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不起眼的點子,有時在生意場中卻起著非同尋常的作用,一個小小的創新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來看看洗澡洗出來的一個女性百萬富翁。她是一個初中畢業的打工妹,靠著給人當保姆,挖掘出自己會帶小孩的“天賦”,並通過用中藥給小孩“洗澡”的手藝,率先開出全國首家“娃娃”洗澡店,幾年來,賺錢百萬,創造了一個財富神話。她就是重慶妹子張曉麗。
1972年,張曉麗出生在一個普通工人家庭裏,由於家境貧困,為了給家裏減輕負擔,19歲的張曉麗隻身來到溫州打工。
張曉麗先後當過裁縫店的學徒,做過服務生,但都不盡人意。後來經人介紹,張曉麗來到一戶人家做“月嫂”,“月嫂”就是專門伺候剛生了孩子坐月子的女人,張曉麗覺得自己幹其他的不在行,但伺候人應該沒有問題。
張曉麗從此開始了她的“月嫂”生涯。張曉麗做事比較細心,愛思考。有一次,她幫帶的一個孩子長得白白胖胖的,但是體質比較差,隻要天氣一變化,不是感冒就是發燒,弄得家裏人忙得一團糟。張曉麗開始琢磨,該怎樣給孩子加強營養增強體質呢?
張曉麗想起外婆帶小孩子時經常找中草藥熬水給小孩洗澡搓背,孩子們因此身體健康皮膚也好。
這個方法雖“土”,但效果不錯。張曉麗把自己的想法給主人講了,女主人聽了也很感興趣。當晚,張曉麗給家裏打長途電話,叫他們找些中草藥來。
藥寄到後,張曉麗堅持經常給孩子用中藥水洗澡,效果還真的不錯,經過一段時間後,小孩病少了,體質增強了,全家人都很高興。
在那個小院裏,一給小孩“洗澡”,總會引得周圍鄰居前來圍觀,問長問短。一傳十、十傳百,張曉麗帶小孩有了“名氣”。等到這家小孩長大了,已有五六家排著隊爭著要請她帶小孩。
這樣的工作張曉麗一做就是6年。每到一個地方,都會用草藥熬水來給孩子們洗澡,效果好不用做廣告,附近有小孩的家庭都讓她給自己的小孩洗澡,時間長了,張曉麗的“名氣”越來越大了,有時候一個月光是幫別人洗小孩就能得到300-500元小費。這時,有人建議她開一個專門給小孩洗澡的店子,以她的經驗和名氣一定能夠賺錢。
張曉麗接納了這個建議,並為此積極準備。想到溫州人生地不熟,她決定回重慶發展。
張曉麗對重慶的市場進行了考察,發現為小孩洗澡還是一個不為人所知的行業,這既讓她有些不安,但也激勵了她創業的決心。
為了穩妥起見,張曉麗決定先找個門麵“試試水”,她租了一間50多平米的店麵,2001年9月,“娃娃”洗澡店在一片懷疑和好奇的目光中開業了。
“娃娃”洗澡店畢竟是新鮮事物,開業前三天,來看熱鬧的人很多,但就是沒有人願意把小孩送到這裏來。張曉麗知道,要打開局麵,首先要讓人們了解這件事情,有了了解才有理解,也才會接納。於是,張曉麗一遍一遍不厭其煩地給客人們介紹給小孩洗澡的好處。
過了幾天,終於有位婆婆帶著她的孫子來到張曉麗的洗澡店。原來孩子背上冒出許多小紅疙瘩,跑了許多醫院都未治好,萬般無奈,婆婆才決定到這裏來試試運氣。
在張曉麗的店裏泡過幾次澡後,小孩身上的疙瘩不見了,體質也明顯好了許多,有了這個活廣告,張曉麗的“娃娃”洗澡店一下子有了客源。
為了打出“洗澡堂”的名氣,張曉麗精心製作了宣傳單,把這個新行業進行了全方位的介紹。洗娃娃看來好像是一種“土”辦法,但實際上卻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僅藥物調理就很有講究。張曉麗根據娃娃的不同症狀,在洗澡水中用何首烏、蒲公英、銀花藤等數十種普通中藥以不同比例、火候、水分煎製出來。張曉麗就把這些專業知識製作成宣傳展板,讓顧客清楚他們的行業水準。時間長了,很多父母都開始把小孩往張曉麗這裏送。生意好了,張曉麗更覺得業務水平有待提高。有一天,張曉麗從一本書上看到,孩子健康成長一要“營養”,二要“保健”。而保健就是給嬰兒做按摩、撫摸嬰兒全身肌膚,可以興奮嬰兒的大腦中樞,刺激神經細胞的形成及其觸角間的聯係,促進小兒神經係統的發育和智能的成熟,從而促使血液循環和身體發育,增強食欲。洗小孩應該是一種藥物保健,而按摩則是自然保健了。張曉麗還在網上了解到,國外很多國家都流行為嬰兒按摩。於是,張曉麗把按摩引入澡堂,在澡堂開辟了一間嬰兒按摩室。這樣一來,生意更加火爆。
“娃娃”洗澡堂經營一年後,受到了眾多消費者的青睞,原來的洗澡堂狹窄了,張曉麗決定擴大規模,一口氣把相鄰的三個門麵全部租下,並更名為“寶寶洗澡按摩店”。
張曉麗還把幾個門麵進行了統一的裝修,裝上了吊燈,讓室內的格調既溫和又活潑,她還買回來很多漂亮的小玩具給孩子們玩。
後來,張曉麗又想出了一個奇招——“觀浴”,她在門麵靠街麵的方向裝上了玻璃牆,讓顧客觀看娃娃們洗澡,這樣一來,一是可以讓父母安心,二是給自己做活廣告,這一招果然很見效,很多人都是在觀浴之後成為張曉麗的顧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