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改廁工作堅持“四個結合”,即改廁與創建北京市衛生村規劃相結合,與村鎮建設相結合,與農家樂配套設施相結合,與農村環境整治相結合。製定改廁方案,下發改廁指標,繼續推廣“三格式”無害化廁所。目前8鎮、1個地區辦事處已全部進行戶廁改造。
婦幼保健住院母乳喂養率100%。0~4月嬰兒母乳喂養率92.01%。婚檢覆蓋率100%。疾病檢出率6.42%。出生缺陷發生率8.90‰。孕產婦係統管理率97.91%,高危孕產婦管理率100%,孕產婦住院分娩率98.83%。圍產兒死亡率3.44‰,新生兒死亡率1.72‰,無新生兒破傷風發生。兒童係統管理率96.93%。嬰兒死亡率4.31‰。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6.89‰。婦幼保健業務培訓15期,其中市級培訓3期,78人次。婦女病普查2899人次,普查率94.25%。實施計劃生育手術8563例。
醫療工作全年診療116萬人次(包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服務站及診室),其中出診3萬人次,體檢3萬人次。住院14353人次,病床使用率79.4%,出院14150人次,治愈率57.8%,好轉率28.7%,死亡率3.8%。平均病床周轉6.6次,平均住院日27天(慢性病人增多)。住院病人搶救1427人次,成功率70.6%。
2002年高考體檢1308人,征兵體檢474人。
病曆質控情況。采取了各單位自查、互查等多種方式,嚴把病曆質量關。此外,還將病曆書寫、管理質量指標納入到對各單位的考核目標之中。本年度病曆質量有了明顯提高,病曆書寫甲級率達到了90%,未檢出丙級病曆。
護理工作。護士首次注冊56人,再注冊921人。護理人員全部進入護理繼續教育培訓管理,護士執業再注冊工作與學分統一管理。轄區內有3所醫院開展整體護理工作,其中礦務局總醫院(三級)、區醫院(二級)全部開展整體護理病房,中醫醫院(二級)1個病區開展整體護理病房。
家庭病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站建家庭病床134張,其中治愈35例,占26%;好轉91例,占68%;死亡8例,占6%。
個體辦醫。全區共有個體診所56個,其中診所27個、中醫診所21個、中醫婦科診所1個、中醫針灸2個、口腔診所3個、坐堂醫診所2個。個體辦醫人員56人,其中副主任醫師1人、主治醫師11人、醫師15人、醫士2人、一技之長7人、鄉村醫生20人。年內對56家個體診所進行考核,均達標。
建設文明醫院。全係統普遍開展了以“我為奧運做奉獻、衛生服務創一流”為主題的規範化服務達標活動,在強化質量管理規範醫療行為的同時,利用多種形式引導醫護人員從規範文明用語做起,從抓操作規範做起。服務態度得到改善,服務質量進一步提高,全區13家一級以上醫院全部通過了北京市達標複驗。
龍泉醫院通過二級評審。成為本區自1996年以來繼區醫院、中醫醫院、婦幼保健院、齋堂醫院創建達標之後的第五家二級醫療機構,並發揮了專科專病防治業務功能。
醫療設備。區衛生係統現有萬元以上醫療設備278件,2379.49萬元。2002年新增萬元以上醫療設備7件,115.7萬元。
醫學教育在職學曆教育220人,參加繼續教育1138人,其中任職、晉職培訓185人,骨幹、學科帶頭人培訓93人。全年舉辦醫院現代化管理培訓等不同類別、不同形式的專業人員在職繼續教育學習培訓班10餘個,參加學習3500人次,專業人員在職繼續教育率達到98%以上。
科研工作全年開展科研課題和新技術共23項,完成課題5項,獲得區級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心內科、泌尿科、婦產科業務取得新突破。
紅十字會有基層紅十字會組織111個,會員32000餘人。紅十字會積極發揮社會救助團體的作用,在備災救災、自救互救、社會服務和青少年德育教育方麵不斷拓展工作。積極爭取社會各方支持,爭取資金和物資,關注社會弱勢群體,關注災害救助。為齋堂冰雹災害和雁翅旱災提供救助;為王平、雁翅多個敬老院提供幫助;向東辛房醫院和永定衛生院捐贈;為解放前農村老黨員送醫、送藥、送溫暖;做特困群眾免費白內障手術等20餘件實事。
計劃財務衛生事業上級撥款2681.8萬元,業務收入7694.4萬元,支出10743.26萬元。
基本建設一是作為市政府為民辦實事工程的區老年病康複中心以中醫醫院為依托,投資106萬元,改造病房10間,設置病床20張,年底按期竣工並已通過有關部門驗收。二是列為區政府為民辦實事工程,即興建1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兩所社區衛生服務站,共投資71萬元,房屋麵積900平方米,已按計劃如期完成並投入使用。(徐青)房山區
概況全區人口748041人。區屬衛生機構42個(含燕山4個),包括4所區級醫院、26所鄉鎮衛生院、2所街道醫院和其它院、站、校、所10個。共有衛生人員3780人,其中衛技人員2818人(執業醫師1227人,執業護士939人),床位2235張。全區(含中央、市屬廠礦醫院)公立衛生機構115個;衛生人員5755人,其中衛技人員4437人(執業醫師1843人,執業護士1617人),有病床3976張。全區每千人口擁有衛生技術人員5.93人,執業醫師2.46人,執業護士2.16人,醫院床位5.3張。
生命統計。出生4339人,出生率5.8‰;死亡4189人,死亡率5.6‰,自然增長率0.2‰。因病死亡3571人,占死亡總數的85%。死因順位前十位依次是:腦血管病,心髒病,惡性腫瘤,呼吸係病,損傷和中毒,診斷不明,內分泌疾病,泌尿生殖係統疾病,消化係統疾病,神經係統疾病。人均期望壽命73.34歲,其中男71.21歲,女75.59歲。
衛生改革衛生監督體製改革基本到位,撤消衛生防疫站,建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和衛生監督所,形成統一高效的執法體係。人事製度改革全員聘用合同製全麵實行,3476名幹部職工與單位簽訂聘用合同。城鎮職工醫療保險製度配套改革逐步深化,一級以上醫院全部實行藥品集中招標采購,醫藥費用“總量控製,結構調整”和醫藥費用分開核算、藥品收支兩條線管理繼續實行,醫療機構運行機製改革進程加快,衛生經濟總體運行健康。
社區衛生服務。成立了社區衛生科,負責社區衛生、初級衛生保健、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年內新建社區衛生服務站41個,其中2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2個站通過市級驗收。農村合作醫療保持穩步發展。
公共衛生與疾病防治全年無甲類傳染病發生,乙類傳染病發病率116.72/10萬,丙類傳染病發病率89.72/10萬。卡介苗接種4405人次,接種率99.7%;普服糖丸3205人次。
結核病防治。區結防所全年共接診3000人次,確診肺結核117例,其中傳染源44例。全年訪視病人21人次,訪視率50%。實施全監短程化療42例,全監化療率95%,肺結核病人監化完成率100%,治愈率100%,查痰合格率98%。
精神病防治。精神病人監護率90%,為全區29名患者免費供藥。精神衛生保健院收住院病人168人,出院136人,出院病人中痊愈78人、好轉11人、無死亡,顯好47人。
地方病防治。抽樣調查8~10歲兒童,甲狀腺腫大率1.00%,在中小學等重點人群繼續普服碘丸。
公共衛生。生活飲用水監督52個單位,監督覆蓋率100%,發放衛生許可證52個。環衛從業人員體檢3127人,體檢率100%,五病查出率1.8%,調離56人,調離率100%。
食品衛生。食品生產經營單位5553戶,其中集體食堂258戶,新審批發放食品衛生許可證3726戶。複驗食品衛生許可證1352戶。食品從業人員體檢14257人,合格13777人,查出並調離肝炎病毒攜帶者208人。食品衛生監督8450戶次,監督合格率99.3%,抽檢合格率90.1%,無食物中毒事故發生。行政處罰41戶次,處罰金額1.69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