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驕狂自大的人(2 / 2)

然而,驕狂的程度等於失敗的程度,所謂“驕兵必敗”,驕狂者最終在困局中毀滅。

列夫·托爾斯泰曾經有一個巧妙的比喻,用來說明驕狂的原因。他說:一個人對自己的評價像分母,他的實際才能像分數值,自我評價越高,實際能力就越低。

托爾斯泰的比喻,生動地說明了一個人的自我評價與其真才實學之間的關係。願這個比喻能牢記在讀者心中,並時時起到警鍾長鳴的作用。

謙遜是甜美的根

謙遜是人恪守的是一種平衡關係,使周圍的人在對自己的認同上達到一種心理上的平衡,讓別人不感到卑下和失落。非但如此,有時還能讓別人感到高貴,感到比其他人強,即產生任何人都希望能獲得的所謂的優越感。

所以,謙遜的人不但不會受到別人的排斥,同時也易得到社會和群體的吸納和認同。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曾說:謙遜是藏於土中甜美的根,所有崇高的美德此發芽滋長。日本著名的企業家鬆下幸之助在談人生時用了盲人走路的比喻,他說:“盲人的眼睛雖然看不見,卻很少受傷。反倒是眼睛好的人動不動就跌跤或撞到東西,這都是自恃眼睛看得見,而疏忽大意所致。盲人走路非常小心,一步步摸索著前進,腳步穩重,精神貫注,像這麼穩重的走路方式,明眼人是常常做不到的。人的一生中,若不希望莫名其妙地受傷或挫敗,那麼,盲人走路的方式,就頗值得引為借鑒。前途莫測,大家最好還是不要太莽撞才好。”

懂得謙遜就是懂得人生無止境,事業無止境,知識無止境。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知不知者,可謂知矣。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石,故能成其高。有謙乃有容,有容方成其廣。人生本來就是克服了一個又一個障礙前進的,攀登事業的高峰就像跳高,如果沒有一個刹那間的下蹲積聚力量,怎麼能縱身上躍?人生又像一局勝負無常的棋,我們無法奢望自己永遠立於不敗之地。況且,“鶴立雞群,可謂超然無侶矣,然進而觀於大海之鵬,則渺然白小;又進而求之九霄之鳳,則巍乎莫及”。

另外,謙遜對於人際交往也尤其重要。一個背著自負自傲沉重包袱的人,他的友誼財富必然少得可憐。這裏:謙遜需以坦誠為基礎,否則就難免陷入虛偽的泥潭。比如在討論問題時,明明自己有不同意見,為表謙遜而不明白說出,或者吞吞吐吐,言而不盡;對方批評自己時,當麵唯唯稱是,背後卻又發牢騷等做法。再者,還應劃清兩個界限。一個是謙遜與虛榮的界限。如果一個人故作謙遜姿態,以求得到“謙遜”的美譽,那其實是虛榮的一種常見表現。這種虛榮心一旦被對方察覺,哪裏還會有愉快的交往可言?再一個是謙遜與諂媚的界限。有些人在交際時總愛對他人說一些言不由衷的溢美誇飾之詞,以為隻有這樣才顯得自己彬彬有禮,謙恭而有教養。殊不知,過分溢美,幾近諂媚。雖說諂媚“也可造成協調,但這種協調是借奴性的、無恥的罪過或欺騙所造成”(斯賓諾莎語)。

古人有“滿招損、謙受益”的箴言,忠告世人要虛懷若穀,對人對事的態度不要驕狂,否則就會使自己處在四麵楚歌之中,被世人譏誚和瞧不起。這樣處世,怎麼能使自己有進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