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總醫院
2002年,以江主席“建設第一流的解放軍總醫院,為提高部隊戰鬥力服務”題詞為目標,大力加強思想政治建設和質量建設,不斷加快學科人才建設步伐,努力提高後勤保障能力,圓滿完成了以醫療保健為中心的各項任務。
醫療工作積極開展爭創“為部隊服務達標先進醫院”和全國“醫療優質高效,百姓放心醫院”活動。製定了《關於加強基礎醫療工作十項措施》、《縮短平均住院日七條措施》。繼續實施《護士長任期目標責任製》,修訂護理質控方法和質檢評價,積極探索新的護理模式。組派專家醫療隊分赴新疆軍區第273醫院和四川省宣漢縣人民醫院進行對口支援,受到西部軍民的好評。
全年門診1401862人次,創曆史記錄;收容病人31585人次;完成手術19139例次;普通病人平均住院日16.69天。主要質量指標均優於三甲醫院標準。組派19批154人次的醫療保健組,出色完成了黨的十六大等中央、國家、軍隊重要會議、重大活動的醫療保健任務。
正式通過中國質量認證中心ISO 9000質量認證,醫院科學管理水平得到新的提高。ISO 9000質量認證評估體係的引入,確定了“以人為本,誠信服務,精益求精,滿意放心”的質量方針,製定了通用程序控製文件和通用管理文件,並召開了質量認證頒證大會。
對病案質量進行了檢查、反饋、講評,全院病案質量繼續保持優良水平。強化臨床醫師“三基”、“三嚴”訓練,修訂完善了主治醫師查房等14項重點醫療規章製度。多次舉辦《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講座,提高了依法執業的意識。
耳鼻咽喉科學、老年醫學、骨科學被批準為國家重點學科。為使學科人才建設水平在重點突破和全麵加強中得到提高,特製定了《國家重點學科建設發展規劃和實施細則》,舉行了國家重點學科掛牌儀式。增設了骨科三、四病區、腎病科二病區和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三病區。組建了醫療風險管理科。中醫科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批準為中西醫結合重點建設專科。
緊緊圍繞“十五”科技人才建設規劃目標,按照本院《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工程實施計劃》,製定下發了《培養計劃實施手冊》和《經費使用管理辦法》,對入選的39名中青年學科帶頭人進行重點培養和考核評估。推行專業技術職務任期製,完成了187名高級專業職務任期製考核工作。任免科室正副主任、護士長33名,使9個科室順利完成了新老交替。黃誌強院士獲軍隊重大貢獻獎及何梁、何利科技獎;田牛被評為總後科學技術一代名師;周繼林獲得總後“伯樂”獎;餘新光榮獲第十七屆塞克勒中國醫師年度獎;高長青被評為總後科技銀星,李文歌、梁萍、盧才義、劉鳳軍被評為科技新星。黃烽獲得國家青年科技創新獎。
教學工作全年開展新業務、新技術397項,啟動全軍臨床重大技術創新項目。舉辦了4次“知識場”講座。進一步完善了研究生教育、繼續醫學教育製度,改革了進修生教育管理。努力改善辦學條件,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錄取研究生198名,比上一年增加42.4%,招收博士後研究人員16名。招收進修生863名、本科實習生57名。對178名主治醫生、101名住院醫生和149名醫技幹部進行規範化培訓,舉辦國家、軍隊級繼續教育項目30餘項。與清華大學聯合舉辦了全國醫院院長研修班。
北京軍醫學院堅持“舉龍頭、上特色、創機製、強管理、辦實事”,完成了以教學為中心的各項任務。實施了加強學科帶頭人建設等人才建設的“五個工程”,推選40多名專業幹部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和出國深造,引進27名學科帶頭人和中青年骨幹,專任教員研究生學曆達到36.5%,全年開展課題研究64項。
科研工作為進一步規範科研管理,製定了《科技論文管理辦法》、《實驗室管理規定》、《實驗室開放指南》、《科研設備管理暫行辦法》、《科研合作協議和技術合作管理辦法》等係列管理辦法。榮獲多項成果獎勵,其中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5項;軍隊醫療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13項;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2001年統計源期刊論文刊登855篇,排名第二;SCI收錄44篇,排名第一;論文引用1507次,排名第一。
科研課題有新的突破,獲得各類科研課題68項。其中,國家“十五”科技攻關課題1項,科技攻關引導項目1項,國家“863”課題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25項,軍隊醫藥衛生基金課題9項;首次獲得美國NIH課題資助;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1個;海外青年學者合作研究基金項目1項。科技成果轉化取得明顯進步。申報國家功能食品3項,其中1項獲衛生部批準文號;轉讓發明專利申請權2項;獲實用新型專利授權1項;申請發明專利3項。引進科技風險投資825萬元。
其他工作醫院隆重召開了紀念江主席題詞十周年大會,並組織開展了一係列紀念活動,進一步堅定了全院人員建設一流醫院的信心與決心。連續20年被評為北京市計劃生育先進單位,首都文明單位及雙擁先進單位,連續11年被評為北京市衛生先進單位。院專家教授合唱隊在全國老年文藝調演中榮獲金獎。(解放軍總醫院)三二醫院
醫療工作保持好的做法,采取新的措施,為部隊服務質量穩中有升。在堅持軍隊病人一條龍服務、保持軍隊病人就醫一路暢通、執行軍人住院免費提供一係列物品的基礎上,進一步充實了“軍人病區”的醫護力量,完善了門診“綠色通道”,堅持做到軍隊病人隨到隨收,無拒收、推諉、待床現象。進一步簡化了軍人就醫程序,建立了軍隊病人專用抽血台,實行電話回報化驗結果製度,結果出來後,軍人掛號室工作人員主動打電話告訴患者,對結果異常的軍隊病人,主動請他們來院治療。進一步規範了服務用語,院機關專門請來禮儀專職教員來院培訓,積極開展“迎來、送往”活動。對入、出院的軍隊病人,臨床科主任、副主任、護士長堅持做到迎送病人。進一步提高了診療質量,軍人門診由副主任醫師以上專家出診,軍人病房在嚴格執行三級檢診的基礎上,增加科主任、副主任查房次數,堅持節假日查房,抽調護理技術尖子專人護理危重患者,協理員也深入病房了解患者思想、生活情況,征求意見。為兵服務滿意率達到99%以上。進一步加大了補貼力度,為了努力滿足廣大官兵的醫療需求,投入了大量經費,再一次擴大免費用藥範圍,對總部機關首長治療用藥範圍更加放寬,並延長出院帶藥時間。進一步加強了戰備工作,深入進行了戰備思想教育,明確了未來高技術戰爭條件下的自身定位,整合了戰備醫療隊和野戰防疫隊的人員和技術優勢,組建防生醫學應急救援隊。以應急醫療防疫為主題,組織戰備醫療隊和野戰防疫隊開展了兩次醫療救治演練,提高了遂行應急保障的能力。
在確保對來院就醫軍隊傷病員精心治療的基礎上,先後組織了4批專家醫療隊,深入各大單位巡診、查體、治療、谘詢,受到了體係部隊的歡迎和好評。
完善規章製度,狠抓質量建設,加大了醫療事故、糾紛的防範力度。依據國家《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製定下發了《防範醫療事故、醫療差錯、醫療糾紛預案》和《安全穩定120條》,進一步強化了全院臨床、醫技科室主任、副主任的責任感和全體醫護人員的安全意識。進一步完善了簽字製度,如病重病危報告簽字製度、各種創傷性檢查治療簽字製度、病人費別申報簽字製度,嚴格了操作程序,主動減少工作疏漏。加大了檢查力度,采取定期與不定期相結合的方法抽查各級醫師在崗在位情況、醫療規章製度及在院病曆書寫、用藥等執行情況,並將結果及時反饋給各科室主任、副主任。為了令行禁止,有效防範醫療缺陷、糾紛、事故,對出現的薄弱環節不姑息、不手軟。在收容病人多和重危病人多的情況下,全年未發生重大醫療事故和醫療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