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一 皇後篇孝賢純(上)(1 / 3)

賢純皇後(1712年2月22日~1748年3月11日),富察氏。滿洲鑲黃旗人,乾隆原配皇後,一等承恩公李榮保之女,其弟是大學士傅恒。出身於官宦之家。康熙五十一年二月二十二日(1712年)生,比乾隆帝小一歲。雍正五年七月十八經世宗指婚成為皇子嫡妃,雍正六年生皇長女,雍正八年生皇二子永璉,即端慧皇太子,雍正九年生皇三女固倫和敬公主。乾隆二年十二月初四為她舉行皇後冊立禮。乾隆十一年生皇七子永琮,乾隆十三年(1748年)正月隨駕東巡,三月十一日死於回鑾途中的德州舟次,享年三十七歲。乾隆十七年(1752年)十月二十七日奉安於勝水峪地宮。諡:孝賢誠正敦穆仁惠徽恭康順輔天昌聖純皇後。

高宗孝賢純皇後,富察氏,察哈爾總管李榮保女。高宗為皇子,雍正五年,世宗冊後為嫡福晉。乾隆二年,冊為皇後。後恭儉,平居以通草絨花為飾,不禦珠翠。歲時以鹿羔沴毧製為荷包進上,仿先世關外遺製,示不忘本也。上甚重之。十三年,從上東巡,還蹕,三月乙未,後崩於德州舟次,年三十七。上深慟,兼程還京師,殯於長春宮,服縞素十二日。

初,皇貴妃高佳氏薨,上諡以慧賢,後在側,曰:“吾他日期以‘孝賢’,可乎?”至是,上遂用為諡。並製述悲賦,曰:“易何以首乾坤?詩何以首關睢?惟人倫之伊始,固天儷之與齊。念懿後之作配,廿二年而於斯。痛一旦之永訣,隔陰陽而莫知。昔皇考之命偶,用掄德於名門。俾逑予而屍藻,定嘉禮於渭濱。在青宮而養德,即治壼而淑身。縱糟糠之未曆,實同甘而共辛。乃其正位坤寧,克讚乾清。奉慈闈之溫凊,為九卿之儀型。克儉於家,爰始繅品而育繭;克勤於邦,亦知較雨而課晴。嗟予命之不辰兮,痛元嫡之連棄。致黯然以內傷兮,遂邈爾而長逝。撫諸子如一出兮,豈彼此之分視?值乖舛之疊遘兮,誰不增夫怨{封心}?況顧予之傷悼兮,更怳悢而切意。尚強歡以相慰兮,每禁情而製淚。製淚兮淚滴襟,勞,促歸程兮變故遭。登畫?強歡兮歡匪心。聿當春而啟轡,隨予駕以東臨。抱輕疾兮念舫兮陳翟褕,由潞河兮還內朝。去內朝兮時未幾,致邂逅兮怨無已。切自尤兮不可追,論生平兮定於此。影與形兮難去一,居忽忽兮如有失。對嬪嬙兮想芳型,顧和敬兮憐弱質。望湘浦兮何先徂,求北海兮乏神術。循喪儀兮愴徒然,例展禽兮諡孝賢。思遺徽之莫盡兮,詎兩新昌而增?字之能宣。包四德而首出兮,謂庶幾其可傳。驚時序之代謝兮,屆十旬而迅如。慟兮,陳舊物而憶初。亦有時而暫弭兮,旋觸緒而欷歔。信人生之如夢兮,了萬事之皆虛。嗚呼,悲莫悲兮生別離,失內位兮孰予隨?入淑房兮闃寂,披鳳幄兮空垂。春風秋月兮盡於此已,夏日冬夜兮知複何時?”

十七年,葬孝陵西勝水峪,後即於此起裕陵焉。嘉慶、道光累加諡,曰孝賢誠正敦穆仁惠徽恭康順輔天昌聖純皇後。子二:永璉、永琮。女二:一殤,一下嫁色布騰巴爾珠爾。

孝賢皇後,富察氏,生於康熙五十一年(1712)二月二十二日,滿洲鑲黃旗。滿洲鑲黃旗為上三旗中的首旗,由皇帝親統,地位很高,在清代皇後中,真正出身於滿洲鑲黃旗的並不多。孝賢皇後不僅旗籍高,而且出身於名門宦家,世代簪纓。富察氏為滿洲八大姓之一,從太祖到世宗時期,富察氏家族人才濟濟,名臣輩出,為大清多建功勳。早在努爾哈赤時期,她的祖先旺吉努就率族眾歸附了後金,在統一東北、創建帝國的多年征戰中,屢建戰功。她的曾祖父哈什屯在太宗朝以軍功官至禮部副理事官,至順治年間,累官至內大臣,加太子太保。她的祖父米思翰在康熙年間任議政大臣,當過7年的戶部尚書,掌管國家的財政大權,曾經大力支持康熙帝的撤藩政策,深受康熙帝的器重。哈什屯和米思翰均於乾隆十三年(1748)五月被追贈為一等承恩公。孝賢皇後的父親李榮保是米思翰的第四子,官至察哈爾總管。她的伯父馬齊在康、雍、乾三朝任保和殿大學士達23年之久,時間之長,在有清一代是罕見的。她的另一位伯父馬武任過都統、領侍衛內大臣,官居一品,位極人臣,多年報效朝廷,深受皇帝的倚重。孝賢皇後出身於這樣一個累世高官的家庭,從小就接受良好的正統教育,嫻於禮法,深明大義,並有一定的文化修養,加之天生的端莊文靜,可以說是一位標準的名門淑女、大家閨秀。在雍正五年(1727)的一次選秀女中,16歲的富察氏一眼就被雍正帝選中。雍正帝決定將這位名門之女指配給早已秘定為皇儲的皇四子弘曆為嫡福晉。雍正帝以其獨有的犀利眼光似乎已經看出了這位端莊秀美文靜的少女,具備成為大清一代賢後的素質。這年的七月十八日,雍正帝在紫禁城西二所(弘曆即位後改名為重華宮)為皇四子弘曆和富察氏舉行了隆重的結婚典禮。婚後,這對小夫妻相敬如賓,感情篤摯,十分恩愛。富察氏不僅聰明美麗,還非常溫柔賢惠,她盡心盡意孝敬公婆,每日殷勤地問安侍膳,恪盡兒媳本分,與公婆的關係十分融洽,深受公婆的喜愛。婚後第二年,富察氏生下皇長女,然而這個公主命薄,兩歲時就夭折了。婚後第四年,富察氏又生下了皇二子,雍正親自為這個孩子命名為“永璉”。據《清高宗實錄》卷78記載,雍正為這個皇孫取“永璉”一名,隱含有讓乾隆以後將此子立為皇儲的意思。婚後第五年,富察氏又生下皇三女和敬公主。乾隆即位後,於乾隆二年(1737)十二月初四舉行了隆重的冊立皇後大典,立富察氏為皇後。因皇後富察氏諡號為孝賢,故又被稱為孝賢皇後。乾隆帝即位後,立她為中宮皇後,於乾隆二年(1737)十二月初四日舉行了冊立禮。

孝賢皇後雖出身名門望族,但並不是驕奢任性的女子,相反,她生性節儉,不喜奢華,平時在宮中的裝飾打扮用品不是金玉珠翠,而是簡簡單單的通草絨花。有一次,乾隆對孝賢皇後談起關外舊俗,提及祖上剛剛創建帝業的時候,生活條件比較艱苦,衣物的裝飾都是用鹿尾絨毛搓成線縫在袖口,而不是像現在皇宮中那樣用金線銀線精工細繡而成。乾隆當時不過是隨口說說而已,但孝賢皇後卻將乾隆的一席話深深記在心裏,後來還特地做了一個用鹿尾絨毛搓成線縫製而成的燧囊獻給乾隆,以示不忘滿洲本色。乾隆非常珍愛孝賢皇後親手縫製的燧囊,一直帶在身邊。孝賢皇後的節儉之風和不忘本色之心,深受乾隆的敬佩和尊重。

除了生性節儉之外,孝賢皇後對乾隆感情至深,愛護有加。一次,乾隆帝患上了嚴重的癤瘡,經過多方醫治,才漸漸初愈了,但禦醫一再叮囑將養百日之後才能完全康複。孝賢皇後聽說後,雖然每日要侍奉皇太後,處理六宮的繁雜事務,同時還要照顧教育子女,已經十分勞累了,但為了保證乾隆的絕對休養,不受外界的幹擾,她就搬到了乾隆寢宮的外屋居住,隨時端茶倒水,親自喂湯喂藥,精心服侍了乾隆一百多天,直到看到乾隆確實康複如初,才搬回到自己的寢宮居住。乾隆病愈後,看到消瘦了許多的孝賢皇後,既心疼又感動,他覺得有孝賢皇後這樣的賢妻,是他最大的福氣。

孝賢皇後辦事很有條理,主持後宮不偏不妒,對待太監宮女寬和仁慈,還把乾隆各位妃子所生的子女都視為己出,因而深得其他妃嬪的敬重,後宮上下都盛讚她的美德。有這樣的賢後與和諧的宮闈環境,乾隆毫無內顧之憂,可以專心地處理國家政務。乾隆認為這一切都是孝賢皇後的功勞,對她十分感激,把她視為難得的賢內助。除了對孝賢皇後的賢惠美德比較欣賞外,乾隆對她最滿意的地方就是她非常孝敬自己的生母崇慶皇太後。乾隆是個大孝子,對母親的孝順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崇慶皇太後出身寒微,和出身高貴的孝賢皇後根本沒法比。然而孝賢皇後生性純孝,把皇太後侍候得十分周到,總是想方設法讓老太太高興,婆媳關係相處得十分融洽,宛如親生母女一般。由此,乾隆對孝賢皇後十分感激,也更加愛護和敬重。

乾隆在當皇子時,就已經娶了福晉、側福晉、格格等十人。做了皇帝之後,又納了不少妃嬪。在乾隆的眾多後妃中,孝賢皇後是和乾隆感情最好的,備受乾隆寵愛。

朝服像

富察氏共為乾隆生下了2個女兒和2個兒子,但是有三個不幸早亡。

1、皇長女

雍正六年(1728年),富察氏為弘曆生了他的第一個皇長女,可惜這個皇長女於雍正6年12月夭折。

2、皇二子永璉

雍正八年(1730年)六月二十六日,富察氏生下了皇二子永璉(即端慧皇太子),永璉這個名字是他的祖父雍正給起的,這個“璉”字,就是寓意著有將來能夠繼承皇位之意。清朝入關後,前四個皇帝都是由妃子生的,沒有一個是皇後生的。弘曆立誌從自己的下一代開始,皇帝均為嫡出。永璉為孝賢皇後富察氏所生,屬於嫡子,又“聰明貴重,氣宇不凡”,於是弘曆在乾隆元年遵照雍正帝首創的秘密立儲的方法,把永璉密定為皇太子,把諭旨用一個精致的匣子鎖起來,放到乾清官“正大光明”匾的後麵。未想到剛過了兩年多,永璉就因“偶感風寒”,一病不起,竟於乾隆三年(1738年)十月十二日夭亡,年僅9歲。乾隆傷心極了,把密定諭旨公布於眾,諭曰:“永璉乃皇後所生,朕之嫡子,聰明貴重,氣宇不凡。皇考命名,隱示承宗器之意。朕禦極後,恪守成式,親書密旨,召諸大臣藏於乾清宮“正大光明”榜後,是雖未冊立,已命為皇太子矣。今既薨逝,一切典禮用皇太子儀注行。”旋冊贈皇太子,諡端慧。

按皇太子之禮為永璉隆重舉喪,弘曆多次親臨祭奠。

永璉死後,首先要辦理的後事就是選擇園址,營建園寢事宜。大臣們提出了幾個地方,乾隆都不同意。為什麼呢?原來乾隆想把永璉葬在自己的陵寢附近,使驕兒長倚膝下。而這時乾隆的萬年吉地還沒有派人卜擇,這樣永璉的葬地自然不能確定。所以隻好把他的金棺暫安於京西田村殯宮。

據史記載,清王朝共建有十二座皇帝陵、七座皇後陵及大量的皇室園寢,唯獨皇太子陵隻建有一座,即朱華山下的端慧皇太子永璉的園寢。朱華山,坐落於孫各莊滿族鄉朱華山村,村以山名。直到清道光年間,此山才載於《薊州誌》:“在州東三十裏,內有端慧皇太子園寢。”

乾隆七年(1742年),他的萬年吉地終於確定在東陵的勝水峪(勝水峪在嘉慶四年(1799年)定名為裕陵)。隨後,乾隆派大學士納親、戶部尚書海望會同欽天監官員帶領風水人員到東陵一帶為永璉相度園址,先後相看了馬蘭峪、七星山等地,因這些地方垣局狹窄,下砂稍低,規模未備而落選。後來,相中了黃花山之南鞍子嶺前的朱華山。朱華山來龍秀麗、穴情明確,水口交鎖、羅城周密。考之理氣,龍自天皇左旋入首,水從辛酉右轉歸辰,立癸山丁向兼子午,乘氣消納,最為合局。又刨驗土色,至一丈有餘,俱係純黃嫩色,且堅而細,實為上等佳土。經風水官反複詳加相看,以朱華山地方山勢整秀,垣局實屬嚴密,公同酌議,定下了在朱華山建造端慧皇太子園寢,並繪圖呈請乾隆禦覽。經過反複挑選,最後朱華山以“來龍秀麗,穴情明確,土色純黃”而中選。經乾隆欽定,欽天監選擇吉期,於乾隆八年(1743年)二月初二日破土興工,乾隆九年(1744年)十月園寢正式竣工,共耗銀十六萬八千二百三十五兩,葉子金三百七十八兩九錢九分二厘。永璉的葬期選擇在乾隆八年(1743年)十二月十一日,當時園寢的大殿還未建成,仍如期葬人了園寢。

乾隆十年(1745年),乾隆謁陵路過朱華山,還寫了一首《朱華山酹酒》:

“兆葉維熊意舉男,髫齡書史即深耽。墳前省識吾懷悼,地下應知汝抱慚。覺後夢因原是幻,悲深痛定更難堪。從今擬廢蒼舒誄,古佛無生叩寶龕。”充分表達了乾隆失去愛子之後的悲痛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