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如果票選“最受全民喜愛的電視節目”,湖南衛視全新推出的父子親情互動檔《爸爸去哪兒》肯定當之無愧。
原版《爸爸去哪兒》由韓國MBC電視台製作,播出期間,引發了無數的觀眾熱議。當湖南衛視《爸爸去哪兒》播出之後,探討親子教育的熱潮已經席卷中國。
《爸爸去哪兒》欄目組請來各行各業的明星,將之還原到爸爸的角色,把孩子們從城市帶到鄉村。在沒有媽媽照顧的情況下,爸爸和孩子一起度過三天兩晚,狀況百出,但也讓所有的觀眾感受到濃濃的親情,同時也從這個節目裏發現了一些值得討論的問題。
節目一共播出了十二期,孩子們從最開始的拘謹到慢慢地融洽和諧,爸爸們從最開始的手足無措到後來的輕車熟路,一點一滴地通過鏡頭展現給所有觀眾,讓鏡頭裏的感情穿越時空,滲透人心。
看到節目中的孩子們因為第一次離開媽媽,和爸爸出遠門,產生種種的不適應,也不禁聯想到現在的我們。
其實,不單單是孩子,就算是成年人,很多人跟爸爸的交流並不多,並不太清楚爸爸跟我們的想法有哪些不同。
曾經有網友發帖,說每次和父親打電話的時間不超過一分鍾,接通之後,不知道要說些什麼。
很多人在下麵跟帖,表達了和父親之間的尷尬和說不出口的感情。
可能是這樣的情況:
接到爸爸的電話,他在那頭問:最近天冷,你多穿點衣服。
兒子:嗯,好的,你也是。
爸爸:嗯。
然後雙方沉默幾秒,爸爸在那頭把電話掛斷。
腦海裏想了一下這個畫麵,莫名地覺得有些心酸。爸爸們都不擅長表達內心的感情,可能很多時候,他們覺得自己得含蓄、得內斂、得嚴厲,但他們其實也想讓你覺得溫情。
所以,當《爸爸去哪兒》這個節目充分演繹了一出現代版的“我們怎樣做父親”時,當觀眾沉浸在曾經如何與自己的爸爸互動中時,這檔奶爸帶萌娃的“人在囧途”,引發了很多人的情感共鳴。
成年人會追溯自己的童年,重新發現父愛;已為人父母的也會通過這個節目,對照自己在孩子生活中扮演的角色,重新審視自己,用新的眼光看待孩子,甚至還可以在熟悉彼此的過程中,打造一套專屬於自家的黃金教育法則。
親子話題被熱議,親子教育也越來越受到重視。
但在日趨嚴苛的工作與生活壓力麵前,很多父母不得不麵臨親情缺席的尷尬。如何兼顧好二者,也讓他們深感困惑。
有人曾做過一個調查,為孩子們舉辦的親子活動或者家長會,爸爸參加的比率不超過20%,爸爸平時陪伴孩子的時間不超過30%,甚至,有一些家庭,陪伴孩子主要由家裏的老人負責。
《爸爸去哪兒》給所有人提了這樣一種反思:在現代家庭教育中,父母去哪兒了?父母又將指引孩子們去哪兒?一個孩子,要健康平安地兒子:嗯,好的,你也是。
爸爸:嗯。
然後雙方沉默幾秒,爸爸在那頭把電話掛斷。
腦海裏想了一下這個畫麵,莫名地覺得有些心酸。爸爸們都不擅長表達內心的感情,可能很多時候,他們覺得自己得含蓄、得內斂、得嚴厲,但他們其實也想讓你覺得溫情。
所以,當《爸爸去哪兒》這個節目充分演繹了一出現代版的“我們怎樣做父親”時,當觀眾沉浸在曾經如何與自己的爸爸互動中時,這檔奶爸帶萌娃的“人在囧途”,引發了很多人的情感共鳴。