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概況北京醫院是直屬衛生部領導的三級甲等醫院,是以高幹醫療保健為中心、老年醫學研究為重點,醫、教、研、防全麵發展的綜合性醫院。
醫院現有病床1000張,在崗職工2228人,其中醫生538人,護士858人,技術人員343人,行政、後勤人員489人。其中正、副主任醫師和相應職稱的高級醫務人員306人。本院在承擔高級幹部醫療保健任務的同時,還承擔著全國及本市居民的醫療及預防工作。
醫療工作按照衛生部“質量管理年”的總體部署,醫院把加強醫療和服務質量作為工作的切入點。圍繞學習貫徹新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從製度上和體製上加強醫療質量管理。重新調整了醫院質量管理委員會成員,成立了醫療服務質量監控辦公室,製定和完善了委員會及辦公室的職責,建立了比較完善的院、科、小組三級質控網。加強醫務人員“三基三嚴”訓練,每周進行一次環節質量檢查,每月對門診處方進行檢查,定期檢查醫療製度執行情況,如:查房製度、會診製度、病例討論製度等。根據衛生部、市衛生局頒布的一係列配套文件,製定、修訂了《醫療糾紛的處理程序及處罰規定》等12項規章製度,特別加強了病曆的管理,實行了為就診病人送病曆製度,修訂了病案借閱製度。組織全院職工學習《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請專家輔導,院領導在全院周會上宣講,組織知識競賽和知識答卷,製定了《北京醫院醫療事故防範預案》。通過宣教,加大獎罰力度,強化了醫務人員重視醫療質量和醫療事故防範的意識,在執行醫療常規、規範醫療程序、病曆書寫質量和病曆回收及處方質量等方麵都有了明顯進步。
認真做好重危病人搶救工作,搶救病人525人次,組織院內聯合會診42人次,請院外專家會診116人次。進一步加強了院內感染的監測和管理,重新修訂了醫院感染標準,進一步規範了一次性醫療用品的使用管理。監測病人15803次,感染率為3%;空氣培養1796份,合格率95%。
改善就醫環境和流程,斥資近1000萬元對就醫環境進行改造。利用“五一”節長假對門診大廳進行改造,擴大了大廳麵積,縮小了工作人員的工作空間。又先後改造了藥房及窗口、掛號收費室及窗口、內科門診、病案室及窗口、門診化驗室及窗口、治療室、取化驗單處、急診手術室、超聲聚焦刀室、輸血科(血庫)、病理科、核磁共振室新設備機房等。同時,門診實現了計算機掛號、劃價、收費“三合一”,明顯縮短了病人排隊時間;藥房實行了收方、發藥分開窗口,二人核對的新模式,減少了發藥差錯。基本完成了門診一層平麵的裝修改造,改善了病人的就醫環境,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開展特色醫療,發揮專業優勢,提高診治疾病的水平。在原有專科治療中心的基礎上增加了新的特色專科和專科門診。以腫瘤科為中心的腫瘤治療協作組,優化並規範化療方案,對臨床各科起到了指導作用;神經內科、神經外科、康複科聯合成立了腦血管病治療中心,已開展工作;耳鼻喉科利用自身優勢,籌劃成立有院內外專家參加的眩暈康複治療中心;內分泌科開設肥胖門診,定期為糖尿病病人進行健康知識講座;特需醫療部認真分析病人需求,增加服務項目,推出“查體卡”,已售出300多張;增設了老年皮膚病門診、激光治療門診、疼痛門診、亞健康門診、藥物谘詢門診等。為體現對司局長病人的照顧,成立了專門的司局長門診,各專科設司局長專用診室,藥房和掛號收費處設專用窗口;根據床位使用率情況,重新調整了司局級病房。
全年門診739736人次,日均門診2658人次,急診40406人次,住院患者14884人次,手術6608人次,病床使用率87%,病床周轉率17次,平均住院日18.2天,出入院診斷符合率99.8%,手術前後診斷符合率99.9%。病房搶救439人次,搶救成功率76.1%。
護理工作繼續實行醫療護理質量千分製,提高有關質量指標的權重,促使科主任抓床位使用率、周轉率、平均住院日等工作。在此基礎上護理部細化了護士長的目標化管理內容,重新修訂了護士長管理手冊,將護理缺陷討論製度納入手冊;把護理質控融入日常護理工作之中,每月對護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分析,加強了對護理缺陷的防範。實施“持續質量改進”的護理管理模式,充分發揮護理質控辦公室的作用,在護理質量管理上取得了一定成效。護理投訴和差錯減少了三分之一,未發生院內褥瘡和護理意外。
科研工作在科研課題的申報方麵,著眼於院外課題和有影響力的大課題。認真組織已中標的國家“十五”科技攻關課題的實施。先後組織召開了全國10個研究中心、院內國家“十五”科技攻關委托課題協調會10餘次,保證了課題的如期啟動和順利進行。組織並完成了“十五”科技攻關委托課題全國10個研究中心的階段檢查。召開了“十五”科技攻關委托課題海南階段總結會議,為順利完成攻關課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積極與相關製藥公司聯係,為“十五”科技攻關委托課題籌集了7000餘萬元的免費藥品。
在申報國家“863”項目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獲得國家“863”牽頭項目1項(楊澤:中國人糖尿病易感基因及其功能研究),參加項目(第二負責人)1項(蔡劍平:生物防禦相關重要病原體快速檢測技術體係的建立),實現了本院國家“863”牽頭項目零的突破。組織召開了國家“863”項目協調會5次。獲得院外課題8項。年內獲得已確定的院外課題經費288.9萬元。獲得北京市首都醫學發展基金經費100萬元以上。收集、整理、評估了53項院級課題的中期考核材料:重點9項,麵上35項,博士啟動基金9項。完成了院級課題第二次撥款63萬元。積極組織申報中華醫學科技獎3項,申報吳階平·楊森中華醫學獎3項。名譽院長吳蔚然教授獲得特殊貢獻獎。
教育工作繼續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加強學位培養。組織調整了北京醫院學位委員會,成立了北京醫院第三屆學位委員會和北京大學醫學部碩士專業學位評定委員會北京醫院分委會。培養統招碩士9名、在職碩士30名,統招博士2名、在職博士5名;積極開展引進博士後工作。
根據學科發展的要求和人才梯隊的結構,在嚴格人才引進考核製度的前提下,積極引進學科帶頭人和高學曆、高素質人才,調整人才結構。2002年接收畢業生96人。碩士及以上學曆占衛生技術人員總數9.6%(2001年7.7%)。
按照北京大學醫學部要求,做好住院醫師的規範化培訓工作,對近5年來院的住院醫師進行培訓。2002年新畢業住院醫師參加北大醫學部的教師崗前培訓,均獲得合格證書。接收北大醫學部等6所院校200名學生實習,招收進修生320人,接收各類臨床實習生、教學實習生201人。舉辦全院及專科繼續教育講座450講,國家級繼續教育學習班11個,學員350餘名。大內科堅持每月一次的大查房,既提高了人員素質,又鍛煉了隊伍,起到了較好的示範作用;正式成立了大外科教研室,為提高外科係統的教學水平打下了基礎。檢驗科趙忻、婦產科張巧獲得本院教師比賽一等獎,並代表醫院參加北京大學教師比賽。
國際交流加強與國外醫學院校聯係,拓寬了出國學習的渠道。同瑞士日內瓦大學醫學院達成意向,每年接受本院2~3名優秀臨床醫師到瑞士攻讀博士學位,2002年已有4名醫生前往。通過醫院、科室等多種渠道,向美國、澳大利亞、日本、英國等國家派出長期學習、進修32人,其中攻讀學位5人。2002年獲得外專局智力引進項目資金105萬元,組織了3個團組赴俄羅斯、美國等國家培訓。選派10名護士長赴美國參觀學習。全年共有194人次的醫務人員和行政管理人員赴國外參加培訓、考察、訪問和學術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