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祖:南北朝時拓跋族漢化後之姓。

曆史名人:南北朝北齊將萬俟洛;宋佞臣萬俟;宋臣萬俟提;宋詩人,音樂家萬俟雅言,後魏義軍領袖萬俟醜奴等。

赫連

始祖:南北朝前,匈奴右賢王卑後代中有人名勃,創大夏國,以赫連為皇族姓。

曆史名人:北周將赫連達;北齊臣赫連子悅,唐詩人赫連韜等。

尉遲

始祖:南北朝拓跋建北魏,其一支族名尉遲,後漢化為姓。

曆史名人:南北朝北周駙馬尉遲迥;北周將尉遲綱;唐將尉遲恭;元臣尉遲德誠等。

濮陽

始祖:春秋時濮陽河旁城民以城為姓。

曆史名人:三國吳相濮陽興;明學者濮陽淶;明將濮陽成。

淳於

始祖:夏時東夷人(山東安丘縣附近)淳於公封地,後為姓氏。

曆史名人:漢臣淳於長;漢奇女淳於緹縈;十六國後秦大儒淳於岐;唐臣淳於難;唐相淳於朗等。

單於

始祖:單於相當於匈奴首領,其後裔漢化後為姓。

曆史名人:待查

宇文

始祖:晉時,鮮卑族人入漢,漢化後複姓宇文。

曆史名人:南北朝北周帝宇文覺;隋相宇文化及;唐臣宇文圾;宋學者宇文之邵,元大儒宇文公諒。

長孫

始祖:長孫源於南北朝前拓跋氏鮮卑族。

曆史名人:隋將長孫晟;隋臣長孫覽;唐太宗皇後長孫氏;唐臣長孫無忌;唐將長孫順法。

慕容

始祖:三國時,鮮卑族漢化成姓。

曆史名人:燕帝慕容皝;隋將慕容三藏;宋及慕容彥逢、慕容延釗。

拓跋

始祖:漢時,匈取漢化姓。

曆史名人:南北朝北魏帝拓跋珪。

夾穀

始祖:南北朝時,女真夾穀族漢化姓。

曆史名人:金臣夾穀吾裏補;金相夾穀清臣;金副相夾穀衡;元臣、文學家夾穀之奇。

始祖:東漢烏恒族歆姓改成。

曆史名人:宋學者欽明;宋臣欽德戴,清詩人欽善;清畫家、書法家欽揖。

呼延

始祖:呼延原為匈奴姓氏。

曆史名人:十六國前趙臣呼延漠;宋名將呼延讚。

始祖:春秋時,當地人以地名為姓。

曆史名人:待考。

哈姓本為胡姓,蒙古多哈姓,今回族亦有哈姓,漢族中的哈姓,多為隋唐以後一些胡人來到中原後,與漢人通婚後逐漸被漢化,即以部落或原姓為姓,如元朝時亞不哈拉王族後裔賽赤典·烏馬爾來中原,曾被封為鹹陽王,又出鎮雲南,後病死中國,留下九子十三孫,取十三個漢族姓,其中有哈姓,成為哈氏。

望出:長葛

曆史名人:哈麻,元代中書左丞相;哈元生,清代貴州提督;哈攀龍,

笪是竹涼席的古稱。古代,今天建州句容一帶不少人從事編笪之業,久而久之,人即以職業為姓,成為笪姓。

望出:句容

曆史名人:笪重光,清代名臣,官禦史,書法家、畫家

據史載,隋唐時期,西域有一支少數民族部落,叫回紇族,為現代維吾爾族的祖先,係突厥人的分支。魏晉時叫敕勒人,到唐時為鼎盛時期,一度占據了今內、外蒙古一帶。為了邊境安寧,唐朝政府與他們采取和睦政策,到了晚唐時期回紇族就歸順唐朝。為了安撫他們,唐皇朝就賜其部落首領愛邪勿以漢族名字,以愛為姓,名弘順,並讓其在唐朝任職,其族人也逐漸漢化,就以在為姓,成為愛氏,奉愛弘順為愛姓始祖。

望出:西河

福姓來源有兩支。春秋時,齊國有個公族大夫公子丹,因封地在福,人稱福子丹。其後人即以福子為姓,乃複姓,後簡化為福,即為負福姓。

另外,東晉時,北方有百濟國,位於今東北、朝鮮一帶,屢侵中原。至唐高宗時,發兵將其攻滅,在其地設安東都護府。百濟人因而開始受漢族統治,接受漢文化。其中有一支福順氏部落,有人流入中原,即以部落名為姓,是另一支福氏。

望出:百濟國

曆史名人:福欲,宋代著名佛教高僧,詩人、書法家;福遇,元代高僧;福壽,元代江南行台禦史大夫。

金姓的來源有三支

傳說說上古時黃帝的兒子少昊出生時,其母西陵嫘祖看到有一顆很大的星,象飛虹一樣墜下來,因而以金德天,又稱金天氏,他的後代中,有一支就以金為姓,這是最早的金氏。

另外,在漢武帝時,匈奴屠王的太子日磾,在漢為官,先是當馬監,因其狀貌奇偉,被武帝升為待中,在武帝左右數十年而無過錯,深受武帝

喜愛,升為車騎將軍。漢武帝晚年,莽羅何謀反,企圖刺殺漢武帝,被日磾發覺並將其生擒,因功封為侯。武帝臨死時,任命他為顧命大臣因為他曾為武帝鑄人祭天,所以武帝賜他姓金,史稱金日磾,成為金姓另一始祖。

還有,秦末西楚霸王項羽的叔叔項伯,身在曹營心在漢,與劉邦結為兒女親家。劉邦建立漢朝,賜他皇姓劉,稱劉伯。他的後代傳到五代時,住在吳越王錢鏐的名(當地劉、鏐同音)就去掉劉字的刀旁,改為金姓(劉字的繁體字為左金又刀),這是又一支金姓。

望出:彭城

曆史名人:金璿,明代書法家,名醫;金問,明代禮部右侍郎,書法家、曆史學家;金聖歎,清代著名文學家;金農,清代著名書法家、金石學家、畫家、詩人;金櫻,清代才女,詩詞曲皆精,號為“三絕”。

中國姓氏中很大一部分是由於地名而產生的,池姓亦是如此。在古代,城廓的周圍都挖有護城河,護城河叫圍池,設專人管理,稱池人,日久,有些池人的後代即以此為姓,即為池氏。

望出:西平

曆史名人:池華子,戰國時秦國丞相;池顯方,明代詩人;池浴德,明代太常寺少卿;池生春,清代國子監司業,書法家。

沙姓的來源有三支。

傳說上古炎帝神農時代,有個大臣叫鳳,助神農嚐百草,播百穀,學得一手種植本領,能在沙地上長出莊稼,所以人稱鳳沙氏,他的後代以他的名為姓,是最早的沙氏。

另外,周初商紂王的哥哥微子被封在宋國(參見宋姓),他的後裔中,有一支在沙丘居住,就以地為姓,是另一支沙姓。

另外,夷姓百濟國共有八族,其中有一支沙氏,後有人來到中原定居,被漢化後即以族為姓,是又一沙氏。

望出:東莞,汝南。

曆史名人:沙羅巴,元代佛教高僧;沙張白,清代著名學者;沙神芝,清代書法家;沙馥,清代著名畫家。

正文《和諧頌》主題畫卷

《和諧頌》主題畫卷

01和諧春滿園、02、農家知春樂、03迎春花爛漫、04、植春新曲妙、05遍地皆春華、06、攜手創和諧、07改革有新人、08、塞北春來早、09花山姑娘美、10、改革恨春晚、11知春學聖祖、12、心勤春更早、13軍民魚水情、14、春郊樂陶陶、15勇攀摩天嶺、16、隻把春來報、17自有後來人、18、南海湧春潮、19激情黃洋界、20、壯誌比天高、21青春紅似火、22、太行更多嬌。春華詩畫《和諧禮讚》部分22幅。

23眠山勇創新、24、青藏同和諧、25南疆水鄉美、26、青山永不老、27火紅的年代、28、敞亮的心扉、29激情白洋澱、30、英雄王二小、31陽朔甲桂林、32、雲南好奇妙、33喜馬拉雅高、34、莽莽昆侖笑、35百龍勇奪魁、36、萬裏有奔駝、37太湖魚正肥、38、真是好夏郊、39會當淩絕頂、40、關愛農民工、41大夥的事情、42、和諧最重要、43美麗的荷澤、44、鋼都火焰高。盛夏詩畫《創新求實》部分22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