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柄道:“但皇上在臨潢已頓裝待發,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即便勸周柄不到泰州去增援,也改變不了移剌窩斡最後兵敗的結局,相反不去增援,移剌窩斡隻會敗得更快。
過了一天,周柄向士兵們下令向泰州進發。
周柄帶的是一支反金國的軍隊,在金國統治的地方,隻能晚上行軍,白天一般都躲在野地裏安營紮寨休息,順帶找地方“打草”。
利用晚上的空餘時間,林代真跑到附近的山頭翻手機看了一下古代中國的東北地圖,看看泰州到底還有多遠,可是不幸發現金國的地圖裏居然沒有泰州,而那契丹人移剌窩斡稱帝的地方臨潢府倒找到了,就在吉林省的旁邊。
肇州、隆州、信州都找到了,再翻了幾張網上的金國地圖,還是沒找到泰州在哪。可能是二十世紀與二十一世紀研究古代金朝的曆史的學者本來就少,以至於整個網絡就那麼幾張金國地圖。
林代真再翻下去,連二十一世紀江蘇泰州的地圖都翻了出來。
他隻能去找文字,找到的文字如下:泰州是遼金時期的一個軍事重鎮,在遼金的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泰州是遼興宗時建置,據記載,“泰州,德昌軍,節度。本契丹二十部族放牧之地。因黑鼠族累犯通化州,民不能禦,遂移東南六百裏來,建城居之,以近本族”,屬於遼代上京道,東北路統軍司的所在地,是契丹族的核心區邊緣地帶。
金國建立後沿襲之前遼國的設置,在海陵正隆間,置德昌軍,隸上京;在金世宗大定二十五年(公元1185年)罷之,承安三年(公元1198年)複置於長春縣,以舊泰州為金安縣,隸焉。但泰州作為金代控製東北及蒙古各部落的中心地位一直未變。”
這段資料說明泰州是在大定二十五年被撤掉,但現在是大定二年,居然就找不到泰州了。林代真回頭一想,也許這張二十一世紀人作的地圖,本就是作的大定二十五之後的,那麼現在的泰州應該是被改名後的長春縣。
林代真再看一下手機上的地圖,發現從遼陽到長春縣雖說在地圖上隻有一小段,但按地圖比例來算,以周柄現在這種偷偷摸摸的行軍速度,不知猴年馬月才能到達。
他早就勸周柄的行軍速度加快一點,好到時見到移剌窩斡本人當麵分析蒙古崛起的利害,讓移剌窩斡改而去進攻蒙古,打蒙古一個措手不及。不過周柄不聽,行軍速度像蝸牛一樣,走走停停,哪裏像是去給移剌窩斡支援作戰的,分明是慢慢趕去給移剌窩斡收屍的。
回到軍營,周柄又帶著人出去“打草”了。
周柄帶的軍隊一直向外宣稱是起義軍,自視為是反金國朝庭的正義之師,林代真心想所謂的義軍是不是都不拿百姓家裏一針一線的?隻拿百姓家的財米牛羊,因為針跟線不值錢,財米牛羊才值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