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劍指東吳,孫權示弱(1 / 2)

“師傅,我該如何抉擇?”

劉昉不是不知道帝王之路本就是最嚴酷的戰場,戰場的殘酷與之相比差之千裏。此時,獨自一人的劉昉想起了自己的老師司馬徽,要是他在的話自己也就不會左右為難。

一邊是統一華夏的宏圖霸業,一邊是拋棄一切願意跟隨自己的妻子,魚與熊掌難以兼得,必須舍棄一個。如果舍棄霸業,那他為何要如此辛苦努力打下偌大的江山社稷;與其放棄,倒不如一開始就任由曆史軌跡發展下去。

統一華夏,恢複大漢王朝天下指日可待,自己已經走了一大半的路,眼看再走一步便可以完成,豈能半途而廢。當他聽見孫尚香的哭泣聲時,劉昉腳步一頓,想要回去安撫孫尚香,他明白自己還沒有成為合格的皇帝。

若是真的是皇上,豈會因兒女私情而影響天下大局,也不會因為任何人影響自己的決定。偏偏事實如此,孫尚香的確影響了自己,劉昉很是苦惱。如果真的踏出那一步,東吳的實力在自己麵前不堪一擊,徹底收複也不過是時間問題,可那樣做孫尚香將會與他離心離德。

後宮佳麗三千人,弱水三千隻取一瓢!

劉昉很矛盾,他不知道該如何是好,腦中不斷地回憶自己幼年與老師司馬徽相處的時光,希望從中能夠得到啟示。

“無忌,為師傳你的夜觀星象之學乃是一種特殊的學問,非凡人所能學。”

曾幾何時劉昉不懂這話意思,如今他明白了司馬徽傳給自己學問時,也將帝王之道一並傳授,為得是提前做好準備。

“如果哪一天你遇到難以抉擇的問題時,你就讓自己冷靜下來好好想想今天我對你說的話。無論我們遇到什麼樣的選擇,我們都要冷靜的分析其中利弊。如果利國利民卻不利己時,定要選擇大者;如果利己不利國不利民,寧可放棄也不可選之。”

“義父,這是為什麼?”劉昉疑惑不解的看著自己父親,在利益麵前不都會選擇利己,其它的根本不去考慮,這與劉昉的理解有很大區別。

“利己不過是一時之利,就算你得到了也不過是暫時的,未來有一天你會失去更多。”司馬徽又以周幽王的‘烽火戲諸侯’做例子,為他詳細的解釋其中利害關係。“周幽王的確是得到了褒姒一笑,他很開心,可他失去的卻是整個周朝的天下,就連自己的性命都丟了,你認為這樣做值得嗎?”

劉昉自然明白其中道理,這則故事他早就耳熟能詳了,又聽見司馬徽說道:“所以作出選擇時遇到這樣的問題,我們自然拋棄利己,決不可成為自私自利之人。如果遇到是利己問題,並未上升至時勢大局,這才會選擇利己,唯有生存下去才是翻身的本錢。”

…………

劉昉回憶曾經的教誨,喃喃自語道:“以大局為重嗎?”

道理誰都明白,可是能不能做出來卻是另外一回事。

當天晚上劉昉徹夜未眠,腦中不斷的思索著司馬徽的話,又將此事從裏到外,仔仔細細的分析了一遍。次日,劉昉終於想通了,他決定對東吳開戰,哪怕與孫尚香會因此有隔閡也在所不惜。

“一個月後,發兵攻打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