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概況職工2153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1604人,包括主任醫師71人,副主任醫師195人,主治醫師415人,醫(護)師(士)923人(以上均含相應職稱);其他技術人員175人,行政人員114人,工勤人員274人。
醫療工作門診965195人次,急診173458人次,搶救危重病人1838人次,搶救成功率79.4%,重大搶救成功24例,特殊疑難病例10例。孕產婦死亡率0,新生兒死亡率1.5‰,圍產兒死亡率8.3‰;住院病人20062人次,出院病人20045人次,病床使用率93.3%,平均住院日15.6天,病床工作日340.7天;治愈率56.95%,死亡率3.3%。
全年完成手術22202例,其中大手術4188例。開展新技術、新療法16項,有效解決了一些疑難病症。心血管中心在有關科室的協助下,開通急性心肌梗塞綠色通道,完成急診介入手術600餘例,手術成功率98%。率先開展用內窺鏡取材大隱靜脈的新技術,給冠狀動脈搭橋術患者帶來福音。肝移植手術已完成17例,術後並發症少,有效控製了乙肝複發。先後完成了腎移植術後一期肝腎聯合移植、Rh陰性患者肝移植、肝移植術後再移植等高難度手術。普外科、泌尿科、麻醉科通力合作,首例胰腎聯合移植手術獲得成功。自體輸血占年用血量37.5%,成分輸血已超過發達國家標準的8.5個百分點。
門急診工作以落實規章製度為基礎,以加強監督機製為方法,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合理安排出診時間,增加本院醫師出診率,建立了專家門診質量考評體係並加強了監督管理。本院醫師出診率達到79.5%,主治醫師以上人員出診率82.4%。門診病曆優良率97.3%,處方抽檢合格率93.7%。
成立了全市三級醫院皮科專家彙集的北京市皮膚病專家會診中心,全市第一家跨學科、跨專業的北京友誼醫院疑難病會診中心以及腹膜透析中心。
針對新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和衛生部7個配套文件,醫務處組織醫護技培訓12期,培訓率100%。完成組建市醫療技術鑒定專家庫78人;區醫療技術鑒定專家庫45人。組織了北京市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的技能考試工作,257名醫師參加了考試。
繼續完善醫保管理工作,采取多種措施方便醫保病人看病及報銷。2002年,選擇本院為定點醫院的參保人員59萬人,在全市仍居第二位。全年醫保出院病人5941人次。
人人健康學校開辦已6年200餘期,萬餘人次參加。《心理健康之友》創立一周年,進行了11次心理健康講座和2次主題聯歡活動,受益人群近6千人次。內分泌科開辦“糖尿病知識係列講座”已5年,舉辦講座8期共計96講,萬餘人次聽課。孕婦學校全年開辦41期,聽課1216人次。在部分科室開展了健康教育處方16種,針對各種疾病的特點進行宣傳。
護理工作提高基礎護理質量是全年的工作重點。重新修改和製定了全院護理規章製度、各科疾病護理常規和標準,規範了護理文件書寫內容,加強了對一次性物品的管理工作。成立了8個全院性護理質控組,分別製定了護理質量標準和檢查標準,全年進行23次全院查房。組織全院護士搶救大演練,進行急救專題檢查4次。加快護理人才培養,派員赴美國、歐洲、香港參觀學習護理管理和先進技術。舉辦全體護士參加的現代護理理念的學習和美國護士的護理等講座。全年整體護理合格率98.9%,護理技術操作合格率96.1%,五種護理表格書寫合格率98.2%,消毒隔離合格率99.4%,急救用品完好率99.7%。
科研工作熱帶醫學研究所李桓英研究員作為全國控製和基本消滅麻風病的策略、防治技術和措施研究項目第一完成人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中組部、中宣部、人事部、科技部四部委授予李桓英研究員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榮譽稱號。醫院和熱研所分別獎勵10萬元和5萬元,支持李桓英研究員的麻風病研究工作。腎內科李清剛博士被團市委和北京市衛生局命名為2001年度北京市青年崗位能手、北京市科技新星。普外科穀俊朝博士的課題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感染內科陰宏博士“內毒素血症大鼠肝髒RAS係統改變研究”,獲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普外科翁以炳、骨科唐海獲得市衛生局歸國人員科研基金資助共9.5萬元。普外科王宇教授“限製性門腔靜脈側側分流術的基礎與臨床研究”被評為市級二等獎,並榮獲2002年度中華醫學獎三等獎。放射科馬大慶教授“肺結核病的影像診斷研究”被評為市級三等獎。
由本院領銜的7所三級醫院承擔的北京市科技計劃重大項目課題“重症感染創傷並發多髒器功能衰竭診治規範化,降低病死率的研究”,通過市科委組織的專家論證,正式啟動。這是本院第一次作為依托單位承擔市科委大樣本、多中心的科研項目。肝病中心以“抗病毒抗纖維化治療改善慢性乙型肝炎預後的研究”課題,作為佑安醫院承擔的市科委重大科研項目的分課題,獲得資助118萬元。實驗中心通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三級實驗室評審。病理科“建立北京市區域性病理診斷中心”獲北京市衛生局重點學科項目,得到衛生局科研經費100萬元。兒科通過市中醫藥管理局中期評審,在資助50萬元基礎上,又追加經費20萬元。
醫學教育申報優秀教材17本,電子教材6份,是曆年申報最多的一年,共有17項獲校級獎勵;教學成果獲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獲首醫大第三屆優秀教材自然獎5項、公開發表獎2項;首醫大係統一等獎1項、二等獎8項。
繼續抓好7年製試點工作,製定了《7年製臨床能力考核辦法》及《研究生階段培養實施方案》。圓滿完成了7年製醫療專業,5年製檢驗、醫療、放射專業,3年製夜大護理、影像高職、藥劑大專班的理論授課、課間見習及生產實習3個重要環節的臨床教學任務。
作為北京市首批全科醫學培訓基地,完成了2001屆全科醫生規範班以及2002屆全科醫生骨幹班的培訓。同時接受衛生局安排,承擔2002~2003年為基層醫院培養骨幹的任務。作為北京市首批住院醫師培訓改革試點單位,第一屆基層醫院住院醫12人,分別進入內科、外科、婦產科進行為期3年的培訓。目前,本院參加住院醫培訓66人,外院35人。臨床技能培訓考試中心在本院建成,提供更規範的教學條件。經過5年住院醫規範化培訓,21名住院醫取得衛生部頒發的住院醫培訓合格證。
醫院提供有利條件和製度保障鼓勵在職人員不斷更新知識。參加各類短期學習班168人次,參加全國、全市學術會議307人次。繼續教育達標率97.8%,作為市衛生局首批試點單位,11月份試行計算機聯網IC卡管理。成功舉辦了心血管中心、放射科、腎內科、骨科、耳鼻喉科等5個專業的國家級學習班,門診部、心血管中心的市級學習班。教育處舉辦市級及院級學術活動24次。其中心血管疾病診治研究中心與教育處、護理部聯合舉辦了首屆國際經橈動脈冠脈介入治療演示會暨心力衰竭現代治療模式大型培訓活動,來自全國近500名中高級技術人員參加了培訓。及時有效地搶救和係統整理老中醫藥專家的學術經驗,被評為北京市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繼承工作先進單位。
在讀研究生154名,接收博士生18名,碩士生35名,總人數比上年增長50%;並選送在職27人參加碩士進修班,3人參加博士進修班學習,本院培養高層次醫學人才數量明顯上升。研究生導師隊伍向年輕化、高學位化發展,新增導師12名。
改革與管理引進和培養人才,促進重點科室的建設和發展,各學科的人才梯隊基本形成。一年來,接收博士生、博士後各2名,碩士生13名。調入人員和接收應屆畢業生的學曆層次也有所提高。投資100萬元資助青年骨幹出國研修。為9名優秀青年科技骨幹申報北京市優秀人才專項資助,推出優秀骨幹入選北京市“十百千”衛生人才工程,4人獲得資助。製定了《實行聘用合同製的實施細則》,圓滿完成了醫院與2130名職工簽訂聘用合同書的工作。全年對20名違章違紀職工進行了處罰,處罰金額179600元。行政處分2人,下崗處理3人,辭退1人,對觸犯法律犯了貪汙罪的主管藥師劉天開除公職、開除黨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