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兩個“立足”:立足本土,立足全國
評審條件中特別要求,申報項目要紮根於相關社區的文化傳統,世代相傳,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體現鄉土性,體現獨特的地域性,是申報項目的先決條件。同時,要放眼全國,要站在全國的視野去審視。要體現申報項目所具有的突出的曆史、文化和科學價值,要體現它的典型性、代表性,要體現它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具有的獨特內涵,要體現它對民族民間文化傳承的重要作用。因為我們所申報的是國家級的代表作,不是地方的代表作,一定要“人無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好”。隻有站在全國的視野審視,才能認準申報項目。
五、兩個“把握”:把握程序,把握節奏
因為申報工作程序很多,包括一個叫做傳承人的許可授權程序,這個問題,我可能還要向劉魁立老師討教。比如說黃楊木雕,它的傳承人很多,其中有一個他說我不願意授權,但你傳承人名單也不能不排上他,還是要把他列上的,那你是不是不能上報了呢?我覺得不是這樣的。還有個聯合申報問題,傳承於不同地區的同類項目,怎樣綜合歸納,怎樣統一申報,即使各方達成一致,時間上估計也不允許。搞不清楚的東西,我們可能要向文化部請示;你們可以先做起來。再比如,有些環節申報文本上是沒有的,但我們認為是必須的。申報文本上要求的是由文化行政部門逐級上報至省文化廳,再由省文化廳報經省政府同意,然後上報文化部;而對市、縣級政府沒有相應的審核和簽章要求。我們認為,為了增強科學性、權威性,也為了增強市、縣政府的責任意識,我們要采取相應的措施,要補上這一環節,申報項目責任地相關市、縣政府要蓋章。這個就是有關的程序問題,一定要一環扣一環。再是把握節奏。時間實在是太緊迫了,我們要求9月2日前,各地將申報項目文本和輔助資料一應報送省文化廳,沒有及時報上來的,將視為放棄申報。因為後麵的工作安排和時間進度不允許我們耽誤了。文化部也有明確要求,9月20日前,相應材料必須上報文化部,不符合申報條件的,或者是申報材料不符合要求的,或者是逾期上報的,一律不予受理。各地對這項工作要有時間表,要倒計時,既便於你們自己去把握時間,也便於我們和上級領導去指導和檢查督促。
以上五個方麵,我專門強調,希望引起注意和重視。應該講,我們麵臨著一個重大的發展機遇期,因為這件事情,將引起省、市、縣各級黨委政府的充分關注,也將引起新聞媒體的廣泛關注和人民群眾的廣泛關注,所以我們要有搶抓機遇的意識,通過申報,有力地推進我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搶救、保護,提高我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影響力。申報工作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專業性強、涉及麵廣、難度大,諸位的肩上責任重於泰山。希望同誌們本著對黨和國家負責、對民族負責、對曆史負責、對時代負責和對未來負責的這麼一種精神,做好工作。讓我們共同努力,發揚優良的傳統,爭取更大的光榮!
2005年8月25日在浙江省申報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工作片會上的講話。
突出申報科學性提高申報含金量
對本次會議的基本精神,我用“加減乘除”四個字來概括。加,就是增加我省申報項目;廈門片區會議上,國家工程有關專家建議浙江放寬視野,放開思路,增補申報項目。對於各省的多數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特別是一些必須盡早列入國家級名錄的重點項目和瀕危項目,長期從事民族民間文化研究的專家心中有數,該申報但沒有報的要增補。減,就是減負、降壓,卸包袱。申報文本可簡化,申報錄像可濃縮,瀕危不作為必須條件,傳承人授權書因地因項目而定,同類項目相關地區不一定聯合申報。大家可以輕裝上陣,當然要求也更高。乘,就是申報書的填寫和申報片的製作,內容要豐富,信息量要大,體現底蘊深厚,體現申報項目的典型性,體現項目的整體麵貌。除,就是不具獨特性的項目,不是瀕危的項目,不具傳承性的項目,申報條件不成熟的項目,沒有積極意義的項目,可以放棄。
結合廈門片區會議精神,對我省首批擬定申報項目和增補申報項目做好有關申報工作,分別提出幾點要求。
一、對首批擬定申報項目的要求
(一)再認識
對做好申報工作的意義,要上綱上線。要從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的高度,重視做好申報工作。要從展示深厚的地域人文積澱、促進民族民間優秀文化的傳承、建設文化大省的高度,重視做好申報工作。要從體現獨具特色的文化形象、提升地方文化魅力、擴大地方文化的影響力的高度,重視申報工作。要搶抓機遇,增強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使申報工作成為自覺的行動。
(二)再學習
僅有良好的願望,僅有申報的熱情,是不夠的。要做好申報工作,必須認真學習有關文件,學習專家輔導報告,學習申報書範本,領會精神實質,學以致用。申報資料,要體現項目的重要價值,體現鮮明的地域特色和風格,體現高超的傳統工藝和技能,體現項目的內涵和外在表現形式以至文化空間,體現申報項目的完整信息,體現搶救保護措施的全過程,體現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和保護責任單位的責任,體現項目在促進中華民族文化認同、增強社會凝聚力中的重要作用。
(三)再發掘
申報工作,務必堅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真實性和整體性,要確保上報資料的客觀真實和豐富翔實。許多資料需深入挖掘,要開動腦筋,多想辦法。一些地方的做法很好,行之有效。如永康在電視上連續做一星期廣告,征集“十八蝴蝶”原始資料,重要人證物證;寧波在報上刊登啟事,查詢“紅幫裁縫”傳承人;紹興通過浙江圖書館查找“平湖調”相關信息,從上海圖書館找到膠木光盤,從國家圖書館有關典籍中找尋重要依據;餘杭找到寧波一位94歲老藝人征集“楊乃武與小白菜傳說”唱本,去蘇州對評彈演員傳講進行錄音錄像。各地要充分利用普查成果,充分利用現有的研究成果,充分利用有關集成誌書和地方誌的記載,充分利用圖書館、檔案館的館藏,充分利用專家手裏的資料。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