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學術團體和群眾團體工作(二)(1 / 3)

5月,本會與百特(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聯合在昌平區舉辦了“公益植樹綠化北京”活動。此次活動得到了衛生部、市總工會、市衛生局、中華護理學會有關領導的大力支持,並親臨活動現場與本會35名理事共同種下了近100株鬆樹苗。百特公司為本會出資認領了這塊綠地,為會員建立了自建會以來的第一個“護士林”。

編輯工作全年共編輯印刷各類學術資料21500冊。

(應嵐)北京中醫藥學會(東單三條甲7號)

郵編:100005電話:65223477

E-mail:bjtcm@public3.bta.net.cn

組織建設截止2002年11月底,發展個人會員298名,使在冊會員總數達4933名;發展團體會員單位9個,使團體會員單位的總數增加到104個。

經北京市社團辦批準,於7月4日成立了北京中醫藥學會對外交流工作委員會,7月13日成立了青年工作委員會,10月19日成立了肺係疾病專業委員會,11月23日成立了臨床藥學專業委員會,使專業委員會增至29個。10月15日,精神衛生專業委員會籌備組在北京中醫醫院召開了小組成員會議,研討了該專業的現狀和臨床需求,準備於2003年申請成立精神衛生專業委員會。

1月9日,召開了北京中醫藥學會第八屆第五次常務理事會。會議由張炳厚會長主持,劉殿永秘書長就學會2001年度工作總結和2002年度工作計劃做了彙報。常務理事會同意籌建北京中醫藥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臨床藥學專業委員會;同意適當發展團體會員單位和理事單位,對學會給予一定支持的企業負責人可授予名譽職務;同意醫院管理委員會按院長的變更情況酌情調整補充;同意增補高丹楓為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職務。1月16日,召開了學會第八屆第四次全體理事和監事會議,有74人出席。方和謙、宋祚民、陳彤雲、金世元等老專家在發言中建議要加強《北京市中醫管理條例》和《藥品管理法》的宣傳,加強醫藥結合,組織中藥臨床炮炙學講座,加強現代研究進程,提高辨別真偽的能力,淨化北京中藥材、飲片市場。

學術交流1月23日,舉辦了新型中藥飲片顆粒臨床應用學術研討會,有56名中藥與臨床專家出席,對中藥飲片顆粒的研製、質量保證、臨床應用以及劑量分裝等進行了研討。藥典委張惠燕教授應邀出席了會議。

1月26日,醫院管理專業委員會在延慶縣中醫院召開了北京市中醫專科(專病)醫療服務網絡攜手工程建設研討會。會議由學會醫院管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中醫研究院院長姚乃禮教授主持,孫塑倫司長、張炳厚會長、朱桂榮處長、趙建宏副處長,以及延慶縣衛生局局長和各中醫醫院院長、綜合醫院中醫科主任40多人出席。延慶縣陳德珍院長、北京中醫醫院副院長、中國中醫研究院廣安門醫院薑在日易院長、望京醫院胡蔭奇院長、通州區中醫院王寶玉院長以及中國中醫研究院眼科醫院、宣武中醫院的有關領導介紹了幾年來他們在開展中醫專科(專病)醫療服務網絡攜手工程建設中的經驗和體會。

1月30日,內科專業委員會在朝陽區中醫院召開學術活動工作會議,有40多名委員、專家出席,薑良鐸副主任委員介紹了全國內科學術會議的情況,李文泉院長介紹了朝陽中醫院人事製度改革的情況。大家還共同研究製定了搞好學術講座、辦好高級研修班、支援基層建設奔赴郊區縣做學術報告和搞義診活動的計劃。

3月29日,中藥製劑專業委員會在北京兒童醫院召開了中藥製劑研製開發學術研討會,有40多名藥學專家出席。中國中醫研究院馮青然教授做了新藥開發及製備工藝研究的要求的學術報告。

4月10日,脾胃病專業委員會在護國寺中醫醫院召開了北京地區脾胃病學術年會,有40多人出席。有6名專家在會議上交流了論文。

5月28~31日,北京中醫藥學會與《北京中醫》雜誌編輯部在四川成都舉辦了全國中藥研究及中藥房管理學術研討會。收到論文186篇,選入論文集125篇,來自全國各地的82名代表出席會議,大會交流論文20多篇。會議期間,還組織與會代表赴成都藥市參觀學習,在中藥專家李京生的指導下,現場辨別中藥材及飲片的真偽優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8月7日,與北京中西醫結合學會、北京針灸學會共同舉辦了北京首屆“國訊杯”青年中醫學術演講比賽,200多名專家出席,12名青年中醫進行了演講比賽。專家評審團通過現場打分的方法,評選出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優秀獎若幹名。同時對積極組織參加演講比賽活動的單位頒發了優秀組織獎和組織獎。

10月17日,腎病專業委員會舉辦了北京地區IgA腎病學術研討會,會議由腎病專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委員聶莉芳教授主持,來自北京地區的中醫藥科技人員170多人出席會議。北大一院腎內科張宏博士介紹了IgA腎病的國際最新研究進展情況;北京醫院中醫科王暴魁主任講解了IgA腎病血尿的中醫藥治療優勢;西苑醫院聶莉芳教授、餘仁歡博士、於大君博士就日本IgA腎病的最新預後製定標準、IgA腎病中醫辨證分型方案、IgA腎病中藥研治進展做了專題報告。

7月13日,召開了北京中醫藥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成立大會,有35人出席會議。會後舉行了“青年中醫成才之路”學術研討會,會議由唐旭東、張立副主任委員主持。解放軍302醫院感染7科劉士敬博士、宣武醫院黃小波碩士、東直門醫院趙進喜博士在會上進行了演講。北京中醫藥大學趙百孝副院長介紹了國外針灸的發展動態;國家藥品和生物製品檢驗所馬雙成博士介紹了他在香港所做的中藥研究工作;中國康複醫學研究所董浩博士做了循證醫學與中醫研究的報告;廣安門醫院外事辦崔永強主任介紹了中醫專業英語學習的方法和重要性;太極集團科技部主任易崇勤博士介紹了中藥的國際市場動向。還有來自奧地利、日本、法國、英國的5位代表和《光明日報》、《北京日報》、《北京晚報》、《中國中醫藥報》等新聞界的朋友出席了會議。

10月19日,召開了肺係疾病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有30多名專家出席會議。竇永起委員和邊永君委員分別做了“關於中醫藥治療肺癌的新進展”及“哮喘的穴位貼敷療法”的學術報告。

此外,風濕病、糖尿病、婦科、兒科、男科、正骨按摩、皮外五官、肛腸、急診、眼科、中藥等各專業委員會也根據自己的專科特點,召開了不同形式的學術工作會議。

國際學術交流3月23~24日,北京中醫藥學會與北京按摩醫院、美國奧普萊格學院合作,舉辦了中美手法治療學術研討會,來自北京地區65家醫療單位的200餘名從事推拿、康複、理療專業的醫師、有關領導和美國的兩名專家出席了報告會。北京按摩醫院王友仁主任醫師、空軍總醫院趙平副主任醫師分別做了推拿治療乳腺增生28例、腰椎間盤突出症診斷與手法治療及個性化關注的學術報告。美國奧普萊格博士做了關於美國手法治療技術、理論及示教的學術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