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工作回民醫院、陶然亭醫院科研工作獲得市級科研立項,獲得區級科研立項20個。
紅十字會現有基層組織162個,其中團體會員單位19個,企事業單位67個,中小學校、職高76個;紅十字會員29993人,其中成人會員20130人,青少年會員9863人。
區紅十字會進一步推進市紅十字會“四項工程”:為西南部分省市洪澇災區捐款253121.77元。“兩節”期間投資8萬元,對本區112戶特困家庭和93名特困學生進行了幫扶;殘疾人日為50名生活困難的殘疾人進行了免費體檢;重陽節為生活困難的歸國台胞李鳳祥送去生活補助金5000元;12月份給因煤氣罐爆炸造成重傷的顧琪送去3000元。舉辦了兩期紅十字會業務培訓班,8個街道辦事處近百人參加了培訓。對宣武區三義裏小學和宣武區外國語實驗學校進行了“爭創北京市紅十字學校”的驗收。
結合“5·8”活動“紅十字在行動——關愛生命”的主題,設立宣傳站8個,開展健康谘詢400餘人次,測量血壓1200餘人次,測量體重500餘人次,發放宣傳材料1500餘份,理發40餘人,按摩30餘人。
法製工作修訂了《宣武區衛生局關於行政執法的內部規定》,出台了《宣武區衛生局衛生監督執法人員管理辦法》和《宣武區衛生局執法工作內部考核標準》。完成了衛生執法責任製的修訂。出台《宣武區衛生局衛生監督執法人員管理辦法》,完成衛生監督所成立後監督人員的出題、考核錄用、雙向選擇上崗。出台《宣武區衛生局執法工作內部考核標準》,突出內部考核與監督製度。全市衛生係統案卷評查,宣武區獲優秀。製訂了《宣武區衛生局行政審批程序性規定》,對原有16個審批項目的辦理程序進行了規範,形成34個程序性規定,明確了每個審批事項的每個審批環節,以及明確每個審批環節的標準、責任、權限、時限等要素。全年無訴訟、複議案件;組織1起聽證會,維持原處罰決定;申請法院強製執行行政處罰案件2起,追繳罰款與滯納金82000元。
計劃財務區衛生局係統收入25073萬元,其中財政撥款3567萬元(正常經費3091萬元,專項經費476萬元),業務收入21506萬元。全年支出24340萬元,收支相抵,結餘257萬元。全年固定資產總值13650萬元,同比增長17%。
基本建設8月,完成了宣武區衛生局與宣武區衛校的資源置換工作,區衛生局遷入新址辦公。12月,椿樹醫院對院內及和平門、椿樹園、魏染社區站進行了裝修、改造,更換了全部辦公家具,總投資90餘萬元。(肖錦秀)朝陽區
概況有22個街道辦事處,24個鄉,村民委員會163個。人口1573893人。全區有衛生機構851個,其中醫療機構839個,科研教學防疫機構12個。有區屬衛生機構48個(全民32個,集體16個)。床位11367張,衛生技術人員17199人,其中醫生7474人(西醫6473人,中醫1001人),護理人員6278人,其他技術人員1773人。全區每千人口平均擁有醫生4.78人,衛生技術人員10.98人,護理人員4.02人,床位7.24張。
生命統計。出生7798人,出生率4.91‰;死亡6754人,死亡率4.32‰;自然增長率0.59‰。因病死亡6536人,占死亡總數的96.77%。平均期望壽命78.51歲,其中男77.10歲,女79.91歲。死因順位前十位依次為:腫瘤,心髒病,腦血管病,呼吸係統疾病,內分泌係統疾病,損傷和中毒,消化係統疾病,泌尿係統疾病,神經係統疾病,傳染病。
衛生改革衛生監督體製改革初戰告捷。將監督體製改革與人事製度改革同步進行,通過全員競聘、擇優聘用,先後完成了監督所和疾控中心的人事製度改革。並引入競爭機製,首次在全市範圍公開招聘了20名監督員。同時,將原分散的醫政(非法行醫)、婦幼、獻血與衛生監督等執法職能集中到監督所,成立了監督所綜合執法四科。
人事製度改革全麵完成。13家單位以全員競聘為切入點,全部實現了按實有人數二級醫院精簡10%、一級醫院精簡5%的目標,平均精簡人數8.39%。垂楊柳醫院啟動了分配製度改革試點工作。
多元化辦醫模式初步形成。實施醫療機構分類管理,核定非營利性醫療機構859家,營利性醫療機構204家。適度放開營利性專科醫療機構的審批,新審批營利性醫療機構31家,這些醫療機構在朝陽區直接投資6710萬元。
完善醫療機構補償機製,規範藥品及一次性醫用耗材集中招標采購及設備政府公開招標采購工作。開展了兩次藥品集中招標采購。第一次招標抗生素類藥品,共143個類別,藥品價格下降了17.62%;第二次招標心腦血管類、抗腫瘤類和清熱劑中成藥,共318個類別,藥品價格下降了11.21%。首次開展一次性醫用耗材集中招標采購工作,共有141個品種中標,平均降幅13.5%。本局與區政府有關部門聯合實施大型儀器設備招標采購工作,實現國內招標采購設備132台,國際招標設備2台,由原采購金額1294萬元降至982萬元,節約資金312萬元。全係統藥品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降至58.89%,“以藥養醫”的局麵開始扭轉。其中常營回民醫院、三間房、和平、十八裏店、雙橋和來廣營醫院藥品收入降至50%以下。
完成了《朝陽區衛生發展綱要(2003~2008年)》的製定。建立和完善三大衛生體係,即:醫療衛生服務體係、疾病預防控製體係、衛生監督管理體係和現代化的健康產業。
農村衛生。全區有鄉衛生院12個,其中全民3個,集體9個。有醫務人員254人。設村衛生室126個,覆蓋率100%,均為村辦和鄉辦。農業人口180391人,已有166030人參加了合作醫療,占農業人口總數的92.03%;參加合作醫療72596戶,占全區農業人口總戶數的92.5%,完成了市政府兩個90%的目標。全區24個鄉共籌集合作醫療資金2074.383萬元,區政府對參加合作醫療人員按每人3元下撥合作醫療資金。24個鄉合作醫療支出1987.696萬元,2000元以上的大病報銷946人。配合朝陽區農村城市化進程,對來廣營、三間房、平房、東壩、小紅門、十八裏店、窪裏、黑莊戶等8個鄉衛生院進行檢查驗收,已基本具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模式。
由初保委組織“以鄉為單位初保達標”檢查驗收並進行工作交流。在衛生部、國家計委、農業部、國家環保總局、全國愛衛會聯合進行的評選活動中,朝陽區被評為全國農村初級衛生保健工作(1990~2000年)先進區。
社區衛生服務新建社區衛生服務站15個,均通過北京市衛生局驗收。北京工業大學、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被北京市衛生局批準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至此,本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總數27個,社區衛生服務站81個。投資38.499萬元為社區衛生服務站配置了專用設備。完成北京市政府折子工程的管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北京市“60件實事”的和平老年病醫院的改建工作,並通過市政府驗收。勁鬆醫院、朝陽區第三醫院代表朝陽區接受北京市社區衛生服務工作考核,取得全市總排名第5的成績。區政府下發了《關於取消社區衛生服務站業務用房房租的通知》,為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健康發展創造了條件。年底,對81個社區衛生服務站進行考核驗收,發放“以獎代補”資金363萬元。全年建立個人及家庭健康檔案36538份,簽訂社區衛生服務合同1617份,門診1054336人次。評選出朝陽區社區衛生服務優秀工作者30名,優秀論文18篇,並將論文編輯成集。
公共衛生與疾病防治預防接種。四苗合格率97.1%,其中卡介苗98.1%,脊髓灰質炎疫苗99.5%,白百破三聯疫苗100%,麻疹疫苗99.0%。四苗及時率90.0%,其中卡介苗95.7%,脊髓灰質炎疫苗95.7%,白百破三聯疫苗97.6%,麻疹疫苗98.1%。4月22~26日,對本區0~入學前外來兒童開展入戶查漏補種工作。共調查56571名兒童,其中糖丸零劑次15648名,糖丸漏種21999名,補服糖丸21967名。12月2日~8日,在全區範圍內開展2002~2003年消滅脊灰、控製麻疹外來兒童強化查漏補種活動,共調查外來學齡前兒童51522人,其中糖丸漏種15423人,糖丸零劑次兒童11033名,麻疹零劑次12515人。全年未發生小兒麻痹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