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達奏請出兵?”曹叡看著司馬懿遞交上來的奏表,沉思片刻,會心一笑道:“此乃大將軍之計也!”
“陛下何出此言?”
群臣皆疑惑不解的看著滿臉笑意的曹叡,司馬懿率領大軍與蜀軍在渭水對峙。若是蜀軍真的進攻,司馬懿大軍難以抵擋住其腳步,合肥怕是危險了。此時,曹叡居然發笑,不理會司馬懿奏請出兵,實在是有些匪夷所思。
“仲達何許人也!”曹叡笑道,“蜀軍與我軍兵力比較,必是蜀軍兵力強盛,我軍略弱於下方。若是我軍主力大軍在渭水,怕是仲達先生早已出兵攻打,何須奏表?”
“朕既已封其大將軍、大司馬,西北大軍皆在其指揮下。此時奏表,無非是兵力懸殊,還有仲達先生沒有必勝把握,怕是軍心已經亂了。蜀國與吳國兩軍並未彙合一處,我軍主力集中在合肥新都與吳軍交戰,除非新都之戰獲勝,大軍前往支援,否則難以與蜀軍一決雌雄。”
曹叡分析得頭頭是道,眾人無不歎服。原本還在懷疑的將士,也不再多慮。
“蜀軍切斷長安的道路,隴西之地怕是亂作一團。如果不能及早擊敗吳軍,怕是後患無窮。現在我們主要目標還是眼前的困境,不過仲達先生想出此計策,那我也不能讓他失望,傳令派使者前往渭水命仲達先生暫緩出兵,堅守不出,待新都之戰勝利大軍會合反擊也不遲。”
“新都困境不出幾日便可解決,吳軍在沒有任何支援之下,難以憑借一人之力攻破新都。現在陛下坐鎮新都,我軍士氣大漲,成功抵禦住吳軍數次攻城打算。若是臣所料不差,吳軍想必不久之後便會撤軍。”
曹叡疑道:“此話怎講?”
“我大魏地處北方地域,氣候與江南之地大不相同,吳軍傾國之力攻打,無法長久。首先是糧草軍需,其次氣逐漸轉涼,東吳將士難以適應。回想當初我軍後方空虛,吳軍仍然攻不破,這次吳軍依然難以攻破;吳、蜀兩國聯盟,也不過是利益驅使,陛下又派遣使者前往吳國麵見孫權,料定其答應我們的請求,不日孫權的命令便會來此,如此一來新都之危更加不用擔心。”
新都大戰正如猜想的那樣,吳軍再次進攻仍然無法攻破,反而魏軍士兵乘勝追擊,打得吳軍措手不及。吳軍再次倒在北伐道路上,吳將本欲再次點齊兵馬進攻,最後未能如願,孫權的命令傳來,使得吳軍隻好退兵。若非使者路途耽擱了不少時日,怕是吳軍早已退走。
魏軍取得勝利後,曹叡立即分派兩萬兵力前往渭水,支援司馬懿抵禦蜀軍進攻。曹叡率領餘下的兵力前往壽春,準備封賞此次作戰有功的將士,根據戰功大,論功行賞。
“‘鑰匙’來了!”
劉昉得知曹叡派使者前來,露出意味深長的笑容,喃喃自語道:“原本還想等上幾,看樣子事情比預想的要早,這樣也好生氣了不少麻煩!……司馬懿縱然你千算萬算還是算錯了一件事,這樣的結果會不會讓你很意外?嗬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