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太祖威廣順3年。
二、世宗榮顯德6年。
三、恭德宗訓l年。
十國:
前蜀:9o7--925建都:成都
一、王建12年。
二、王衍8年。
吳:892--937建都:楊卅
一、楊行密15年。
二、楊渥3年。
三、楊隆演lo年。
四、楊溥l7年。
楚:896--95l建都:長沙
一、馬殷35年。
二、馬希聲2年。
三、馬希範l5年。
四、馬希廣3年。
五、馬希萼2年。
六、馬希崇l年。
閩:897--946建都:福州
一、王審知4o年。
二、王延均3年。
三、王昶4年。
四、王延義4年。
五、王延政3年。
南唐:937--975建都:金陵
一、李升7年。
二、李璟l9年。
三、李煜l6年。
荊南:9o7--96建都:荊州
一、高季興22年。
二、高從海20年。
三、高保融l2年。
四、高保勗l年。
五、高繼衝l年。
南漢:9o5--97l建都:廣州
一、劉隱12年。
二、劉32年。
三、劉玢1年。
四、劉晟l6年。
五、劉鋹l3年。
吳越:893--978建都:錢塘
一、錢鏐41年。
二、錢元瓘lo年。
三、錢佐6年。
四、錢倧l年。
五、錢俶40年。
北漢:951--979建都:太原
一、劉崇4年。
二、劉鈞l4年。
三、劉繼恩l年。
四、劉繼元1l年。
後蜀:933--965建都:成都
一、孟知祥l年。
二、盈昶3o年。
宋朝(分北宋與南宋)
北宋960--1127,共l68年。趙姓,曆九帝。建都:汴梁
一、太祖匡胤,建隆。在位16年。
二、太宗光義,太平興國,在位22年。
三、真宗桓,鹹平,在位25年。
四、仁宗禎,天聖,在位41年。
五、英宗曙,治平,在位4年。
六、神宗頊,熙寧,在位18年。
七、哲宗煦,元佑,在位15年。
八、徵宗佶,建中靖國,在位25年。
九、欽宗桓,靖康,在位2年。
南宋:1127--l279,共152年。曆九帝,趙姓。建都:臨安(杭州)。
一、高宗構,建炎,在位36年。
二、孝宗昚,隆興,在位27年。
三、光宗敦,紹熙,在位5年。
四、寧宗擴,慶元,在位3o年。
五、理宗盷,寶慶,在位4o年。
六、度宗禥,鹹淳,在位10年。
七、恭帝顯,德佑,在位2年。
八、瑞宗昰,景炎,在位3年。
九、帝昺,祥興,在位3年。
元朝:l279--l368,共90年。曆十一帝.奇渥溫氏,建都:燕京(北京)。
一、世祖忽必烈,至元,在位15年。
二、成宗鐵木耳,元貞,在位13年。
三、武宗海山,至大,在位4年。
四、仁宗愛育萬拔力八達,皇慶,在位9年。
五、英宗碩德八刺,至治,在位3年。
六、泰定帝也孫鐵木耳,泰定,在位5年。
七、大順帝阿速吉八,大順,在位1年。
八、明宗和世瑓,天曆,在位2年。
九、文宗圖鐵木耳,至順,在位5年。
十、寧宗懿璘質班,至順,在位l年。
十一、順帝托權鐵木耳,元統,在位36年。
明朝皇帝有的記載十位,天順未列入。
據明初官修《元史》記載,自成吉思汗建國迄元順帝出亡(l206--l368),通稱元朝。
明朝:1368--l644,共277年,曆十六帝,朱姓,建都:南京,成祖移至北京。
一、太祖元璋,洪武,在位3l年。
二、惠帝允炆,建文,在位4年。
三、成祖棣,永樂,在位22年。
四、仁宗高熾,洪熙,在位1年。
五、宣宗瞻基,宣德,在位l0年。
六、英宗祁鎮,正統,在位14年。
七、景帝祁鈺,景泰,在位7年。
英宗祁鎮,天順,在位8年。(複辟)
八、憲宗見深,成化,在位23年。
九、孝宗佑樘,弘治,在位18年。
十、武宗厚照,正德,在位l6年。
十一、世宗厚熜,嘉清,在位l6年。
十二、穆宗載垕,隆慶,在位6年。
十三、神宗翊鈞,萬曆,在位47年。
十四、光宗常洛,泰昌,在位l年。
十五、熹宗由校,天啟,在位7年。
十六、思宗由檢,崇禎,在位17年。
順
李自成
大西
張獻忠,年號大順
南明
福王朱由崧,年號弘光
唐王朱聿鍵,年號隆武
桂王朱由榔,年號永曆
清朝:l644--l9ll共268年,曆十帝(入關前兩個皇帝:清太祖,年號天命和清太宗,
年號天聰不計在內)。滿族,愛新覺羅氏。建都:北京。
一、世祖福臨,為順治,在位l8年。
二、聖祖玄燁,為康熙,在位61年。
三、世宗胤禛,為雍正,在位13年。
四、高宗弘曆,為乾隆,在位6o年。
五、仁宗顒琰,為嘉慶,在位25年。
六、宣宗旻寧,為道光,在位30年。
七、文宗奕詝,為鹹豐,在位1l年。
八、穆宗載淳,為同治,在位l3年。
九、德宗載湉,為光緒,在位34年。
十、溥儀,為宣統,在位3年。
中華民國
中華帝國
中華帝國皇帝袁世凱,年號洪憲。
參考資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755748.htm
回答者:半葉老草-同進士出身六級3-3115:29
1上古時代
炎帝神農氏
黃帝軒轅氏
少昊金天氏
顓頊高陽氏
帝嚳高辛氏
帝摯高辛氏
唐堯放勳
虞舜重華2夏
禹
啟
太康
仲康
相
少康
予
槐
芒
泄
不降
扃
廑
孔甲
皋
發
癸3商
湯
太丁
外丙
中壬
太甲
沃丁
太庚
小甲
雍己
太戊
中丁
外壬
河亶甲
祖乙
祖辛
沃甲
祖丁
南庚
陽甲
盤庚
小辛
小乙
武丁
祖庚
祖甲
廩辛
康丁
武乙
文丁
帝乙
帝辛4周
4.1西周
周文王姬昌
周武王姬發
周成王姬誦
周康王姬釗
周昭王姬瑕
周穆王姬滿
周共王姬繄扈
周懿王姬囏
周孝王姬辟方
周夷王姬燮
周厲王姬胡
周宣王姬靜
周幽王姬宮湦
4.2東周
周平王姬宜臼
周桓王姬林
4.2.1春秋
周莊王姬佗
周厘王姬胡齊
周惠王姬閬
周襄王姬鄭
周頃王姬壬臣
周匡王姬班
周定王姬瑜
周簡王姬夷
周靈王姬泄心
周景王姬貴
周悼王姬猛
周敬王姬匄
周元王姬仁
周貞定王姬介
周哀王姬去疾
周思王姬叔
周考王姬嵬
周威烈王姬午
4.2.2戰國
周安王姬驕
周烈王姬喜
周顯王姬扁
周慎靚王姬定
周赧王姬延
周惠王5秦
秦昭襄王嬴則
秦孝文王嬴柱
秦莊襄王嬴楚
秦始皇嬴政
秦二世胡亥
秦三世子嬰6漢
6.1西漢
漢高帝劉邦
漢惠帝劉盈
漢高後呂稚(太後稱製)
漢少帝劉恭
漢少帝劉弘
漢文帝劉恒
漢景帝劉啟
漢武帝劉徹
漢昭帝劉弗陵
昌邑王劉賀
漢宣帝劉詢
漢元帝劉奭
漢成帝劉驁
漢哀帝劉欣
漢平帝劉衍
孺子劉嬰
更始帝劉玄
6.2新朝
新朝王莽
6.3東漢
漢光武帝劉秀
漢明帝劉莊
漢章帝劉炟
漢和帝劉肇
漢殤帝劉隆
漢安帝劉祜
漢少帝劉懿
漢順帝劉保
漢衝帝劉炳
漢質帝劉纘
漢桓帝劉誌
漢靈帝劉宏
漢後少帝劉辯
漢獻帝劉協7三國
7.1魏
魏武帝曹操(為追諡,生前未即位)
魏文帝曹丕
魏明帝曹睿
魏少帝曹芳(邵陵厲公)
高貴鄉公曹髦
魏元帝曹奐
7.2蜀漢
漢昭烈帝劉備
漢後主劉禪
7.3吳
長沙桓王孫策
吳大帝孫權
吳廢帝孫亮
吳景帝孫休
吳末帝孫皓8晉朝
8.1西晉
宣帝司馬懿
景帝司馬師
文帝司馬昭(以上三帝為追諡,生前未即位)
武帝司馬炎
惠帝司馬衷
懷帝司馬熾
湣帝司馬鄴
8.2東晉
元帝司馬睿
明帝司馬紹
成帝司馬衍
康帝司馬嶽
穆帝司馬聃
哀帝司馬丕
海西公司馬奕
簡文帝司馬昱
孝武帝司馬曜
安帝司馬德宗
恭帝司馬德文
8.2.1十六國
8.2.1.1成漢
(成)景帝李特
(成)武帝李雄
(成)哀帝李班
(成)幽公李期
(漢)昭文帝李壽
(漢)末主李勢
8.2.1.2漢(前趙)
(漢)光文帝劉淵
(漢)昭武帝劉聰
(漢)隱帝劉粲
(前趙)劉曜
8.2.1.3後趙
明帝石勒
海陽王石弘
武帝石虎
義陽王石世
新興王石尊
石鑒
石祗
8.2.1.4前涼
武公(明王)張軌
元公張實
成王張茂
忠成公(文王)張駿
敬烈公(桓王)張重華
哀公張耀靈
威王張祚
敬悼公(衝王)張玄靚
悼公張天錫
8.2.1.5後涼
懿武帝呂光
隱王呂紹
靈帝呂纂
建康公呂隆
8.2.1.6西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