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最好的效果1(1 / 3)

對難以說服者,不妨向他請教解決之法,給人一種謙虛的印象,達到自己的目的。這樣的做法要因人而異,不能千篇一律。

一、二者擇一使對方早作決斷

怎樣在交際中達到最佳效果,這可不比數學有公式可循,全在自己臨場發揮,有時甚至不需要過多的語言也能達到良好的效果。

1944年3月25日,富蘭克林羅斯福第四次連任美國總統。《先鋒論壇》報的一位記者采訪這位第32任總統,就他連任總統之事問他有何感想。羅斯福笑而不答,請記者吃一片三明治。記者覺得這是殊榮,很快就吃下去了。羅斯福請他再吃一片三明治,記者覺得這是總統的恩賜,也就不客氣地吃了。羅斯福又請他吃第三片,記者受寵若驚,雖然肚子已不需要了,但他還是硬著頭皮吃下去了。這時,羅斯福微笑著說:“現在已經不用回答您的提問了,因為您已經有了親身的感受”。

某男演員是一著名花花公子,有一次他在一家雜誌上發表一段談話,對於如何說服一名女性留下過夜,他必定用如下的問法:

“你是要回去呢?還是要住下來?”而絕不會問:“你是要住下來?還是要回去?”

我看了這段記事後,也覺得這家夥確實是有一手。

因為當一名女性被自己喜歡的男性先問及“是否要回時”,心中便頗有安全感,因為對方似乎頗尊重自己的,同時又因為期待落空而略感失望,但緊接著卻問道:“還是要住下來?”而使失望感頓時消失,即使是不回答也等於是答應了。

如果我們反過來先問道“你是要住下來”的話,一般的女性必定立即起了警戒心,而接著又問“還是要回去”,使對方直覺感到是應回去,即使原本是願意留下的,此時也不好說出口。

看來這位花花公子也真是可惡,竟對女性心理了解得如此透徹。即使兩人的交往已至爐火純青的地步,但是,“是否住下”對女性而言,還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也會使她產生緊張的心理。而第一種說法,雖表麵上看似尊重對方,其實還是引誘女方入甕的另一種說詞。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時常會遇上二者選擇其一的情況,若是你想讓對方選擇自己所期待的,問話時最好是將它置於後。例如在商店,當一位客人買了許多東西正要回去時,你便問他:

“是否要我幫你送過去呢?還是你自己帶回去呢?”

大多數客人聽了都會說:

“還是我自己來好了。”

如此不但達到了你對他的關懷之意,同時卻又替自己省出了許多的時間。

如果你想對一名不速之客下逐客令時,不妨對他說:

“今天是要喝一杯呢!還是下次再來?”

客人聽你這麼一問,大多會說:

“下次再來好了。”

這就是利用人們對於決定,多養成了選擇後者的習慣所致。

※如果對方苦於選擇時,不妨將你的期望置於後者。

二、“時差攻擊”的說服技倆

有位朋友叫王同,大學畢業後便在他父親經營的一家公司服務,最後才擔負起該公司的重任。這位朋友當初為了說服他頑固的父親,費了相當的唇舌。

據說他到公司後的最初五年內,父子間幾乎每天都有衝突發生,就在這段時間裏,他也逐漸學到一些本領,就是當他和父親磋商一件事時,為避免引起父親火爆脾氣,即使父親的論點有錯誤或不盡理想之處,也暫且聽取;或是明知父親所言不合邏輯,還是一樣不作任何反應。因為,若當場便予駁斥,不但會使父親難堪,並且也容易引發他的怒火。

第二天,待父親的頭腦冷靜下來,能以較客觀的態度去分析事物時,自然會樂於接受他的論點。

在商場上,處理顧客的牢騷也可用以下三原則,即“易人、易地、易時”,就是莫讓營業員單獨去對付;或是說“這裏不方便談話,還是換個地方好了”;甚至另約一個時間,這樣,對方的情緒自會逐漸平息,這對事情會更有利。總之,為避免正麵答複,隻需說一句“關於今天的事,容我仔細查證後再談”這類推拖之詞,來削弱對方激昂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