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長期性趨勢的轉向形態,通常會在牛市的盡頭出現。當最近的一個高點的成交量較前一個高點為低時,就暗示了頭肩頂出現的可能性;當第三次回升股價沒法升抵上次的高點,成交繼續下降時,有經驗的投資者就會把握機會沽出。當頭肩頂頸線擊破時,就是一個真正的沽出信號,雖然股價和最高點比較,已回落了相當的幅度,但跌勢隻是剛剛開始,未出貨的投資者繼續沽出。當頸線跌破後,我們可根據這形態的最少跌幅量度方法預測股價會跌至哪一水平。其量度的方法是,從頭部的最高點畫一條垂直線到頸線,然後在完成右肩突破頸線的一點開始,向下量出同樣的長度,由此量出的價格就是該股將下跌的最小幅度。
2。頭肩底
頭肩底和頭肩頂的形狀一樣,隻是整個形態倒轉過來而已,又稱“倒轉頭肩式”。形成左肩時,股價下跌,成交量相對增加,接著為一次成交量較小的次級上升。隨後股價又再下跌且跌破上次的最低點,成交量再次隨著下跌而增加,較左肩反彈階段時的交投為多——形成頭部;從頭部最低點回升時,成交量有可能增加。當股價回升到上次的反彈高點時,出現第三次的回落,這時的成交量很明顯少於左肩和頭部,股價在跌至左肩的水平,跌勢便穩定下來,形成右肩。最後,股價正式策動一次升勢,且伴隨成交大量增加,當其頸線阻力衝破時,成交更顯著上升,整個形態便告成立(見圖8-10)。頭肩底的分析意義和頭肩頂沒有兩樣,它告訴我們過去的長期性趨勢已扭轉過來,股價一次再一次的下跌,第二次的低點(頭部)顯然較先前的一個低點為低,但很快就掉頭彈升,接下來的一次下跌股價未跌到上次的低點水平已獲得支持而回升,反映出看好的力量正逐步改變市場過去向淡的形勢。當兩次反彈的高點阻力線(頸線)打破後,顯示看好的一方已完全把淡方擊倒,買方代替賣方完全控製整個市場。
當頭肩底頸線突破時,就是一個真正的買入信號,雖然股價和最低點比較,已上升一段幅度,但升勢隻是剛剛開始,尚未買入的投資者應該繼續追入。其最少升幅的量度方法是從頭部的最低點畫一條垂直線相交於頸線,然後在右肩突破頸線的一點開始,向上量度出同樣的高度,所量出的價格就是該股將會上升的最小幅度。另外,當頸線阻力突破時,必須要有成交量激增的配合,否則這可能是一個假的突破。不過,如果在突破後成交逐漸增加,形態也可確認。
頭肩底是極具預測威力的形態之一,一旦獲得確認,升幅大多會多於其最少升幅。也就是說,如果頭肩底成立的話,代表最惡劣的時刻已經過去,最低的價位已經出現,即使再跌也有一條底線。市場正凝聚一種支持力和買意,隻要一旦價位穿破頸線,這時應該是一個極佳的入貨信號。
例如輕紡城(600790),在2004年到2006年上半年構成一個由巨大的頭肩底,日K線圖顯示,該股從2001年4月30日達到17。6元的高點後一路下跌,於2003年11月份形成左肩,隨後微弱反彈,反彈過程中成交量放大跡象不明顯。2005年7月29日達到最低點2。42元,形成頭部,此時莊家開始真正建倉。至年底股價再度回落,構築右肩。此次回落很明顯隻是為了震倉洗盤而已,經過幾次對頸線的衝擊,於2006年5月開始連拉大陽,到2007年最高漲到11元以上,股價漲了五倍,成為一匹黑馬(見圖8-11)。
使用頭肩底捕捉個股時應注意,最好是在突破頸線後再行介入。而頭肩底的上漲突破頸線,若沒有較大的成交量,它的可信度不高,或許還會跌回底部多停留一段時間整理,以圖蓄勢再來。若收盤價突破頸線幅度超過該股市價3%以上,是有效突破,可大膽跟進,突破頭肩底頸線後,股價上升的最小幅度至少為底至頸線的股價垂直距離,有時甚至達到1。618倍或2倍。
3。複合頭肩形
複合頭肩形是頭肩式(頭肩頂或頭肩底)的變形走勢,其形狀和頭肩式十分相似,隻是肩部、頭部、或兩者同時出現多於一次,大致來說可劃分為以下幾大類:
(1)一頭雙肩式形態:一個頭分別有2個大小相同的左肩和右肩,左右雙肩大致平衡。比較多的是一頭雙右肩,在形成第一個右肩時,股價並不馬上跌破頸線,反而掉頭回升,不過回升卻止於右肩高點之下,最後股價繼續沿著原來的趨勢向下。
(2)一頭多肩式形態:一般的頭肩式都有對稱的傾向,因此當2個左肩形成後,很有可能也會形成2個右肩。除了成交量之外,圖形的左半部和右半部幾乎完全相等。
(3)多頭多肩式形態:在形成頭部期間,股價一再回升,而且回升至上次同樣的高點水平才向下回落,形成明顯的兩個頭部,也可稱作兩頭兩肩式走勢。有一點必須留意:成交量在第二個頭往往會較第一個減少。
複合頭肩形態的分析意義和普通的頭肩式形態一樣,當在底部出現時,即表示一次較長期的升市即將來臨;假如在頂部出現,顯示市場將轉勢下跌。
4。圓形
股價呈弧形上升,即雖不斷升高,但每一個高點亦高不了多少就回落,先是新高點較前點高,後是回升點略低於前點,這樣把短期高點連接起來,就形成一圓形頂。在成交量方麵也會有一個圓形狀。
經過一段買方力量強於賣方力量的升勢之後,買方趨弱或僅能維持原來的購買力量,使漲勢緩和,而賣方力量卻不斷加強,最後雙方力量均衡,此時股價會保持沒有上落的靜止狀態。如果賣方力量超過買方,股價就回落,開始隻是慢慢改變,跌勢不明顯,但後期則由賣方完全控製市場,跌勢便告轉急,說明一個大跌市快將來臨,未來下跌之勢將轉急轉大,那些先知先覺者在形成圓形頂前離市,但在圓形頂完全形成後,仍有機會撤離。
有時當圓形頭部形成後,股價並不馬上下跌,隻反複向橫發展形成徘徊區域,這徘徊區稱作碗柄。一般來說,這碗柄很快便會突破,股價繼續朝著預期中的下跌趨勢發展。
圓形反轉在股價的頂部和底部均會出現,其形態相似,意義相反。在底部時表現為股價呈弧形下跌,初時賣方的壓力不斷減輕,於是成交量持續下降,但買入的力量仍畏縮不前,這時候股價雖是下跌,然而幅度緩慢、細小,其趨勢曲線漸漸接近水平。在底部時買賣力量達致均衡狀態,因此僅有極小的成交量。然後需求開始增加,價格隨著上升,最後買方完全控製市場,價格大幅上揚,出現突破性的上升局麵。成交量方麵,初時緩慢地減少到一個水平,然後又增加,形成一個圓形底。這一形態顯示一次巨大的升市即將到臨,投資者可以在圓形底升勢轉急之初追入(見圖8-12)。
5。雙重頂(底)
一隻股票上升到某一價格水平時,出現大成交量,股價隨之下跌,成交量減少。接著股價又升至與前一個價格幾乎相等之頂點,成交量再隨之增加卻不能達到上一個高峰的成交量,再第二次下跌,股價的移動軌跡就像M字。這就是雙重頂,又稱M頭走勢。
一隻股票持續下跌到某一平後出現技術性反彈,但回升幅度不大,時間亦不長,股價又再下跌,當跌至上次低點時卻獲得支持,再一次回升,這次回升時成交量要大於前次反彈時成交量。股價在這段時間的移動軌跡就像W字。這就是雙重底,又稱W走勢。
無論是雙重頂還是雙重底,都必須突破頸線(雙頭的頸線是第一次從高峰回落的最低點;雙底之頸線就是第一次從低點反彈之最高點),形態才算完成(見圖8-13)。
雙重頂的形成原理是:股價持續上升為投資者帶來了相當的利潤,於是他們沽售,這一股沽售力量令上升的行情轉為下跌。當股價回落到某水平,吸引了短期投資者的興趣,另外較早前沽出獲利的亦可能在這水平再次買入補回,於是行情開始回複上升。但與此同時,對該股信心不足的投資者會因為覺得錯過了在第一次的高點出貨的機會而馬上在市場出貨,加上在低水平獲利回補的投資者亦同樣在這水平再度賣出,強大的沽售壓力令股價再次下跌。由於高點兩次都受阻而回,令投資者感到該股沒法再繼續上升(至少短期該是如此),假如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沽出,令到股價跌破上次回落的低點(即頸線),於是整個雙頭形態便告形成。
雙重底走勢的情形則完全相反。股價持續的下跌令持貨的投資者覺得價太低而惜售,而另一些的投資者則因為新低價的吸引嚐試買入,於是股價呈現回升,當上升至某水平時,較早前短線投機買入者獲利回吐,那些在跌市中持貨的亦趁回升時沽出,因此股價又再一次下挫。但對後市充滿信心的投資者覺得他們錯過了上次低點買入的良機,所以這次股價回落到上次低點時便立即跟進,當越來越多的投資者買入時,求多供少的力量便推動股價上升,而且還突破上次回升的高點(即頸線),扭轉了過去下跌的趨勢。
雙頭或雙底形態是一個轉向形態。當出現雙頭時,即表示股價的升勢已經終結,當出現雙底時,即表示跌勢告一段落。通常這些形態出現在長期性趨勢的頂部或底部,所以當雙頭形成時,我們可以肯定雙頭的最高點就是該股的頂點,而雙底的最低點就是該股的底部了。當雙頭頸線跌破,就是一個可靠的出貨信號;而雙底的頸線衝破,則是一個入貨的信號。
例如晉億實業(601002),上升後即受到主力的關照,在2007年2月和3月各有一次探底過程,雙底形態明確,此時跟進,必獲大利。果然,隨後該股爆發了一輪較好的行情(見圖8-14)。
使用雙重底選擇個股應注意的是:雙重底不一定都是反轉信號,有時也會是整理形態,如果兩個底點出現時間非常近,在它們之間隻有一個次級上升,大部分屬於整理形態,將繼續朝原方向進行股價變動。相反地,兩個底點產生時間相距甚遠,中間經過幾次次級上升,反轉形態形成的可能性較大。
6。三重底
三重底,顧名思義,可以知道其比雙重底多一個底:由三個底部組成,其頸線位置是將左底頂點與右底頂點連線延伸出去所形成的連線(見圖8-15)。
和雙重底的道理相似,在某價位上遇到重大阻力,股價也已進行了二次探底,假如出局者不多,就要進行3次探底,使築底式洗盤時間拖得更長一些,底部構築得更紮實。
形成三重底的原理是:主力在吸籌階段需要大量吃進股票,買盤的介入使股票成交放大。短線跟風者入場搶籌碼,使股價推高。主力此時如果沒有買到足夠的數量,便會在某一價位時,通常是前期成交密集區或重要技術位處向下砸盤,迫使部分短線跟風盤離場,股價下跌,莊家趁機再吸貨,反抽至前期高點後,主力如法炮製,隨後形成第3次底部,待股價重新回到頸線處,如果發現浮動籌碼已寥寥無幾時,便一舉突破。如還有較多浮籌,則再多做幾個來回,日K線圖則形成2個以上凸點、3個以上的底,稱為多重底。
7。潛伏底
股價在一個極狹窄的範圍內橫向移動,每日股價的高低波幅極少,且成交量也十分稀少,圖形上形成一條橫線般的形狀,稱之為潛伏底。
潛伏底大多出現在市場低迷之時,以及一些股本少的冷門股上。由於這些股票流通量少,而且公司不注重宣傳,前景模糊,結果受到投資者的忽視,稀少的買賣使股票的供求十分平衡。持有股票的人找不到急於沽售的理由,有意買進的也找不到急於追入的原因,於是股價就在一個狹窄的區域裏一天天地移動,既沒有上升的趨勢,也沒有下跌的跡象,表現令人感到沉悶,就像是處於冬眠時期的蛇蟲,潛伏不動。
最後,該股突然出現不尋常的大量成交,原因可能是受到某些突如其來的消息,例如公司盈利大增、分紅前景好等的刺激,股價亦脫離潛伏底,大幅向上揚升。在這潛伏底中,先知先覺的投資者在潛伏底形成期間不斷在作收集性買入,當形態突破後,未來的上升趨勢將會強而有力,而且股價的升幅甚大。所以,當潛伏底明顯向上突破時,值得投資者馬上跟進,跟進這些股票利潤十分可觀,但風險卻很低。
在2006年以前,許多股票便顯示出典型的潛伏底形態。例如2007年的黑馬股都市股份(600837),在啟動前便是典型的潛伏底形態,此時介入,便有近十倍的賺頭(見圖8-16)。
8。喇叭形
股價經過一段時間的上升後下跌,然後再上升再下跌,上升的高點較上次為高,下跌的低點亦較上次的低點為低。整個形態以狹窄的波動開始,然後和上下兩方擴大,如果我們把上下的高點和低點分別連接起來,就可以畫出一個鏡中反照的三角形狀,這便是喇叭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