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曉曉自然是跟一個普通的孩子那樣,上學去了。每個學期,老師總會說這個學期時間不夠啦,來不及教完課程啦,等等類似的話,給學生營造一種緊迫感。
在這種環境下,曉曉也就隨大流地正兒八經學習了一陣兒……
這天,曉曉和往常一樣背著書包悠悠地回家,“陶子”和他的小夥伴騎著自行車飛馳而過,很是一陣得意的笑聲,還伴隨著歡呼聲,看到我在慢慢地走,還特意停下來,告訴我這個好消息。
“陸曉曉,你看,這個禮拜我媽給我買了自行車啦。”同上輩子一樣,“陶子”向曉曉很是炫耀了一番。幸好曉曉不是真的小孩子,不然非回家鬧著也買一輛自行車。上輩子,自己的自行車可不就是這樣得來的麼。
其實這個時期,電動車已經有了,隻不過還沒有發展成熟,一輛笨重的電動車少說也得上好幾千,對於農村的家庭來說,是個不小的負擔。而,自行車,價格也不算貴,兩三百就能買一輛了。很多住的遠的家長,又沒時間送孩子上學,就會給他們買一輛自行車代步,就像後世的電動車一樣,是一件很尋常的事兒。
言歸正傳,這會子,曉曉聽著小叔叔的炫耀,倒是樂了,這孩子,怎麼這麼可愛呢。臨離開了,還不忘囑咐曉曉,趕緊回家問爸媽也要一輛。
其實曉曉家離學習真心不遠,走走也沒幾分鍾,但是有了自行車的話,做起事情來也方便一點,曉曉想,或許她確實應該去買輛自行車的。
這樣想著,麵上倒沒怎麼落小叔叔麵子,總要照顧孩子的情緒不是?一邊恭維著他車選的好,一邊還誇他騎車技術好,好容易才哄得他順著另一條路騎回家,看著那車龍頭還晃悠悠,歪歪扭扭的樣子,曉曉可真心為他擔心,這技術,估計今天也才第二天騎自行車吧,倒是還是個孩子呢。
回到家,曉曉對這事兒提都沒有提及,照舊吃了飯,和家人隨便聊了幾句,就借口出去玩,野出去了。
倒不是真的要出來玩兒,玩兒隻是借口罷了,在曉曉家附近,有個自發形成的小集市,那兒開了不少店鋪,正好有一家買自行車的,隻不過店鋪不大,所以平時曉曉不怎麼注意它。
如今,想到有自行車的好處,曉曉倒是樂意就近買一輛,出門時,揣著的五百塊錢這會兒正在曉曉的小手裏攥著。
“你好,有人嗎?”店鋪很小,零零總總也就擺了二十多輛自行車,鋪子的西麵還有個小門兒,裝了紗門,透過紗門可以看到,裏麵像是臥室一樣。
“有人的。馬上來!”曉曉話音剛落,紗門後就傳來一個女人的大嗓門兒。緊接著,紗門被拉開,一個四十多歲的阿姨從門後出來,又隨手帶上了紗門。
這阿姨胖胖的,也不高,皮膚黝黑黝黑的,五官倒還算和善,還沒笑呢,就已經眉眼彎彎地,實在是很適合做生意呢,笑對八方來客嘛。
“咦,人呢?”店主叫徐英,是另一個鎮上的,後來嫁到了這邊,因為身體不太好,所以沒去上班,平時一個人呆著也無聊,就和丈夫合計開了這幾自行車店。平時,自己就看看店,打掃打掃衛生,生意也還不錯,丈夫則是有正經工作的,每天都得去上班。兩口子就生了一個閨女兒,前陣子幫辦了酒把姑娘嫁出去,兩口子合計著,直接就吃住在店裏了,各方麵兼顧起來也方便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