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五章 斑斕書畫遍山鄉一一北京市房山區新華書店簡史(1 / 3)

房山區在北京市西南部,距北京四十五公裏,京廣鐵路通過境內。早在五、六十萬年前,周口店龍骨山一帶,就有“北京猿人”生息繁衍,漢設廣陽、良鄉兩縣,遼改廣陽為良鄉縣,金置奉先縣,元改稱房山縣,以迄明、清、民國。1958年房山、良鄉合並為周口店區,1960年又改製為房山縣。1987年縣改為區,稱房山區,全區麵積二千零十九平方公裏,其中山區占總麵積的三分之二。全區有三十二個鄉鎮,四百五十個村。全區總人口七十一萬七千餘人,其中農業人口五十萬四千餘人。區內有北京敦煌之稱的雲居寺,風光綺麗的上方山和蔚為奇觀的石花洞,吸引著中外遊客,房山區新華書店從建店開始,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針,把發行好馬列著作、毛澤東著作,黨和政苻文獻,以及傳播科學文化知識,做為自己的神聖職責。

早期建店 發展壯大

1950年7月1日,良鄉縣首先建立新華書店,經理陳炳昆,負責房山縣學生課本和圖書供應。當時房山城內南大街,隻有一個私營的震中書店。1951年房山縣委決定建立房山縣新華書店,由良鄉縣店進行輔導,批發圖書。1952年11月,經新華書店河北省分店批準,房山縣店(當時稱為支店)正式建立,侯國鈞任經理,1953年從通州專區店調來楊永俊任經理,

良鄉縣店在1951年時,由王澤繼陳炳昆任經理,1953年張洪亮任經理,1956年又調鄧寶華任經理,1958年房山、良鄉兩縣合並,一度改為新華書店周口店區店。1960年複改製為房山縣新華書店,由鄧寶華任黨支部書記兼經理。1981年楊永俊任黨支部書記兼經理,1987年房山縣店改為房山區店,仍由楊永俊任經理兼書記。1989年寇玉魁繼任經理,楊永俊任黨支部書記。

1950年9月1日,在旁山縣城關鎮建立了全縣書店的第一個門市部。當時在城關鎮東大街路北,1958年遷到南大街,即現在地址,從1954年起,先後在琉璃河鎮(鄉)建立門市部,1956年在琉璃河首都水泥廠建立書亭。1957年建立二七七書亭。1962年在河北鄉建立門市部。1970年,經縣委決定,將琉璃河、河北的門市部、書亭交由供銷社和商業局領導,1973年至1977年重又收歸縣店領導。在書店網點建設過程中,從1956年開始,先後在三十—個基層供銷社建立了代銷網點,全縣形成了星羅棋布的發行網。1950年房山全縣隻有一個網點,八個人,全年銷售七萬元;1988年發展到五個門市,一個機關服務部,全店職工五十六人,全年銷售三百萬冊,二百六十五萬元,上繳利稅二十二萬元。

房山建店三十九年來,曾於1955年被河北省分店評為先進支店;1963年被評為市級文教戰線先進單位,由鄧寶華代表縣店出席了北京市文教群英會:1964年被縣政府評為先進單位:1984年、1985年先後被北京市出版局、北京市政府授予文明單位;1986年至1988年連續三年被縣政府授予文明單位。

麵向農村 主動服務

根據房山地區特點,縣店堅持麵向農村,把農村工作列為重點。房山西部是老山區,峻嶺重重,山路崎嶇。早在1956年,縣廟就同供銷社聯係,在山區建立了代銷網點。除堅決依靠供銷社外,每年都要組織書店人員深入山區,開展流動供應,1964年學習背簍商店,全店人員分批深入黃山店公社各村供應圖書,和農民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體現了黨對山區農民文化生活的關心。1966年3月全市書店開展學習懷柔縣店背簍精神,房山縣店全體出動,兩人一組,成立流動書店,深入農村,開展“賣、租、看、聽”活動,踏遍史家營、下雲嶺、南窯、蒲窪、十渡等溝溝梁梁,講故事、說快板,舉辦圖片展覽,宣傳圖書,受到廣大農民群眾的歡迎。與此同時,縣店服務組深入十九個公社、三百零一個大隊,從龍門台到下雲嶺流動擺攤。在這次活動中,全店有兩千六百一十人次參加售書,收購廢舊物品三百三十六斤,換售新書,對周口店、南韓繼進行了重點供應。三十九年來,對全縣農村發行的圖書(包括圖片)共達二百六十二萬二千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