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開城歸降,曹魏滅亡(1 / 2)

由於魏延重傷昏迷,劉昉下令大軍暫時退去,沒有選擇與曹軍立即對戰。現如今他們士氣高漲,可是連續趕路,體力消耗甚大,不可能立即再次展開大戰。無論將士身體素質再怎麼好,也不可能堅持太久。

與其急功近利,倒不如守株待兔。

“取我弓箭來!”劉昉下令撤軍,不過他可不想曹軍過得這麼輕鬆,抬頭看了一眼城牆之上的曹叡,他決定給予對方一個驚喜,也可以說一個決定,到底如何抉擇就看曹叡自己。

趙雲、趙風二人騎馬站在劉昉左右兩邊,士兵將劉昉的弓箭取來。不過他們不是拿過來的,而是兩人抬過來的,這把弓乃是用玄鐵製作而成的重弓,射程比常用的弓箭要遠的多,威力也十分大。

這把弓是劉昉親自命人督造而成的,他單手拿起重弓,從懷中取出一塊布帛拴在箭頭上。直接朝著曹叡射了過去,這一次他沒有施展五箭齊發的絕技,而是一支箭。

曹叡不愧是曹魏皇帝,膽識過人,麵對箭矢射來,仍然不動聲色,就這麼冷靜的站著。當箭矢從曹叡身邊穿梭過去,直接刺入牆壁之中,曹叡的目光仍然鎖定在劉昉身上。

直到劉昉離去,曹叡這才收回目光,大臣也就布帛呈上去。

“給你三日考慮時間,三日後你的選擇,將會決定曹魏的命運。”

曹叡認真的看了一遍,死死地拽在手中,這不是一種商討,而是一種命令。曹叡知道劉昉帶領大軍前來救援後,他便知道自己唯一的生路被斬斷了。原本尚存希望,瞬間從天堂墜入地獄。

大起大落的心情讓曹叡很不好受,可他偏偏沒有與劉昉叫板的資本。曾幾何時蜀漢隻不過是三足鼎立之一,曹魏才是勢力最強大的一方;如今地位翻轉,蜀漢才是真正的強者。

無論是鼓動孫權改變主意,斬斷與蜀漢的聯盟關係的計策,還是派人前去對戰全都敗了。一切的陰謀詭計在強大的勢力麵前顯得不堪一擊,這個時候他想起自己的父親交代自己的話:“你要記住蜀漢劉無忌才是最大的後患,蜀漢有此人一切皆有變數。至於仲達先生,可用也要防,他是有才之人怎可屈居人下?但是劉無忌的威脅比之仲達更加厲害,你要時刻謹記決不能小覷蜀漢的力量。”

“當初父親在世時,曾經與劉無忌見過麵,對他十分讚賞。那個時候看不出劉無忌的危害,這才在長阪坡之戰放任其離去。其實父親也對我說,就算真的想留住他怕是付出極大的代價。”

“後來父親征討蜀漢數次,全都失敗,這些都是因為他的存在。所以你要謹記,劉無忌才是最大的威脅,朝中唯有司馬仲達才可與之相比一二,論及真本事劉無忌也不能小看他,決不能放鬆對蜀漢的防禦。”

曹叡腦中浮現出父親曹丕囑托自己的話,可他心高氣傲,又加上蜀漢刻意隱藏實力,使得曹叡對蜀漢之事並沒有放在心上。現在他知道父親的話是對的,劉無忌是真的可怕人物,哪怕知道了也沒有辦法改變眼前的情況,留給他的路隻有兩條,無論是哪條路結果都是一樣。

曹叡什麼話都沒說,直接離開城牆回到行宮中,一直閉門謝絕見任何大臣。無論是曹氏宗親,還是功成名就的大將等全都被拒之門外,誰也不知道曹叡為何如此做,整整兩日不吃不喝,直到第三天才走出來。

三天時間,既是劉昉給曹叡考慮時間,也是己方大軍休整時間。那些經曆大戰受傷的將士全都被劉昉派人護送離開前線,為得是保護他們的生命安全,這一次壽春之圍經曆的實在是太多。

經過兩天的休息,魏延終於醒來,劉昉親自前去探望,這一戰能有這麼大的收獲,全都是因為魏延領導有方,最後一刻哪怕自己身死也要保住兄弟們安危,全軍上下對他欽佩不已。

“五哥,對不起!”

魏延見劉昉對自己道歉,想起昏迷之前的劉昉對自己說的話,以及經曆的事情,他心裏有些感慨,自己都是從生死輪回邊緣走了一遍的人,有很多事情都想的比較開。

“七弟,有些事情不必多說,咱們是兄弟!再說了你是君上,我是臣子。此計劃乃是你製定出來的,我不過是執行者罷了。即便是我真的戰死沙場,我也無怨無悔。”

魏延由衷的說道,“你是皇上,哪怕有錯也錯不在你。”

劉昉眼睛有些濕潤了,他能感覺到魏延對自己來晚的事情並未放在心上,是真心不在乎這件事。可是劉昉心裏這道坎一直過不去,魏延越是放得開,他的心越是愧疚。

現在這個時候的劉昉不是一國之君,像是做錯事的弟弟一樣,反駁道:“君有錯就得改之!你是我的兄弟,我險些讓兄弟遇難,這一切要不是因為我,也不至於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