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中山風呼嘯,一條修長的身影在山林之間躍動,如果有人看到一定會大吃一驚,此人如同山林野鬼一般,渾身皮膚斑駁不堪,衣衫破舊,但是力量奇大,背上背著一柄長劍,長劍被麻布包裹,渾身爛布條隨著山風擺動,雖然破敗不堪但是卻有著一絲道韻。
此人正是霍盞,獨自一人在青霧山修行兩大經書七年,他已經十九歲了。一身破爛和自己清秀的麵龐形成鮮明對比,這幾年隨著荒山逐漸恢複生機,來往的獵人以及砍柴的樵夫也多了起來,他們不敢深入大山太遠,說是在山上見過一次妖怪,此妖怪渾身斑駁可怖,妖法通天。
山下居民們也請過幾個道士前來捉妖,奈何魔頭過於強大,幾名道士被打的抱頭鼠竄,從此再也沒有人敢深入山林。隻是外圍打打獵砍砍柴,隻要不上山打攪他,霍盞看到這些也不在意,倒是也相安無事。
霍盞這幾年將青霧經的第一卷全部修行完畢,甚至已經完成了道體的修行,隻不過為了嚇唬山下凡人,將自己的一部分血肉浮現出來,而另一部分換成靈力,所以外人看上去第一眼就以為是惡鬼。再加上七年前青霧山下謠傳當年四十九天的“雷龍撲月”,外加“天火焚山”,更讓山下的人覺得一定是這個大妖滅掉了整座宗門,不然這七年怎麼再沒人來山下講道收人上山。
期間更有人來尋找自己來山上修行的親人,結果也都是無功而返。
直到今天,山下的一個縣城有個土財主李員外,見此山已經沒有了宗派,就想獨占此山,隻要是座靈山上麵一定都是寶,更何況是仙家道場,山上必然都是仙人法器,說不得有什麼上古經卷之
類的神物,要是得到一卷自己不是也能修煉成仙了嗎。
李員外的猜想很有道理,因為霍盞這幾年在山上還真找到了幾件寶物,掌教的應劫神劍,玉城仙人的丹爐,還有一杆上麵繡滿火紋的長槍,此槍分外明豔,鋒銳無比,隻不過霍盞根本不會使槍,隻能將他留在山洞裏,隻要充入靈力此槍立即熠熠生輝,夜晚還能當個照明用具……
霍盞的山洞位置很精巧,不偏不倚就是此山一處靈脈的源頭,大量靈氣從這裏噴湧而出,山洞外麵青苔雜草密布,裏麵別有洞天,頗有一些地下宮殿的味道。加之,洞府裏火紋神槍發出神光,青石案台上《青霧經》中卷的金色發光符文,都把這座本應幽黑的山洞照耀的金紅交替。而且霍盞力氣極大,還將山洞打通,空氣流動,冬暖夏涼,尤其是山風吹過,穿堂風沁涼舒爽。
今日霍盞例行修煉,拿著一根樹枝在一處空地上不斷演練劍舞,隨著多年的修煉,霍盞已經逐漸可以理解上古劍法第二卷的一小部分,但是就是這一小部分,霍盞的劍法已經出神入化,甚至每一劍揮出都帶著絲絲縷縷的劍意,劍意之中包含了這一刻他的心情,無疑他現在心情很好,劍意之中充斥著喜悅,當然也有那麼一絲絲孤獨寂寞。
靈氣貫穿全身之後,霍盞的六識極度靈敏,能感應到非常遠的距離,甚至百丈針落可聞。山下一小隊人馬緩緩向著山頂移動,有些腳步細碎,有些腳步沉重,甚至還有些腳步即便是在爬山都沒有絲毫紊亂,此人必然是習武練體之人,且下盤功夫了得。
霍盞盤膝而坐,靈力回歸六識認真觀察這隊人馬,為首的是一個極為俊俏的青年,青年一身白玉色長袍,手裏拿著紙扇一臉嫌棄的看著前麵遙遙山路。
“我說李老爺子也是多此一舉,這山上能有什麼妖怪,都是那群荒野村民自己嚇唬自己,這不閑的麼,我就不信大白天還能遇見鬼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