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這個節骨眼上值得注意的是,就是不要失去冷靜,也不要先道歉,更不要說:
“事情已經發生了,你說說看要我怎麼做?”之類的話。
如果表現出自己軟弱的一麵,不但不能將對方引入自己的圈套,反而會被對方操縱。
所以表麵必須冷靜,始終要裝蒜,則最後的勝利必定屬於你。
※如果認為自己已居下風時,就必須冷靜的應付,並且慢慢地將對方引入自己的圈套。
六、當對方在舉棋不定時
有一位太太對作媒真有一手,隻要有人不處於結婚與否的徘徊狀態,無論男女她都有百分之百絕對的信心撮合他們。
一天,他們夫婦兩人一同到我們這裏,於是我們便請教她的秘訣。據她說,當對方舉棋不定時,你就直截了當地問他:“是戀愛方式還是見麵方式好?”而不可問他舉棋不定的理由。若是他在這兩者中作了選擇,就表示事情已成了一半。接著才開始談結婚的事。
想想他們舉棋不定的理由,也許是他們對選擇對象很感渺茫,使選擇範圍加大,不知如何取舍。當你遇到這樣的人時,就暫時不提選擇對象的問題,而對他提出選擇戀愛方式或見麵方式,於是對方便會有“結婚這個問題已解決了”的錯覺,而作一選擇。同樣的道理也可利用於其他場合。譬如一位銀行職員要動員人儲蓄時,先不要問要不要儲蓄,而必須要問“要活期存款抑或定期存款方式”。
這在許多大學裏也作過這類性質的實驗。譬如把一張有鍾表的照片讓某一個人來看,過一會兒再問他剛剛照片上的鍾表裏的時間是不是9點,若是照片內的時間是10點,就不要問他是幾點,問他是3點或9點,對方會回答是9點,因為他看照片時並不曾刻意地去注意幾點鍾,而隻隱約有印象。所以隻有兩個選擇時,他便選擇其中之一較接近的。
七、最後攤牌的使用
有許多人對一件事總是遲遲不敢下結論,尤其是在談生意時,最感棘手的就是碰上優柔寡斷型的人,在現代繁忙的企業社會,如果要等這類人作決定的話,則根本做不了事。不但如此,在等待的這段期間,又不知會受什麼情況幹擾。而更下不了結論。到底是什麼因素使他們如此的優柔寡斷呢?
其中“時機未到的意識”以及“等待更好機會的意識”占有很大的部分。也可說是“反正還有時間,再考慮考慮或許有更好的結果”、“還有時間再繼續等待,應該會有更好的機會”等這類的期待感,使他難以下決心。對這樣的人,如果給他長時間的考慮簡直是浪費時間,倒不如設法催他早作決定。
不管他有沒有時間,或能否獲得好結果,給他來個最後通諜,讓他們覺得自己的期待是毫無意義的。所謂“最後通諜”,就是“為了使某項紛爭能和平解決,而提早切斷交涉,把自己的最後要求提出,如果不為對方接受時就必須采取行動”為內容的外交。我們要用它來粉碎所謂的“還有機會”、“還有更好的機會”的不切實際的心理。
本來人對“最後”這一字眼就很難承受。更不可思議的是,隻要你這麼一說,原本作不了決定的事,就非下決心不可。
有很多人往往會買下原本不想要的東西,縱使是一個很容易作決斷的人,往往也不能例外。譬如對方如果說這是最後機會,就使人感覺不買太可惜,便買了下來,因為即使再等也得不到更多的利益。就這樣不讓人有多考慮的餘地反麵能促使其早下決定。
※對優柔寡斷的人,必須用最後通諜的方式來切斷他的“時機未到的意識”、“還有更好機會的意識”。
八、使對方陷入圈套
有位作家亦是有名的辯才,在文壇會議上,如果是其他人發言,台下通常顯得十分嘈雜,但隻要是他一開口,會場必定會鴉雀無聲。某次他在會議中被請上台發言,上台後他卻一言不發,待全場安靜之後,他才抓住機會說了句話:
“到底是哪些家夥吵得很哪!靜一靜吧!”聽眾一聽就被他滑稽的表情吸引住而發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