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工作進展(三)(1 / 3)

【加強執法監督,進一步貫徹落實《北京市公共場所禁止吸煙的規定》和《北京市除四害工作管理規定》】貫徹落實兩個《規定》是愛國衛生工作走上法製化管理的關鍵。市愛衛會繼續堅持和規範了執法監督月報表製度,加強了監督管理力度。1~9月,全市25817個單位接受了禁煙執法監督檢查,22494個單位接受了除四害執法檢查,其中公共場所禁止吸煙執法單位合格率98.6%,除四害檢查合格率95.4%。

為規範北京市PCO產業服務市場,市愛衛辦依法加強了對全市殺蟲滅鼠企業的管理,推廣了企業等級資質認證和注冊製度,為高質量除害滅病服務打下了基礎。(鄧力平)婦幼衛生

【2002年婦幼衛生概況】以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為工作重點,製定管理辦法、技術規範共15部,其中11部已經頒布實施。對全市母嬰保健監督員進行調整、培訓,充實一線執法力量。按照國務院308號令《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實施辦法》和309號令《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管理條例》的規定,規範計劃生育技術醫療行為,重新對全市醫療機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醫療行為進行專項技術準入。2002年立案監督執法13件,主要為非法接生和從事計劃生育手術,都給予了相應的處理。

同時,為實現政府職能轉變,加強宏觀管理,抓住影響婦女兒童健康的主要問題,做了13項專題調研,為製定相關規定提供依據。規範婦幼衛生信息統計工作,重新規範婦幼衛生報表29張,並著手建立婦幼衛生計算機信息網絡化工作,提高婦幼衛生信息統計工作效率。

利用“六一”國際兒童節、國際母乳喂養宣傳周、全國提高出生人口素質、預防出生缺陷與殘疾行動計劃宣傳周等,加強健康教育宣傳,提高廣大群眾健康知識知曉率。(肖)

【規範愛嬰醫院行為】為鞏固愛嬰醫院成果,加強對愛嬰醫院的指導與管理,在8月“國際母乳喂養宣傳周”期間,除了在《北京日報》、《北京晚報》、《北京晨報》上進行母乳喂養知識的宣傳和知識問答外,組織各區縣衛生局按照國際愛嬰醫院十條標準及國際母乳代用品銷售守則十條規定對全市愛嬰醫院進行了檢查,共抽查愛嬰醫院48家,其中三級醫院21家,二級醫院27家。將檢查結果進行了全市通報,同時針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要求各區縣通知各醫院限期整改。同時,為加強本市愛嬰醫院醫務人員水平,市婦幼保健院將進行全市愛嬰醫院培訓。(劉鋼)

【社區婦幼保健工作】10月,本局對各區縣社區衛生服務工作按照統一的婦幼保健考核評估標準進行了檢查。崇文、西城、大興社區婦幼保健工作在本次檢查中獲得第一名,東城區獲得第二名,宣武區獲得第三名。被檢查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均能按照全市統一要求和相關管理規定,主動開展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等各項工作,為社區婦女兒童提供良好的保健服務,得到了社區居民的認可。(肖)

【開展遺傳病與出生缺陷服務係統需求評估】北京市在全國率先開展出生缺陷監測與幹預工程以來,在降低中樞神經係統缺陷方麵取得了較好的效果,1998年~2001年,減少203例脊柱裂的出生,推算節約修複費4000萬元。

2002年,采用國際通用的SWOB評估法對北京地區遺傳病與出生缺陷服務係統做了較為全麵的需求評估,目前北京市已初步構建了遺傳病與出生缺陷服務係統,由管理子係統、信息子係統、服務子係統、質量控製子係統、健康促進子係統、支持子係統構成。通過需求評估對北京地區的衛生資源、出生人口的素質狀況有了一個較為清醒的認識,也為今後的工作重點奠定了基礎。同時得到美國預防出生缺陷基金會的好評和重視,並表示願意為北京市籌募資金開展這方麵的工作。(肖)

【加強母嬰保健監督員隊伍的培訓】隨著衛生監督體製的改革,全市各區縣對母嬰保健監督員進行了調整。為了加強母嬰保健監督員隊伍的建設,強化婦幼保健主要任務和基本知識的培訓,以利於履行依法行政的職能,利於監督執法隊伍依法管理、規範母嬰保健技術服務的行為,於4月16~17日舉辦了北京市母嬰保健監督員培訓班,全市18個區縣的110名母嬰保健監督員參加了培訓。

培訓班學習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實施辦法》、《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管理條例》、《北京市醫療保健機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並由法規處對衛生執法程序及文書的書寫進行了培訓。培訓班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對培訓效果進行了評估,取得了實效。(任正梅)

【規範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為貫徹落實國務院《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實施辦法》及《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管理條例》,加強全市計劃生育技術工作的管理,製定了《北京市醫療機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管理辦法》、《北京市醫療機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基本標準》、《北京市醫療保健機構計劃生育技術質量管理規定》、《北京市計劃生育技術工作常規》等配套文件,並舉辦了兩期學習班,全市500餘名從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師資及專業人員參加了培訓,學習了有關的法律法規,對各項計劃生育手術技術常規進行了統一培訓。

在市區兩級培訓的基礎上,18個區縣的衛生行政部門重新對轄區內從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醫療保健機構、人員進行了審核。截止到年底,全市470所醫療保健機構經審核合格,取得《母嬰保健技術服務執業許可證》,2732名技術人員取得了《母嬰保健技術考核合格證書》。重新審批後,原從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74所醫療保健機構因不合格未通過審核,人員比審批前增加了521人,其中主治醫師占61.3%。(任正梅)

【貫徹實施新的《北京市婚前保健工作規範》】為加強本市婚前保健工作的監督管理,進一步規範婚前保健工作的標準和要求,遵照衛生部頒發的《婚前保健工作規範(修訂)》,修改、論證並重新製定了《北京市婚前保健工作規範》。

新修訂的《北京市婚前保健工作規範》充分體現了人文關懷,堅持婚前醫學檢查、婚前衛生指導、婚前衛生谘詢的保健服務方向;簡化了婚檢項目,突出了與婚育有關的健康檢查;對特殊檢查要求在谘詢指導的基礎上堅持知情同意的原則;同時婚檢機構根據檢查結果為當事人做出“建議不宜結婚”、“建議不宜生育”、“建議暫緩結婚”、“建議采取醫學措施,尊重受檢者意願”等醫學意見,這些建議的表述充分體現了婚前保健服務機構對婚檢當事人的尊重;體現了婚前醫學檢查、指導、谘詢對提高出生人口素質的重要性。

為了加強對婚前保健服務機構的管理,提高婚檢質量,《北京市婚前保健規範》同時明確規定了婚前保健服務機構在《母嬰保健服務執業許可證》3年有效期後重新申報審批。

為保證貫徹實施《北京市婚前保健工作規範》的工作順利進行,於12月舉辦了兩期學習班,全市18個區縣衛生局、婦幼保健機構的婚前保健工作管理人員及28個婚前保健機構的技術人員200餘人參加了培訓。(任正梅)

【貫徹落實《中國提高出生人口素質,減少出生缺陷和殘疾行動計劃》】為貫徹落施衛生部《中國提高出生人口素質,減少出生缺陷和殘疾行動計劃(2002~2010年)》,進一步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做好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工作意見》,9月17日,召開了《北京日報》、《北京晚報》、《健康報》、北京電視台、《北京青年報》等近10餘家新聞機構參加的“北京市開展2002年中國提高出生人口素質,減少出生缺陷和殘疾行動計劃宣傳活動”新聞通報會。通報會上介紹了北京市預防減少出生缺陷與殘疾行動及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工作,全市共有220所醫療保健機構開展遺傳與出生缺陷的監測與幹預,2002年出生缺陷發生率為10.53‰,目前主要幹預的疾病為:神經管畸形、先天性心髒病、21-三體病、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CH)、苯丙酮尿症(PKU)。幹預的結果:孕前監測人群健康教育率達95%以上,婚後2年有生育意願的人群服用葉酸率達60.9%,孕中期檢查率達93.46%,孕中期B超檢查率達89%,已確診的CH和PKU患兒中,91%在北京市新生兒篩查中心得到治療,其智能及體格發育在正常同齡兒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