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八陣圖跋(1 / 2)

諸葛武侯推演兵法,作“八陣圖”。孟獲觀之,曰:“公,天威也。”司馬懿按行之,曰:“天下奇才也!”嚴從謂其出於風後《握機文》,以餘言之,《握機文》乃依托為之者,非風後也,寔“八陣圖”之注耳。獨孤及之《圖記》,以為得於《黃帝》書之外篇者,亦非也。馬隆《八陣讚》,又《握機文》之注耳。其見於李靖《問對》者,亦阮逸之偽書也。圖之跡有四:一在沔陽、一在新都、一在魚複、一在南市。予嚐至沔陽拜武侯之墓,而訪其舊壘,已不可識。聞新都、南市者亦殘破不可考,唯魚複者迄今如故。餘使人圖而觀之,六十四壘布於前者,八陣也;二十四壘環於後者,卻月陣也。六十有四,重《易》之卦也;二十有四,作《易》之畫也。卦定於方以知,故八陣象之;畫起於圓而神,故卻月陣象之。卦自畫起,方自圓生。壁門者,陰陽之象也;握奇者,虛中之象也,奇正之變,皆出於此。奇亦為正之正,正亦為奇之奇,彼此相用,循環無窮。桓溫曰“是常山蛇勢者”,亦妄言耳。常山蛇謂之“率然”,蓋高直陣也,非八陣也。李筌《太白陰經》以天、地、風、雲為正,以龍、虎、鳥、蛇為奇,亦出臆見,至謂教戰有圖,而戰陣無圖,尤大謬也。

頃者蜀盜弄兵,予奉詔致討,督師駐漢中,因取“八陣圖”而推演之。自六十四壘分內、外、前、後、四隅,又變而為八陣,縱橫開闔,鉤聯蟠屈,各有條理。以之訓練,而行伍始嚴整可觀矣。三複考訂,命武都人龍正圖之而注其左,付郡守楊秉衡刻梓,自將領以至士卒,人給一本,誦而習之。嗚呼!廢陣形而用兵者,妄也;執陣形而求勝者,愚也。平居練兵,如身運臂,而臂運指,無不如意,則禦寇而搏擊焉。一陰一陽,變化出沒,而莫有逆吾命者矣。孫武曰:“鬪亂而不可亂,形圓而不可破”非武侯之圖,其孰能與於此哉!

正德八年癸酉仲夏既望

賜進士嘉議大夫都察院右副都禦史東萊藍章跋。

〈八陣合變圖說點校凡例〉

《八陣合變圖說》一卷(明)龍正撰

點校凡例

一。本次點校,以《四庫存目叢書》影印明黃邦彥刻《諸葛武侯心書》附刊本為底本,以明崇禎刻《諸葛忠武侯文集》本(中國書店1996年排印本,以下簡稱《文集》本)、《叢書集成初編》本(商務印書館據清《學津討原》本排印,以下簡稱《初編》本)對校。

二。底本遇有版刻疏失,如理據充足,且有校本可從,則作校改。如無別本可依,則僅於校記說明疑義。

三。底本與對校本文字有重要不同,而義可兩存者,於校記注明。惟一般異文不另注出,以免繁瑣。

四。凡有所校補,於句末標出校碼。原文誤字用小字括以()號,校正之文字括以〔〕號。

五。古體字、異體字、俗體字一律徑改,不另出校記。

六。複印件模糊難悉處,均不妄補,仍守古人闕疑之例,以囗別之。

七。書後附提要、著錄,以備讀者參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