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 蝶
兩個黃蝴蝶,雙雙飛上天。/不知為什麼,一個忽飛還。/剩下那一個,孤單怪可憐;/也無心上天,天上太孤單。
鴿 子
雲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氣!/有一群鴿子,在空中遊戲。/看他們三三兩兩,/回環來往,/夷猶如意,——/忽地裏,翻身映日,白羽襯青天,/十分鮮麗!
希 望
我從山中來,/帶得蘭花草;/種在小園中,/希望開花好。//一日望三回,/望到花時過;/急壞種花人,/苞也無一個。//眼見秋天到,/移花供在家;/明年春風回,/祝汝滿盆花!
(選自人民文學出版社1994年版)
進入《嚐試集》的閱讀,有人也許會驚異於它的文學性的匱乏。是的,《嚐試集》作為第一部現代白話詩集,就像所有開拓性的文本一樣,是將鮮明的創新性和局限性融於一體的。《嚐試集》僅從文學欣賞的角度來說,的確不能算是一部經典的詩集。但是,換一個角度,即從文學史的意義上看,它又是進入現代文學不可不談的一部“經典”。
1920年9月15日,自由體的白話詩的作者已開始出現並增多。胡適在《嚐試集·再版自序》中也在想這個問題:“究竟這本小冊子有沒有再版的需要?”到了1922年3月,白話自由體新詩取得了更大的成績:郭沫若的著名詩集《女神》已經出版,冰心的小詩《繁星》也已在上海《時事新報·學燈》連載,一大批的青年詩人出現,他們的詩已經完全擺脫了舊體詩詞的束縛,成為真正的自由體白話詩。
這裏還要引用胡適自己的定位,他自己以為這本小冊子有兩點價值:一是“含有點曆史的興趣”;二是“這幾十首詩代表二三十種音節上的試驗,也許可以供新詩人的參考”。
他所說的“曆史的興趣”是指詩集中“從第一編的《嚐試篇》《贈朱經農》《中秋》等詩變到第二編的《威權》《應該》《關不住了》《樂觀》《上山》等詩;從那些接近舊詩的詩變到很自由的新詩,——這一個過渡時期在我的詩裏最容易看得出。第一編的詩除了《蝴蝶》和《他》兩首之外,實在不過是一些刷洗過的舊詩”。“第二編的詩,雖然打破了五言七言的整齊句法,雖然改成長短不整齊的句子,但是初做的幾首,如《一念》《鴿子》《新婚雜詩》《四月二十五夜》,都還脫不了詞曲的氣味與聲調。在這個時期裏,《老鴉》與《老洛伯》要算是例外的了……故這個時期,——六年秋天到七年底——還隻是一個自由變化的詞調時期。自此以後,我的詩方才做到‘新詩’的地位。《關不住了》一首是我的‘新詩’成立的紀元。《應該》一首,用一個人的‘獨語’寫三個人的境地,是一種創體……自此以後,《威權》《樂觀》《上山》《周歲》《一顆遭劫的星》,都極自由,極自然,可算得我自己的‘新詩’進化的最高一步”。這裏,胡適為我們勾勒了他的詩集所具有的由白話舊體詩向白話新體詩過渡的特征及意義。
音節上的實驗也是《嚐試集》一個重要的突破。第一編裏的詩全是舊詩的音節,第二編開始的幾首,例如《鴿子》《新婚雜詩》《送叔永回四川》的一部分,用的是詞的調。後來開始嚐試如何增強自由體的白話詩的音節的婉轉。胡適采用了雙聲疊韻的方法,如“我不能呢呢喃喃討人家的歡喜”這一句裏有九個雙聲。又如“看他們三三兩兩,/回環往來,夷猶如意”中的“三”“環”疊韻;“兩”“往”疊韻,“回”“環”雙聲;“夷”“猶”“意”為雙聲。可見胡適在注意詩的音樂美的問題上也是頗費心思的了。他意識到了“詩的音節必須順著詩意的自然曲折,自然輕重,自然高下”。
如陳子展所說:《嚐試集》的“真價值”主要在於“與人放膽創作的勇氣”,以及從中體現的“‘前空千古,下開百世’的先驅者的精神”。
注意把握以下特點:
1. 胡適是中國新詩史上最先嚐試“以白話入詩”的人。
2. 注意早期白話詩使用白描、比喻等手法,不用韻,不顧及平仄,長短句穿插的特點。
鬱達夫(1896—1945),現代作家。原名鬱文,浙江富陽人。早年赴日本留學,廣泛涉獵了中外文學和哲學著作。飽受屈辱和歧視的異國生活,激發了他的愛國熱忱,也使他憂傷、憤世。他從研究經濟學轉而走上文學創作的道路,1921年參與發起成立創造社,出版了新文學最早的白話短篇小說集《沉淪》,以其“驚人的取材、大膽的描寫”而震動了文壇。1928年他與魯迅合編《奔流》月刊,並主編《大眾文藝》。1930年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成立,他是發起人之一,並參加中國左翼作家聯盟。
隨著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漲,鬱達夫的愛國熱情又被喚起,他投入抗戰的時代洪流,參加國民政府軍委政治部的抗日宣傳工作,奔赴前線慰勞抗日將士,並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1938年底赴新加坡,從事報刊編輯和抗日救亡工作。1945年日本投降後被日本憲兵秘密殺害。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認他為“為民族解放殉難的烈士”,並在他的家鄉建亭紀念。
鬱達夫一生著述弘富,尤以小說和散文著稱,影響廣泛。其中以短篇小說《沉淪》《采石磯》《春風沉醉的晚上》《薄奠》《遲桂花》、中篇小說《迷羊》《她是一個弱女子》和《出奔》等最為著名。他的小說多以失意落魄的青年知識分子作為描寫對象,往往大膽地進行自我暴露,富於浪漫主義的感傷氣息,筆調灑脫自然,語言清新優美,具有強烈的主觀抒情色彩。建議閱讀花城出版社1982年出版的《沉淪》。
小說集《沉淪》包括三篇小說——《沉淪》《南遷》《銀灰色的死》。三篇均寫於日本,是一種在特別環境中的青年的生活記錄,帶有強烈的自敘傳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