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單元
預防電腦的危害
預防網絡成癮綜合症
青少年的網絡成癮綜合症是一種心理障礙,不僅不利於個體的健康發展,還成為一種日益嚴重的社會問題。它的形成既有網絡傳播特性的原因,也有個體自身人格缺陷和現實社會生活壓力的原因。
網絡是一把雙刃劍,我們在享受它帶來的便捷、高效的同時,也應充分認識到它的負麵影響。目前全球2億多網民中,約有1140萬人患有某種形式的網絡心理障礙,約占網民人數的6%左右。這部分人在網上的衝浪體驗中逐漸形成了一種對網絡的心理依賴,隨著每次上網時間的不斷延長,這種依賴越來越強烈。這種不自主的強迫性現象已被稱為“網絡成癮綜合症”。
一、網絡成癮綜合症的形成
“網絡成癮綜合症”的主要表現,就是過分依賴網絡,而失去對現實生活的興趣。其最明顯的症狀有:在網絡上使用時間失控,長時間使用網絡以獲得心理滿足;為了達到自我滿足,無法控製自行的上網行為,試圖減少上網時間但難以自控;對家人和朋友隱瞞自己是“網蟲”;有人因陷得太深而不能自拔,最終走上自殺的道路。
網絡成癮的原因是多方麵的。網絡傳播的特點,使它比現實世界的人際傳播更輕鬆。網絡使用者的人格中有某些缺陷,使他們更易沉迷於網絡。現實生活壓力過大,導致一些人沉溺於網絡,在虛擬空間裏尋求安慰和減壓。社會形態轉型時期,生活中的未知變量太多,如工作上的失落、社會交往挫折、科技進步帶來的倫理難題等,壓力驟增。人們迫切需要一個宣泄減壓的寬鬆環境。網絡成癮實際上是暴露了目前現實社會存在的問題,把網絡成癮的症結完全歸於網絡的使用者,是不夠全麵的。
那些內向敏感、現實人際交往困難的人,易沉迷於網絡。例如一位女孩說:“在網上,我會主動與我不認識的男孩說話,這在現實中幾乎不可能。”所以,提高他們的現實交流溝通能力,重塑自信是擺脫“癮症”的治本之途。
二、網絡成癮綜合症的預防
首先必須合理安排時間,鼓勵他們積極參加其他活動,多與人交往,注意與親友、領導同事的關係;其次給予相應的現實生活方麵的指導,如對人際溝通上有障礙的使用者,給予交流溝通技巧方麵的指導,讓其體驗到真實人際交往的成功,從而幫助他們重建自信。總之,要讓網絡成癮者融入、適應現實的社會生活。畢竟,人不能隻活在電腦和網絡的世界中,它們隻是生活的一部分。
心理學家對網絡使用者及其家屬還提出以下建議以預防“網絡成癮綜合症”的發生:
嚴格控製上網的時間,一天不宜超過8小時。
每天應抽出2~3小時與家人和同事進行現實交流。
一旦發現有“網絡成癮綜合症”的各種症狀出現,家屬要強行限定患者上網的時間並積極尋求心理谘詢和藥物治療。
預防網絡病毒及安全
網絡病毒通過計算機網絡傳播感染網絡中的所有可執行文件。針對日益增多的網絡犯罪,我們應該提高警惕,增強個人網絡安全防範意識:
1學習、掌握必要的網絡安全防範知識,增強網絡安全防患意識。
2個人電腦要安裝正版殺毒軟件和防火牆,並及時升級。
3使用他人的文件要先殺毒,不要與人共享文件夾,這是很危險的傳播途徑。
4經常檢查係統安全漏洞,及時給漏洞打上補丁。隻從原廠官方網站上下載公布的補丁程序,切忌從其他來源下載補丁程序。
5不打開不明電子郵件;不登錄淫穢、色情網站,不登錄可疑網站,不要點擊不明郵件中的鏈接。
6聊天信息中的鏈接,要先向好友確認,以防感染病毒。
7網上下載的文件經過殺毒掃描後再打開;雙擊附件前,用防毒軟件掃描。
8將重要的文件和資料集中起來,偽裝後加密保存。
9計算機操作過程中以及上網過程中產生的曆史記錄。Cookies等要及時清理。
10網上個人密碼的設置不要太過簡單,並且要經常更換。
11不要隨便在網上下載免費軟件,可能會帶有病毒或木馬程序,如要下載盡量到官方網站下載;支持正版音樂,不隨便下載MP3。
12攝像頭不用時最好斷開與計算機的連接,計算機關掉後要斷掉電源,以防被黑客或非法安裝的自動程序打開。
13發現有“黑客”入侵或被遠程控製應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
14盡量避免使用“點對點”交換文件,這已成為病毒的目標,傳播
速度更加迅速。
15常用殺毒軟件查殺病毒。
小真喜歡上網聊天,幾乎天天都打開攝像頭掛在網上。2006年11月的一天,男友跑來告訴她,她換衣服的錄像和照片被人公布在一個論壇上。男友和發布照片的人取得了聯係,對方索要600元。
兩天後,男友將600元人民幣彙給發帖人。收到錢後,對方表示已把小真的裸照刪除了。那個陌生人到底是如何獲得這些錄像和圖片的呢?小真百思不得其解。是不是電腦被“黑客”遠程控製了,對方偷偷拍下了她換衣服的視頻。小真打開殺毒軟件準備查殺,桌麵上卻突然跳出一個小框框,上寫:“不要殺毒,殺毒就找不到我了,照片還在我手上!”由於害怕“黑客”會繼續把自己的裸照亂貼,小真不敢輕舉妄動。
小真平時使用電腦的時候,該“黑客”不時會跳出來,在她電腦上留下一兩句話。一次,“黑客”還將她的裸照發給她的朋友。還有幾次,她怎麼也無法登錄,“黑客”打了一句話說:“不用費工夫了,我已經把密碼給改了。”小真的裸照被掛在網上的事傳出後,各種流言飛語紛紛襲來,小真的心靈受到極大的傷害。
2007年1月27日,受“黑客”騷擾長達3個多月的小真,打電話到當地早報熱線尋求幫助。記者建議她立刻報警。可小真心有疑慮,無法下定報警的決心。她重裝了電腦,想掙脫“黑客”的魔爪。1月30日,她重新申請了一個新的,廢棄了原來的。沒想到,她又接到一條信息:“隻要你給完剩下的幾百元,我就把照片刪了。”很明顯,這信息又是那個“黑客”發過來的。小真被折磨得痛苦不堪,最後選擇報警。
上網時,要保證所使用的計算機安裝有升級過的殺毒及防火牆係統,並且經過檢查確認計算機內不存在木馬病毒,係統也不存在任何安全漏洞。要保管好個人的重要信息,可以加密的盡量加密後保存,有些資料最好不要直接保存在電腦裏,可保存在專用的優盤或移動硬盤上。
預防網絡暴力的毒害
青少年沉迷於網絡暴力等不良網絡活動,已成為日益突出的社會難題,誘發了大量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是當前未成年人犯罪預防的新課題。
網絡暴力內容的泛濫,加劇了未成年人犯罪的狀況,使犯罪種類、手段、後果不斷變化。20世紀80年代,青少年犯罪多表現為一般盜竊、打架鬥毆、尋釁滋事等犯罪行為。到90年代末,青少年犯罪向結夥搶劫、重大盜竊、殺人等方麵發展,甚至出現持刀殺人、持械搶劫、報複放火等嚴重犯罪,犯罪性質明顯惡化。
一、網絡暴力的形成
由於未成年人長期玩飆車、砍殺、爆破、槍戰等以“攻擊、打鬥、暴力、色情”為主要內容的暴力遊戲,接觸火爆刺激的內容,很容易使他們模糊道德認知,淡化遊戲虛擬與現實生活的差異,誤認為這種通過傷害他人而達到目的的方式是合理的。一旦形成這種錯誤觀點,他們便會不擇手段地模仿欺詐、偷盜,甚至模仿對他人施暴的行為,不但會在網上,甚至會在現實生活中發生。
此外,據犯罪心理學分析,少年性機能漸漸發育成熟,但往往性道德觀念的形成卻落後於性機能發育的成熟,色情文化的汙染最容易使這個時期的少年放肆地追求性刺激,再加上少年本身喜歡模仿,好奇心強,易受暗示,在外界強烈刺激的作用下,很容易產生犯罪動機,從而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網上色情文化汙染,是導致未成年人性犯罪的直接誘因。北京市未成年犯管教所關押的一名15歲的少年犯,因夥同另外兩名少年輪奸少女,被依法判處重刑。追根溯源,是他10歲就開始看有色情內容的圖書,看色情內容的音像製品已成為他的嗜好。
近年來,黑網吧等不適宜未成年人進入的場所,誘發了許多刑事案件,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有關部門應出台整頓、治理、監督網吧和電子遊藝廳的嚴格管理條例,並製定有效的監督辦法和懲罰措施,嚴令執行。
二、青少年癡迷網絡的原因
家庭、學校、社會是未成年人成長影響因素的三個不同層麵。每個“網絡少年”從好奇到接觸、沉迷網絡色情暴力等不健康信息,大都受到了不良家庭環境、學校教育環境及社會環境的影響。
不良的家庭環境,是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的重要因素,是他們走進並沉迷網絡色情暴力的首要原因。在被調查的100名未成年犯家庭中,家庭成員文化素質普遍較低。相應的是未成年犯本人文化程度也不高(其中小學6人,初中76人,高中5人,職高13人)。在這些家庭成員中曾被拘留、勞教、判刑的占23%。我們分析,以下四種有缺陷的家庭環境容易導致未成年人陷入網絡色情暴力中不能自拔:
第一種是溺愛型家庭。此類家庭在被調查者中占半數以上。家庭條件優越,對孩子過分溺愛,使他們從小養成了任性、自私、蠻橫的個性,極易發展形成不良的偏好,使之逐漸滑向違法犯罪的偏激之路。
第二種是失和型家庭。在被調查的100名未成年犯中,父母離異的有29%,繼親家庭7%,合計36%。與此相關,2003年,海澱法院少年法庭受理的未成年刑事案件中,來自單親家庭占少年犯總數的264%,來自繼親家庭占少年犯總數的63%,來自婚姻動蕩家庭占少年犯總數的252%,三者相加為579%。我們經常讀到一些未成年犯家長寫來的信,這些痛苦不堪的父母追悔莫及,如果他們能給予孩子和睦幸福的家庭環境,教孩子從小心存善良,就絕不會等到孩子邁入鐵窗才痛心疾首。
第三種是打罵型家庭。在調查的100名未成年犯中,家庭教育方式采取打罵體罰的竟然占23%。由疼愛變成打罵好比一張紙的表和裏,使父母對孩子的愛變成了對孩子的恨,可能造成孩子心理的畸形發展。從長遠來看,對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極為不利,往往會在孩子進入青春期後爆發出來。
第四種是放任型家庭。我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規定:不得讓不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脫離監護單獨居住。但是被調查的100名未成年犯中,脫離監護單獨居住的占9%。大多數的少年雖與父母(或其中一方)共同生活,但父母對他們思想上的變化並不了解,有的家長對孩子隻養不教,不依法履行監護職責,對不良行為視而不見,忽視和孩子心靈上的溝通與交流,缺乏家庭溫暖的孩子們很容易被網絡的花花世界所誘惑,最終蛻變為“問題少年”,被誘惑犯罪。
學校教育失衡是導致在校學生犯罪的客觀原因之一,也是造成大量學生網民的重要原因。此次被調查的100名未成年犯中,在校學生占56%。此前,海澱法院2002年也做過一個統計,在校學生犯罪占未成年人犯罪總數的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