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1 / 3)

韓國

韓國是中國的近鄰,中韓兩國人民的交往曆史悠久。韓國的傳統、習俗、禮儀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近年來,尤其是中韓建交後,兩國的人員往來也更加頻繁。

韓國人特別重視交往禮節。男子見麵時,常施鞠躬禮,相互微微鞠躬,然後互握右手或雙手,彼此問候。女士之間隻互相鞠躬,男士一般不主動與女士握手。

迎接客人,不論對方是男是女,均要微微鞠躬,遇見長者應首先向其問候。韓國同中國一樣,也有敬老的傳統,對長者非常尊重。長者進屋時,屋內眾人要起身問安;與長者談話時,要摘去帽子和眼鏡;當著長者的麵,不能隨意喝酒、抽煙。

韓國人的姓名排列也是姓在前、名在後。名字通常由兩部分構成,其中一個字是家庭同輩共有的,另一個則是個人的名字。用名字呼喚韓國人是不禮貌的。一般稱呼女士用小姐,男士用先生,或用頭銜、職稱或尊稱。

韓國人居室一般沒有椅子,人們席地而坐。所以,到韓國人家作客,進屋前要脫鞋,鞋脫在前門,鞋尖不要對著房間,要等著人家邀請三次後再進去。客人一進門就應把所帶禮品雙手遞給主人。與西方不同,主人不能當麵打開包裝。禮品分量不宜太重。

與韓國人交往,應避免談及國內政治、貿易摩擦、男主人的妻子等敏感話題。其餘則可自由漫談,甚至可以包括一些純屬私人的話題如收入、去向、子女等。

在飲食習慣方麵,韓國人喜辣且多用香料。烤牛肉、醋燒小排骨、泡菜是他們的風味食品。尤其是泡菜,幾乎每餐必有。

韓國人崇尚儒教,尊重長老,長者進屋時大家都要起立,問他們高壽。和長者談話時要摘去墨鏡。早晨起床和飯後都要向父母問安;父母外出回來,子女都要迎他人才能吃。乘車時,要讓位給老年人。吃飯時應先為老人或長輩盛飯上菜,老人動筷後,其他人才能吃。

韓國人見麵時的傳統禮節是鞠躬,晚輩、下級走路時遇到長輩或上級,應鞠躬、問候,站在一旁,讓其先行,以示敬意。男人之間見麵打招呼互相鞠躬並握手,握手時或用雙手,或用左手,並隻限於點一次頭。鞠躬禮節一般在生意人中不使用。和韓國官員打交道一般可以握手或是輕輕點一下頭。女人一般不與人握手。

在社會集體活動和宴會中,男女分開進行社交活動,甚至在家裏或在餐館裏都是如此。

在韓國,如有人邀請你到家吃飯或赴宴,你應帶小禮品,最好挑選包裝好的食品。席間敬酒時,要用右手拿酒瓶,左手托瓶底,然後鞠躬致祝辭,最後再倒酒,且要一連三杯。敬酒人應把自己的酒杯舉得低一些,用自己杯子的杯沿去碰對方的杯身。敬完酒後再鞠個躬才能離開。做客時,主人不會讓你參觀房子的全貌,不要自己到處逛。你要離去時,主人送你到門口,甚至送到門外,然後說再見。

韓國人用雙手接禮物,但不會當著客人的麵打開。不宜送外國香煙給韓國友人。酒是送韓國男人最好的禮品,但不能送酒給婦女,除非你說清楚這酒是送給她丈夫的。在贈送韓國人禮品時應注意,韓國男性多喜歡名牌紡織品、領帶、打火機、電動剃須刀等。女性喜歡化妝品、提包、手套、圍巾類物品和廚房裏用的調料。孩子則喜歡食品。如果送錢,應放在信封內。

若有拜訪必須預先約定。韓國人很重視交往中的接待,宴請一般在飯店或酒吧舉行,夫人很少在場。

印度

印度乃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也是一個人口眾多、民族和宗教成分複雜的國度。印度居民中80%以上的人信奉印度教,10%左右的人信奉伊斯蘭教。由於宗教信仰方麵的原因。印度人的日常生活中有一些特殊的戒律,這一點在同印度人交往時尤應注意。

印度教徒視牛為聖物,故印度教徒不食牛肉。而伊斯蘭教徒不食豬肉。虔誠的教徒一般不喝酒。宴請印度客人時,如對方不願喝酒,不要勉強勸酒。印度人認為左手是髒的,拿食物、禮品或敬茶時都用右手,也不用雙手。

按照印度的習俗,主人在迎接貴賓時,要向客人敬獻花環。花環的大小、粗細視客人的身份而定。獻花環時,當場將其掛在客人的脖子上。

印度人見麵時的禮節是“合十禮”,同時口中致意祝福“納馬斯德”。行禮時彎腰摸長者的腳是尊敬的表示。妻子送丈夫出門,用摸腳跟和吻腳以表示最高禮節。到印度教徒的住宅或寺廟訪問時,進門要脫鞋。見麵行“合十禮”時,對長者掌宜高,可與前額持平;對晚輩掌宜低,可齊於胸前;對平輩掌宜平,可位於胸口和下頜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