現將一個空心的貨樣賣給了顧客,此事至關重要,他迅速召集全體公關人員商議,費盡周折,從顧客留下的一張美國某報的名片裏發現了線索,打了35次越洋電話,最終總算從美國紐約得到了顧客東京婆婆家的電話號碼,並找到了顧客住所地。接著,經理親手將一台完好的電唱機外加唱片一張、蛋糕一盒奉上。

奧達克公司的真誠深深打動了基泰斯。她馬上打越洋電話到美國報社,告知報社說又有新的稿件發出,昨天的傳真稿件不要發了。她隨後又趕寫了一篇新聞稿《35次緊急電話》後來,報社考慮到她兩篇稿件的視點不同,配上編輯的話將兩篇稿件全部刊發。後來,日本報紙又都互相轉發。他們的真誠得到了回報,奧達克公司的知名度大大提高,經濟效益當然隨之快速增長。

為人要真誠,這是你贏得人氣與支持的第一原則,也是你的事業能否順利發展的重要保證。

香港企業家李貴輝僅用了短短十幾年的時間,便擁有了龐大的企業,同時還贏得了許多榮譽。他能如此迅速致富,與他的真誠品格有著直接的關係。比如有一次,他在內地雇傭的一個員工的母親病重,他知道後立即給當地的醫院院長掛了一個長途電話,要求千方百計組織搶救,醫藥費用由公司出。他還經常幫員工排憂解難,讓他們沒有後顧之憂把工作做好。李貴輝在生活上、經濟上對員工們的真誠關愛,得到了員工們的支持與尊重,工作起來盡心盡責,任勞任怨,這為李貴輝企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社會上有一些人,認為真誠不過是一種理想狀況,理想戰勝不了現實,人在社會上身不由己,所以,他們僅僅看到了眼前利益,為了占有它就拋棄了真誠。他們還自認為耍手段是真正的高明,但這樣做,他們得到的隻是一時的利益,卻失去了他們為人的根本。一旦走到這一步,離失敗也就不遠了。

真誠決不隻是一種理想,而是人在和現實搏鬥中內心的最後一道防線,是屬於自己的城池,就算遭到無情的打擊,人也不能放棄這最後的真誠,能這麼做的人,才會散發出吸引力,走向成功。

亞伯拉罕·林肯說:如果想贏得成功,首先先讓人感覺到你的真誠。那麼,為了你向往已久的成功,你就試著遠離虛偽和欺騙,做一個真誠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