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的汽車在五十年中征服全世界的曆史還不能叫我們發生“努力不白費”的信心嗎?
第二個例子是航空工程與航空工業的曆史。
也是五十七年前——一九○三年十二月十七日,正是我十二整歲的生日,——那一天,在北加羅林那州的海邊KittyHawk(基帝霍克)沙灘上,兩個修理腳踏車的匠人,兄弟兩人,用他們自己製造的一隻飛機,在沙灘上試起飛,弟弟叫OwilleWright,他飛起了十二秒鍾。哥哥叫Wilbur Wright,他飛起了五十九秒鍾。
那是人類製造飛機飛在空中的第一次成功,——現在那一天(十二月十七日)是全美國慶祝的“航空日”——但當時並沒有人注意到那兩個弟兄的試驗,但這兩個沒有受過大學教育的腳踏車修理匠人,他們並不失望,他們繼續試飛,繼續改良他們的飛機,一直到四年半之後(1908年5月),才有重要的報紙來報導那兩個人的試飛,那時候,他們已能在空中飛三十八分鍾了!這四十年中,航空工程的大發展,航空工業的大發展,這是你們學工程的人都知道的,航空工業在最近三十年裏已成了世界最大工業的一種。
我第一次看見飛機是在一九一二年。我第一次坐飛機是在一九三○年(三十年前)。我第一次飛過太平洋是在二十三年前(1937);第一次飛過大西洋是在十五年前(1945)。當我第一次飛渡太平洋的時候,從香港到舊金山總共費了七天!去年我第一次坐Jet機,從舊金山到紐約,五個半鍾點飛了三千英裏!下月初,我又得飛過太平洋,當天中午起飛,當天晚上就到美國西岸了!
五十七年前,KittyHawk沙灘上兩個腳踏車修理匠人自造的一個飛機居然在空中飛起了十二秒鍾,那十二秒鍾的飛行就給人類打開了一個新的時代,——打開了人類的航空時代。
這不夠叫我們深信“努力不會白費”的人生觀嗎?
古人說:“信心可以移山”,又說:“功不唐捐”(唐是空的意思),又說:“隻要功夫深,生鐵磨成繡花針。”
青年的朋友,你們有這種信心沒有?
工程師的人生觀
今天要趕十點四十分鍾的飛機到台東,所以隻能很簡單地說幾句話,很為抱歉。報上說我作學術講演,這是不敢當。我是來向工學院拜壽的。昨夜我問秦院長希望我送什麼禮物。晚上想想,認為最好的禮物,是講講工程師的思想史同哲學史。所以我便以此送給各位。
究竟什麼算是工程師的哲學呢?什麼算是工程師的人生觀呢?因為時間很短,我當然不能把這個大的題目講得滿意,隻是提出幾點意思,給現在的工程師同將來的工程師作個參考。法國從前有一位科學家柏格生Bergson說:“人是製器的動物。”過去有許多人說:“人是有效力的動物。”也有許多人說:“人是理智的動物。”而柏格生說:“人是能夠製造器具的動物。”這個初造器具的動物,是工程師的老祖宗。什麼叫做工程師呢?工程師的作用,在能夠找出自然界的利益,強迫自然世界把它的利益一個一個貢獻出來;就是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控製自然,以減除人的痛苦,增加人的幸福。這是工程師哲學的簡單說法。
大家都承認:學作工程師的,每天在課堂裏麵上應該上的課,在試驗室裏麵作應該作的試驗,也許忽略了最大的目標,或者忽略了真正的基本——工程師的人生觀。所以這個題目,是值得我們考慮的。
昨天在工學院教授座談會中,我說:我到了六十二歲,還不知道我專門學的什麼。起初學農;以後弄弄文學、弄弄哲學、弄弄曆史;現在搞《水經注》,人家說我改弄地理。也許六十五歲以後七十歲的時候,說不定要到工學院作學生;隻怕工學院的先生們不願意收一個老學徒,說“老狗教不會新把戲”。今天在工學院作學生不夠資格的人,要來談談現在的工程師同將來的工程師的人生觀,實屬狂妄,就是,有點大膽。不過我覺得我這個意思,值得提出來說說。人是能夠製造器具的動物,別的動物,也有能夠製造東西的,譬如:蜘蛛能夠製造網,蜜蜂能夠製造蜜糖,珊瑚蟲能夠製造珊瑚島。而我們人同這些動物之所以不同,就是蜘蛛製造網的絲,是從肚子裏出來的,它肚子裏有無窮無盡的絲;蜜蜂采取百花,經一番製造,作成的確比原料高明的蜜糖:這些動物,可算是工程師;但是它的範圍,它用的隻是它自己的本能。珊瑚蟲能夠做成很大的珊瑚島,也是本能的。人,如果隻靠他的本能,講起來也是有限得很的!人與蜘蛛、蜜蜂、珊瑚蟲所以不同,是在他充分運用聰明才智,揭發自然的秘密,來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控製自然。控製自然,為的是什麼呢?不是像蜘蛛製網,為的捕蟲子來吃;人的控製自然,為的是要減輕人的勞苦,減除人的痛苦,增加人的幸福,使人類的生活格外的豐富,格外有意義。這是“科學與工業的文化”的哲學。我覺得柏格生這個“人”的定義,同我們剛才簡單講的工程師的哲學,工程師的人生觀,工程師的目標,是值得我們隨時想想,隨時考慮的。
這個話同這個目標,不是外國來的東西,可以說是我們老祖宗在幾百年,甚至幾千年以前,就有了這種理想了。目前有些人提倡讀經;我倒很願意為工程師背幾句經書,來說明這個理想。
人如何能控製自然,製造器具呢?人控製自然這個觀念,無論東方的聖人賢人,西方的聖人賢人,都是同樣有的。我現在提出我們古人的幾句話,使大家知道工程師的哲學,並不是完全外來的洋貨。我常常喜歡把《易經·係辭》裏麵幾句話翻成外國文給外國人看。這幾句話是:“見乃謂之象;形乃謂之器;製而用之謂之法;利用出入,民鹹用之,謂之神。”看見一個意思,叫做象;把這個意象變成一種東西——形,叫做器;大規模的製造出來,叫做法;老百姓用工程師製造出來的這些器具,都說好呀!好呀!但是不曉得這器具是從一種意象來的,所以看見工程師便叫做神。
希臘神話,說火是從天上偷來的;中國曆史上發明火的燧人氏被稱為古帝之一——神。火,是一個大發明。發明火的人,是一個大工程師。我剛才所舉《易經·係辭》,從一個觀念——意象——造成器具,這個意思,是了不得的。人類曆史上所謂文化的進步,完全在製造器具的進步。文化的時代,是照工程師的成績劃分的。人類第一發明是火;大體說來,火的發現是文化的開始。下去為石器時代。無論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都是人類用智慧把石頭造成功器具的時候。再下去為青銅器時代。用銅製造器具,這是工程師最大的貢獻。再下去為鐵的時代。這是一個大的革命。後來把鐵煉成鋼。再下去發明蒸汽機,為蒸汽機時代。再下去運用電力,為電力的時代;現在為原子能時代:這都是製器的大進步。每一個大時代,都隻是製器的原料與動力的大革命。從發明火以後,石器時代,銅器時代、鐵器時代、電力時代、原子能時代;這些文化的階段,都是依工程師所創造劃分的。
這種理想,中國曆史上早就有了的。工學院水工試驗室要我寫字,我寫了兩句話。這兩句話,是《荀子·天論》篇裏麵的。《荀子·天論》篇,是中國古代了不得的哲學,也就是西方柏格生征服自然,以為人用的思想。《荀子·天論》篇說:“從天而頌之,孰與製天命而用之?大天而思之,孰與物蓄而製裁之?”這個文字,依照清代學者校勘,稍須改動。但意思沒有改動。“從天而頌之”,是說服從自然。“從天而頌之,孰與製天命而用之?”兩句話聯起來說,意思是:跟著自然走而歌頌,不如控製自然來用。“大天而思之”,是問自然是怎樣來的。“大天而思之,孰與物蓄而製裁之?”是說:問自然從那裏來的,不如把自然看成一種東西,養它、製裁它。把自然控製來用,中國思想史上隻有荀子才說得這樣徹底。從這兩句話,也可以看出中國在兩千二三百年前,就有控製天命——古人所謂天命,就是自然——把天命看作一種東西來用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