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潛力股時,要結合市場熱點進行
一波上漲行情的來臨往往是靠某一主流熱點帶動的,隻要投資的該企業觸網,其股價就會一飛升天,投資者就會獲得豐厚的收益。但如果此時的您所選購的是一隻與當時熱點相不吻合的股票時,其表現有時不會令人滿意,較激進的投資者這時可暫時撤出,進入主流板塊,重新選擇潛力股。對較穩健的投資者,保持冷靜,最好持股不動,繼續等待上漲時機。
在操作潛力股的過程中,投資者在出局後發現該潛力股仍在上漲,可繼續介入,為了盈利,成本高一點也是值得的。
識別潛力股起漲的信號
識別潛力股起漲的信號主要有以下幾個:
潛力股在起漲前一般會有一個溫和放量的過程,日K線也是不斷拉出小陽或中陽。
這就是股市中的“量在價前”規律在起作用,因為主力在大舉拉升前必須有個建立底倉的階段。
從盤麵上觀察冷門股向潛力股轉化的過程,主力要介入冷門股,肯定離不開吸籌、壓盤、洗籌、試盤等這些運作計劃,這時,冷門股成交時斷時續,鋸齒般的走勢會越來越流暢,成交的筆數和頻率有所增多,盤中在關鍵價位有大單壓盤或買盤的現象出現,而且大單成交的筆數不斷增加。這些是主力積極運作的信號,說明冷門股可能正在向潛力股轉換,是潛力股起漲的開始。
冷門股配合實質性利好題材使轉換成潛力股甚至熱門股後,主力建倉拉升就會堅決、敏捷,過程中就能充分吸引投資者跟風,大漲之後主力全身而退的可能性就會大增。
因此,依據大盤趨勢和主流熱點分析個股的盤口語言和潛在題材,就能抓住資金建倉或運作的蛛絲馬跡,從而識別起漲信號。
怎樣把握潛力股的啟動點
中長線走牛的潛力股,在震蕩向上的過程中,多次階段性啟動點的區域都具有股價短期與相關均線粘合和交織共振,時間不長隨後震蕩,然後向上拉升,直至出現急拉和狂漲,所以這就是股價啟動前的最佳買點。
在實戰中,第一步是依據大周期均線係統選出具有中長線潛力的目標股,第二步是依據小周期均線係統捕捉短線的買入時機。
第一步是參照大周期均線係統挑選出具有中長線潛力的目標股
參照大均線判斷中長線潛力股,通常參照的均線係統是12、25、37、50、75、100周均線,用這幾條均線掃描眾多股票,如果發現某幾條均線與某股票的股價形成了交織粘合與共振的現象,就可將其列為潛力目標股,這種形態的目標股為首選股票。
如果發現股票的價格略懸空於幾條大均線交織點的上方,而差離值又不是太大,有可能立即展開新一輪向上行情,同時,也有可能短線出現一個回探均線交點的動作,這些股票可列為潛力目標股,是次選的目標股。
第二步是參照小周期均線係統判斷短線的買入時機
運用小均線判斷潛力股啟動點,可依據的均線係統有15、22、30、45、60日均線,可用這幾條均線與盤中的眾多目標股相相照,會發現有幾條均線和某股票股價形成交織粘合與共振現象,股價與短期平均持股成本非常接近,說明股價短期調整蓄勢基本結束,是即將啟動的先兆,是重點考慮介入的目標股,是首先的目標股。若幾條均線呈現發散形或者分散交叉狀態,股價與短期的平均持股成本有一定的差距,呈現短線可上可下的中既形態,它有可能快速展開新的一輪向上行情,也有可能短線出現一個回探均線交點的動作,所以是次選的目標。
在很多時候,股價短線波動走勢往往會出乎人們的意料,但中長線還是易於看清和把握的,所以,投資者確實認為某股是具有中長線上漲潛力的股票時,即使感覺到短線即將上漲,投資者仍應分批試探低吸。反之,投資者若通過分析感覺短線可能會出現一個進一步回探的動作,然後才能上漲,投資者仍應分批試探低吸,不要等待那個想象中的最低點。
操作潛力股的總體思路
對於具有長線潛力的牛股,專家主張長線短炒,這裏麵包含兩個含義:一是股民可以利用長線思路選股,以短線手法抓住買入機會。二是股民可以利用二分倉位操作長線牛股,這時股民可以用一半倉位作為長線底倉而一路長線持有,一半活倉作為長線底倉的輔助。但要注意的是寧可短線倉位也隨長線倉。
上述兩大環節中,選股買入環節是關鍵,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隻要做好這個環節的功課,我們就有80%的機會獲利了,至於持股操作環節,索性我們全部倉位長線持有任憑風吹浪打決不動搖,這樣既穩健又輕鬆就能獲利,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操作潛力股的要點
操作潛力股的要點主要有:
選中的股最好是現時熱點且是短線兼中長線的成長潛力股,且動態市盈率盡量選低一些,對入市已久的投資者來說,最好從以前自己買賣過的成長潛力股中選擇。
買入選中股時建議投資者分步建倉。股市偏弱時要注意拉開股價距離越跌越買入,采用非牛市上升時的重倉追漲法。如果硬要買入新選中的“陌生股”,最穩健的辦法就是先模擬買入或采用少股偵查買入,非牛市上升時的重倉要果斷買賣。
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可多選幾支熱點板塊,形成東方不亮西方亮的場景。
選股注意選那種股性比較活躍的成長的潛力股,
要不斷學習、思考,在實戰中找出一套可操作性強的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