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損益表:上市公司的“成績單”
對於投資者來說,最讓他們關注的財務報表是損益表。因為損益表猶如上市公司的“成績單”,能集中反映上市公司在一定時期中的收入、費用、利潤或虧損,直接明了地揭示上市公司獲取利潤能力的大小和潛力以及經營趨勢。
損益表也叫收益表,是上市公司最主要的綜合財務報表之一,是一定時期內(通常是一年、半年或一季內)上市公司經營成果的全麵反映。許多投資者都習慣根據損益表來評價上市公司股票品質的優劣,從而作出相應的投資決策。
損益表是一個動態報告,它展示公司的損益賬目,反映公司在一定時間內的業務經營狀況。由於損益表的內容主要為公司各項收入與支出,因此損益表的編製必須基於某一定的期間,才能了解該一期間內的收支情況,這是損益表與資產負債表在編製上的顯著差異之處。資產負債表是靜態報表,反映的是公司在某一時點(年末、季末、月末等)上的資產、負債和股東權益的狀況;而損益表是動態報表,反映的是企業在一定期間(一季或三季、半年、一年等)利潤實現(或發生虧損)的情況。打個比方,如果說資產負債表是公司財務狀況的瞬時寫照,那麼損益表就是公司財務狀況的一段錄像,因為它反映了兩個資產負債表編製日之間公司財務盈利或虧損的變動情況。因此,損益表對投資者了解、分析上市公司的實力和前景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通過分析損益表,可以了解分析公司的盈利能力、盈利狀況、經營效率,並能對公司在行業中的競爭地位、持續發展能力作出判斷。
許多上市公司公布財務資料時以利潤及利潤分配表代替損益表,這似乎更符合我國投資者的閱讀習慣。實際上,利潤及利潤分配表就是在損益表的基礎上再加上利潤分配的內容。通過閱讀與分析利潤表和利潤分配表,投資者可以了解公司一定期間內業務經營情況及利潤形成的全過程;了解公司利潤計劃的執行情況;分析收入、成本、費用、稅金各項目的構成比例是否合理;了解投資價值和投資回報率;預測公司在未來期間的經營業績趨勢;了解上市公司利潤分配情況;分析公司利潤分配程序和分配比例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一)損益表的基本內容
損益表通常多自年初為起始時間,然後按時間分為第一季損益表、上半年損益表、前三季損益表及全年度損益表。不管是以多長時間為基準編製的損益表,在“表頭”上必須載明該損益表所包含的起訖時間。例如,年度1月1日到3月31日之損益表為第一季損益表;1月1日至6月30日損益表為上半年度損益表。參考價值最大,並可作為計算全年度每股純利或股利依據的,是包含整個年度的年度損益表。
損益表的內容由三個主要部分構成:第一部分是營業收入;第二部分是與營業收入相關的生產性費用、銷售費用和其他費用;第三部分是利潤和利潤在股息與留存收益之間的分配(利潤等於營業收入減去營業費用)。從損益表中我們可以了解上市公司的銷售收入、銷售成本、銷售毛利、經營外收入及支出、稅前及稅後利潤等科目及金額,從而對公司的經營實力、經營規模、盈利情況等有一個基本的了解,由此可以對其發行的股票價值作出初步的估計。
閱讀與分析損益表,首先要看清構成損益表的三個主要部分:
(1)營業收入。營業收入是企業通過銷售產品或對外提供勞務而獲得的新的資產,其形式通常為現金或應收賬款等項目。對一般公司來說,銷售收入是公司最重要的營業收入來源。一般而言,公司的營業收入通常與它的營業活動有關,但也有一些公司營業收入的某些部分與其自身的業務並無關係。因此區分營業收入和其他來源的收入有重要意義。“主營業務收入”就是指企業銷售商品的銷售收入和提供勞務等主要經營業務取得的收入總額;其他在正常經營活動之外所得的收入則為“營業外收入”。
(2)營業費用。營業費用是企業為獲得營業收入而使用各種財物或服務所發生的耗費。銷貨成本是一般公司最大的一筆費用,它包括原材料耗費、工資和一般費用。一般費用包括水電雜費、物料費和其他非直接加工費。與銷貨成本不同的銷售和管理費用包括廣告費、行政管理費、職員薪水、銷售費和一般辦公費用。利息費是指用以償付債務的費用。上述費用都會導致公司現金開支的增加。折舊費和攤提費是非現金開支。折舊費的增加表示公司固定資產價值的下降,攤提費的增加則表示公司所擁有的資產或資源價值的減少。
(3)利潤。稅前利潤由通常的營業收入與營業費用之差來決定。從稅前淨利潤中減去稅款,再給非常項目調整後,剩餘的利潤就是稅後淨利潤。稅後淨利潤又分為支付給股東的股息和公司的留存收益兩項。公司若虧損,公司的留存收益就將減少,公司多半會因此而停止派發現金股息。若公司盈利,這些收益將首先用於支付優先股的股息,之後再由普通股取息分紅。在考察利潤指標時,特別要引起投資者注意的是,我們不僅要看利潤的多少,還要看利潤的性質。這是我們在後麵還要認真討論的問題。
損益表的格式有單步式和多步式兩種。單步式損益表是將本期發生的所有收入彙集在一起,將所有的成本、費用也彙集在一起,然後將收入合計減成本費用合計,得出本期淨利潤。在單步式下,損益表分為營業收入和收益、營業外收入和特別收入等;營業費用和損失包括商品支出、工資支出、折舊費用、利息支出等;淨利潤是兩者計算的結果。單步式損益表對於營業收入和一切費用支出一視同仁,不分彼此先後,不像多步式損益表那樣必須區分費用和支出與收入配比的先後次序。
多步式損益表將收入和費用項目加以歸類,列示一些中間性收益指標,分步反映淨利潤的構成內容,可以明顯地看出利潤的形成過程,它比單步式損益表能提供更為豐富多彩的會計信息。這樣,既有利於對企業生產經營情況進行分析,也有利於預測企業今後的盈利指標,因此,我國現行會計製度要求采用多步式損益表。
多步式損益表完全是一種縱向結構,通過環環相扣的五個步驟,可以逐一推算出公司的主營業務利潤、營業利潤、利潤總額、淨利潤及未分配利潤,其具體過程如下:
第一步:主營業務收入減去主營業務成本及相關稅金,即為主營業務利潤。其計算方法是:主營業務利潤=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對於這一步驟的財務數據,可主要分析:A。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率,看這種增長是否穩定;B。主營業務成本比率=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收入,看報告期內公司成本控製情況,該比例越低越好;C。主營業務利潤同比增長率,看該比例是否保持穩定。
第二步:主營業務利潤加上其他業務利潤,再減去各種費用(銷售、管理、財務、進貨等費用)及營業稅金,即為營業利潤。其計算方法是:營業利潤=主營業務利潤+其他業務利潤-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
第三步:營業利潤加上投資收益,營業外淨收益(營業外收入減去營業外支出),若有補貼或以前年度調整之類再分別加減,即為全部利潤,也即利潤總額。其計算方法是:利潤總額=營業利潤+投資收益+補貼收入+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主要分析投資收益、補貼收入和營業外收入是否有異常。
第四步:利潤總額上繳所得稅,並分給少數股東利潤(或承擔虧損),即為公司得到的淨利潤。其計算方法是:淨利潤=利潤總額-所得稅。
第五步:今年創造的淨利潤,加上曆年積存利潤(或累計虧損),即為本年度可分配利潤。可分配利潤依法提取法定公積金、公益金和任意公積金(後者可提可不提)以及準備分給股東的股利(包括現金分紅和送股),即為留待下一年度的未分配利潤。其計算方法是:未分配利潤=淨利潤+初期未分配利潤,主要用於判斷公司的分紅、送股能力。
(二)損益表的分析指標
由於損益表集中反映企業在一定時期中的收入、費用、利潤或虧損,因此從損益表上,投資者可以獲得以下重要的財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