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大勢的運用(2)(1 / 3)

熊市見底同熊市來臨一樣,也是極其隱秘的。但不管如何的隱秘,不可能不留下一點蛛絲馬跡,而這正是我們能夠進行熊市底部判斷的前提與基礎。中外證券界分析人士根據大量的觀察與研究,歸納了許多熊市見底的信號,可供我們參考。

(1)藍籌股或優質股在市場上一般具有最強的抗跌能力,隻有在熊市接近尾聲中才跌勢急速,投資者一般隻有在最後才會將其售出。因此,藍籌股加入大跌的行列,一般已是股市進入穀底。

(2)人氣極度渙散,市場一片恐慌,利空滿天飛,證券市場人丁稀少,甚至工作人員比投資者還多,投資者信心盡喪,由以往的狂熱與貪婪變得完全對股市不聞不問,甚至對股市回升不抱希望,連“死多頭”都紛紛割肉離場的時候,則多數時候是股市即將見底。

(3)股市接近見底時所有的消息都是不利的,報紙上所刊載的新聞,皆是破產案大增,失業率上升,經紀行關門,汽車銷量減少,零售業不景氣等。並且股市真正見底時期,大多數投機者正焦頭爛額,無力東山再起,借錢投機者數目有限。

(4)跌幅已深,跌期已久,股指股價連續多日發生橫盤並逐漸走向曆史的低位,創新低的股票數目異常,也代表大市即將見底。

(5)成交量極度萎縮,成交創階段性地量(6—8個月的地量),同時大盤的加權換手率亦減至階段性低點,說明身處靠近底部區域的股民已不堪一再割肉,而惜售又將導致大量籌碼的鎖定,形成無量空跌的局勢,此時多空雙方都已歇手無力再戰,市場即將轉勢。

(6)技術指標顯示底部信號。無論從乖離率、強弱指數、KD值、MACD、移動平均線等各種技術指標來看,股市均處於極度衰弱的市況當中。5日、10日、30日均線常常壓得日線難有“出頭之日”,KD線更像被抽了筋似的“匍匐前進”,平均線、KD線死叉不斷,OBV與股指(股價)走勢亦嚴重背離,表明已有抄底大資金入場逢低吸納,悄然收集,隻待籌碼吃足後再行拉升。在這一時期大多數股民對股市退避三舍,但是精明的投資者卻已開始意識到,投資的黃金時節快要到來了。

除了以上的盤麵特征外,還有兩個基本因素值得投資者重視。一是熊市見底時,基本麵往往也有開始趨好的跡象。其主要表現為:整個國家經濟形勢出現重大突破性好轉,如產值增加、通貨膨脹降低、失業率下降等;消費價格指數止跌回穩,投資的刺激作用開始顯現;經濟周期的低穀階段已經過去;上市公司在經營狀況和業績上出現整體性的上升,多數公司有明顯進步,不但規模擴大,而且效益增加,這為股價向上盤升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二是大多有政策麵的利好做支持。我國股市素有“政策市”一說,對底部的研判不能不考慮政策因素,因為管理者不會坐視股市下跌到影響社會的程度,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技術派人士每每預測股市還要繼續下行時,在政策的引導下,股指卻戛然而止,並扭頭向上。政策麵具體表現為:中央銀行降低利率,放鬆銀根,貸款規模擴大;出現對股市中長期的利好政策;近期內明顯沒有利空政策或利空消息刺激市場;前期公布或明朗的利空政策或消息已被市場充分消化;當市場出現的利空政策影響開始減弱,市場不跌反漲,利空被當作利多用,機構進場吸納;市場擴容節奏放慢並有新熱點產生,等等。

總的來說,如果基本麵和政策麵有明顯的利好支持,同時盤麵上又出現了以上的多項見底信號,則應該考慮熊市即將或者已經進入底部,投資者應果斷介入市場,進行滿倉操作,等待日後獲得豐碩的果實。2005年底和2006年初,便有許多投資者成功地發現了熊市的底部從而抄底成功,成為了這一輪牛市中最大的贏家。

我們可以看到,2001年6月29日之後,滬深股市由人為爆炒到的2245點高位上跌落下來,從此一蹶不振,到2005年6月,上證指數居然跌到了998點的新低,股民們頓足捶胸,流淚的有之,罵娘的有之,萎靡不振的有之,市場的悲觀氣氛幾乎到了絕望的地步,市場人氣消失殆盡。交易員們三三兩兩地圍著台子逗笑聊天,大多數證券營業部裏冷冷清清。對照我們前述的熊市見底標誌,就可以明確地判斷,股市已經跌到了熊市的底部,即將反轉向上。但遺憾的是,隻有少數股民認識到了這點,悄悄建了倉,他們在以後的股市大漲中賺得盆滿缽滿;而大部分股民則灰心喪氣,有的股民甚至在此底部全部斬倉離開了股市,發誓這輩子再也不做股票了。他們不知道,黎明在黑暗中誕生,股市行情在最低潮時產生。幾個月後,深滬股市即一舉擺脫長期低迷的走勢,突然反轉向上,演繹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暴漲行情。

值得注意的是,熊市的底分為反彈底和反轉底兩種。反彈是指在熊市中股價下跌過程中的短時回升,而反轉則是指熊市向牛市的轉變。反彈底是一輪反彈的起點,它是短線炒作的入貨時機,而其主要意義則在於其為投資者在熊市中的清倉出貨指示了時機;反轉底則是最佳建倉的時機。對此,我們一定要認真判別,嚴格分清,不得混淆。如果是反彈底,空倉者可以做些短線炒作,而倉位較重者則應該趁機出貨,因為反彈後隨之而來的將是繼續下跌;如果是反轉底,則無論是空倉者還是持倉者,都應該選擇抄底建倉。

那麼,反轉底與反彈底如何區別呢?一般來說,反轉底形成時會出現以下特征:

(1)K線出現較長的下影,K線組合出現反轉形態。

(2)市場出現超常波動,波幅往往較大。

(3)股價線上破均線,短期均線上破中期均線。

(4)RSI(14)下降到20左右。

(5)技術分析出現背離走勢;MACD快線走平,柱狀線縮短,快線與慢線在低位交叉。

(6)長期超跌後,股價穿破下降管道線加速下跌,並有較深跌幅。

(7)成交量在極度萎縮後開始放大,當出現大幅放大,並伴有股價的加速下跌時(這種情況通常隻發生在一兩天內),這時出現的最低位很可能就是此輪築底的最低點了。

(8)市場悲觀氣氛彌漫。

(9)有重大利好消息出現。

有專家認為,在無重大利空消息的前提下,以上特征出現四個以上即可判斷反轉底已形成。

反彈底出現的特征比反轉底要簡單。反彈底作為股價下跌的階段性休止點,受技術走勢影響大,判斷時可把握如下要點:

(1)股價下跌最常見的形態為下降管道和下降三角形,把握了下跌形態及一種下跌形態向另一種下跌態的轉化,反彈底通常能夠較準確地測定出來。

(2)隨機指標顯示超賣;動向指標—DI在極端區走平或回折。

(3)成交量萎縮到近期低點或創新低,而價格下跌乏力。

由上可見,準確地判別市場性質,尤其是熟悉牛市見頂的征兆與熊市見底的標誌,對於股民正確操作股票相當重要。很簡單的道理是,如果牛市已有見頂的征兆,你不出貨反而還在懵懵懂懂地大量買股,自然會被高位套牢;如果熊市已有見底的標誌,你不出手建倉自然是坐失良機,如果你還在稀裏糊塗地割肉斬倉,則更會血本無歸。

(三)盤整市的特征

1。盤整市的形成

以上我們介紹的牛市和熊市,都是就一個比較長的時期來說的,至少也要有幾個月的時間,主要是用來描述一種長期趨勢。實際上,在股價上升的牛市中,特別是上升了一段時間後,也可能有股票的短期下跌,我們稱之為回檔;同樣,在股票下跌的熊市中,經過一段下跌之後,也可能有股票的短期上升,我們稱之為反彈。如果在長期牛市或者長期熊市之後,這種回檔或者反彈達到一定的強度,使得股價從牛市轉入熊市或者從熊市轉入牛頭,我們則稱之為反轉。

另外,在股市的股價走勢中,股價變動軌跡除了上漲趨勢和下跌趨勢以外,還有一種就是股價振幅微小的盤旋局勢,稱為盤局,也稱為盤整市或者牛皮市。在盤整市裏,股價在一個比較長的時間內趨勢不明顯,看不出股價是要往上還是往下走,而是停在某個小區間內上下波動。而一旦股市從盤整轉入牛市或者熊市,便是我們常說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