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四合,天地間一片灰蒙蒙的,也是在這個死後,高麟便讓龍鱗軍拔營起寨,然後開始快速疾奔,讓前鋒營校尉馬岱在前開道,緊接著是左衛營校尉郭淮的兵馬,高麟則和中軍校尉張雄居中,後麵依次是右衛營校尉甘小寧和後軍校尉臧艾。
龍鱗軍五千騎兵,一萬匹戰馬,每個人都騎一匹,牽著一匹,以便於在中途來回換馬,他們每人的身上都披著一件十分精良的龍鱗甲,身上背著弓箭,腰中懸著鋼刀、連弩,手中則拿著一根長槍,而另外一匹戰馬的背上,都馱著他們每個人的幹糧和箭矢,浩浩蕩蕩的朝壽春一路趕去。
高麟等人走後不久,郭嘉便帶著聖旨到來,當從龍亢知縣的口中得知高麟已經離開時,郭嘉便皺起了眉頭,不禁失聲道:“簡直是胡鬧!”
隨後,郭嘉帶著幾名親隨,換了一下馬匹,然後緊緊地追趕高麟去了。
龍鱗軍萬馬奔騰,在夜間一直沿著官道向南,一路上遇到分岔口時,高麟便讓斥候去偵查,找出去壽春的道路後,便繼續上路,一路上還不停的更換馬匹,每跑五十裏,便更換一次,這樣不至於讓馬匹累倒。
平明時分,高麟率領龍鱗軍已經抵達壽春地界,壽春城由於兩國之間的長年盟好關係,致使這裏成為了一個較為集中的商業中心,客商往來十分的頻繁,南來北往的客商也對這座城池做出了不少貢獻,也正是這個原因,壽春的駐軍才相對來說很少。因為吳國的國防力量基本上布置在了長江一線,九江郡、廬江郡的大部分縣城都隻有寥寥的守備。
華夏國和吳國之間的戰爭爆發之後,全天下的人幾乎都知道了,但是高飛上次將禍水東引,堵住了悠悠眾口,而華夏國內的百姓對於統一的呼聲也很高,都密切的關注著這一場戰爭。
而作為華夏國和吳國之間的緩衝地帶,壽春城必然會成為一個爭奪的焦點。雖然現在壽春城是屬於吳國的,但是在今天以後,或許就會屬於華夏國。
壽春城的城樓上,吳國的士兵看到外麵揚起了滾滾的塵土,遠遠望去,看到華夏國的騎兵從晨霧中出來,立刻驚訝萬分,急忙向自己的上級報告。
屯長聽到士兵的報告,便親自趕赴城頭眺望,果然看見華夏國的騎兵浩浩蕩蕩的而來。於是,屯長火速去報告給守將。
守將聽到華夏國有萬餘騎兵浩浩蕩蕩的殺來了,二話不說,立刻吩咐道:“快,卸下吳國的大旗,掛上華夏國的。”
吩咐完畢之後,守將便親自帶人打開了城門,然後列隊在城門外麵,準備迎接高麟等人的到來。
高麟此時已經是一馬當先,身後馬岱、甘小寧、張雄、郭淮、臧艾五個人緊緊跟隨,五營兵馬合兵一處,一字型排開,看上去陣容要大出許多。當他看到壽春城上突然易幟,而且連城門都打開了以後,便冷笑了一聲,輕蔑地說道:“吳國不過如此,看來今天是要兵不血刃的拿下這座城池了。哈哈哈……”
就連馬岱、甘小寧、張雄、郭淮、臧艾五個人也認為是如此,可是高麟的笑聲還在空氣中打轉,忽然看到東南方向來了一波騎兵,為首一人顯得甚是威嚴,看上去給人一種不怒而威的感覺。
守將瞅見吳國的騎兵也抵達後,便急忙讓人又退入了城池,大聲地喊道:“援軍來了,援軍來了……”
“咣!”
城門又再次緊緊閉上,守將急忙讓人又重新換下了吳國的大旗,然後將華夏國的軍旗好好的收起來。
守將的反複,讓高麟心中極為不暢,但是看到對方來勢洶洶,騎兵的數量不下於兩萬,便急忙勒住了馬匹,抬起了手,止住了身後龍鱗軍的前進。
高麟仔細地看了一眼對麵的人,問道:“那個人是誰?”
龍鱗軍裏的士兵都是從各個軍隊裏選拔出來,恰好軍中有一個都尉是原先在南方駐守的人,定睛一看,急忙對高麟說道:“啟稟大元帥,敵軍領兵之人便是吳國的一員開國功臣,姓祖名茂。”
“祖茂?老匹夫一個,誰去取他頭顱,以顯我華夏國的神威?”高麟問道。
(PS:解釋一下,臨近年關了,家裏事情多,所以耽誤了許多時間,今天仍然是一章,望各位書友理解。理解萬歲。)
如果您覺得《橫掃三國的東方鐵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3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