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克己複禮(1 / 3)

望嶽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

寫完之後,杜若重新檢查了一下這首《望嶽》,便開始閉上眼睛休息。

到了酉時,杜若交了考卷,休息了近兩刻鍾的時間,從負責送晚飯的人手中領到了晚飯。吃過晚飯,杜若站起身來稍微活動一會兒,便直接上床休息。

次日一早,杜若醒來之後,從隨身的水壺裏倒出一點水,沾濕手巾擦了把臉,就迎來了送早飯的士兵。

杜若吃過了早飯,稍微在考房裏活動一會兒,開始靜靜等著發卷。

宣布考試開始的鑼聲準時響起,杜若從發卷的士兵手中接過了經義試卷,今年府試的經義考題是“克己複禮”。

“克己複禮”,題目選自《論語·顏淵第一》,全句是:顏淵問仁。子曰:“克己複禮為仁。一日克己複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杜若低頭沉思,知道如果要把“克己複禮”這篇經義作好,必須要以“禮”與“仁”為核心,來闡述孔聖以“禮”為支柱的治人之學,和以“仁”為支柱的修己之學。換句話來說,要做好這篇經義,不僅要談“禮”之聖道,還要寫“仁”之聖道,二者缺一不可。

杜若低頭思索,以“禮”為支柱的治人之學實際上就是孔子的治國思想。孔聖認為,“禮”是治國之本,孔聖治國的總體思路就是以禮樂教化治國安邦。

而對於“仁”,孔聖提出的“仁者愛人”是對“仁”之聖道的最基本解釋,由此看出,“愛人”,也是修己之學的基礎。(當然,這裏提出的“人”,是一種泛稱,是一個類概念,是超越了階級、種族的局限。)

杜若深吸了一口氣,選了一支中楷兼毫筆,蘸飽了墨汁,開始答題:

克己複禮為仁。一日克己複禮,天下歸仁焉。

破題:“君子自反而行禮,聖人曰歸仁之道也。”

承題:“蓋身之所欲,犬馬聲色,而能正其身又全其禮者鮮矣。果能持其道,則天下止於至善也。”

寫完了這句,水藍與翠綠交融的才氣接近兩尺。

而後,杜若開始立意,大談“正其身”的修己之道。

“今夫君子通五經而貫六藝,篤誌而明性。又視聽言動,必誠心正意,而不逾矩。彼人性皆相近,而君子之異於俗人乃其孜孜不倦,修身奉禮也。人同此心,帥歸此理,所謂天下升平矣。”

至此,把“修身奉禮”上升到“天下升平”的治國高度,號召人們以“仁”修己,以“禮”約己。

“是以君子之修習也有道焉,博學群書……琢六藝之燦然,以驗於德性之定也。”

杜若越寫越快,水藍色和翠綠色的才氣也越升越高,同時,整張試卷上開始慢慢泛出銀白色,杜若擁有了“禮”之五常色。等到了經義大結之時,這篇《克己複禮》的才氣已經突破了三尺。

大結:“籲!聖人所謂仁之道,所賴非他,比反於己身。無人其己不克,其禮不複,天下歸仁,可得也。”

這篇《克己複禮》的才氣近三尺半,經義鳴州。

杜若看這紙張上翻湧的才氣,想著幸好這篇經義做的中規中矩,如果自己再寫出一篇跟那篇《大學之道》一樣的揚頌天下的經義,說不定會被半聖們當成妖怪……

而在京城玉檀府參加府試的嶽川,也在積極思考著這篇“克己複禮”。

嶽川認為,不管是對“禮”還是對“仁”,首先要“知”,才能做到。仔細思量一番之後,嶽川決定采取迂回路線,先提出“博學”,再提出“知禮”,進而提出“禮”所講的行為準則,要求人們通過加強自身修養,約束自己,從而引出“以仁修己”和“以禮克己”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